明年语文教材将大换血,家长孩子该如何
年9月份,
全国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开始使用“部编版”语文教材。
到年,
全国各年级将面临教材“大换血”,
家长与孩子们,你们做好准备了吗?
“部编版”新在哪儿?
老师怎么教?
孩子怎么学?
以后怎么考?
家长该怎么做?
划重点(敲黑板)
何谓“部编版“?为何要改教材?“部编版”是指由教育部直接组织编写的教材。这一版教材以语文学科为例,课文选篇强调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适当兼顾时代性。除了语文,还有德育和历史。
拿现有的语文教材来说,目前编写出版还是"一纲多本",小学有12种版本,初中有8种版本。
据“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总主编、北京大学温儒敏教授介绍,之所以要编“部编本”,是因为现有的“一纲多本”教材质量参差不齐,“部编本”想起到示范用。“部编本”教材力图在多种教材并存的情况下,起到示范作用,促进教材编写质量的提升。”
这套新教材是中央和批准、教育部直接领导和组织编写的,其编写资源可以说空前雄厚。前后从全国调集五六十位专家、作家、教研员和编辑,组成编写组。
实际参与过这套教材咨询等工作的各个学科领域专家有上百人。教材还经过三十多轮评审,几百名特级教师的审读,以及多个省市几十所学校的试教。除江苏外,年将全国使用部编本教材。
“部编版”语文教材新在哪儿?1识字、拼音编排顺序调整新版顺序:先识字,再学拼音,再学课文。
旧版顺序:先学拼音,再识字,再学课文。
优势:现在多数孩子在学前就已经通过日常生活或教学接触过一些汉字。在第一册教材里,让学生先认识一部分常用常见字,学生更容易完成幼小衔接,过渡到全面的语文学习,符合小学生的认知习惯和需求。旧版教材一开始学拼音,对部分从未接触过拼音的孩子来说有一定难度,而且拼音更抽象,与小朋友的所见所闻相距较远,学习趣味性较差,容易造成挫败感。
2识字教学突出循序渐进第一册识字量由减少到。第一单元先学40个常用字,这些字在童话书、绘本等幼儿读物里已经接触到。据了解,小学低年级的识字量虽然降低了,但高年级的识字会增加,所以小学阶段的总识字量并不会变化。识字进度的调整,是为放缓语文学习坡度,减轻小学低年级孩子负担和畏难情绪,及早进入汉字阅读阶段,体会阅读乐趣。
旧版教材在低年级时会选择笔画少、结构简单的字来教学,但这些字往往日常生活中用得不是很多。新教材增大常用字的比重,减少了一些和孩子生活联系不太紧密的汉字。总体来说,识字教学更体现了循序渐进性,更符合小孩子的认知规律。
3选材大幅更新,新增儿童诗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文,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优古诗文篇,占所有选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初中古诗文选篇占所有选篇的51.7%,比原来的人教版也有提高,平均每个年级40篇左右。
一年级上册课本修订率达80%,新增不少儿童诗。新增了《日月水火》《天地人》等课文,保留了《四季》、《日月明》、《口耳目》等。从篇目看来,新教材保留和新增的课文,不少是儿童诗,适合一年级孩子朗读和理解。
4选材注重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比如,识字的第一课的内容就是“天、地、人,你、我、他”这6个字。为什么要以这6个字为第一课,而不是曾经的“人、口、手”开始?《三字经》有文:“三才者,天地人”,体现人与天地合一、与自然和谐的精髓。教材以“天、地、人”开篇,体现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视,潜移默化促使小孩子探究和体验天、地、人关系的奥秘。
5更突出口语交际新版教材在每一模块的课文学习后,都有“口语交际”栏目,指导同学们如何进行交际,包括交际时的仪态、表达等,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旧版教材也有口语训练要求,但重点在口头表达,只是要求学生回答一些问题,诸如你做过哪些游戏?你觉得哪些游戏最有趣等。不如新版教材目标明确,缺乏交往的指导。
比如,同样是游戏的题材,新版教材第一个口语交际名称是“我说你做”。课本中图文并茂地把整个交往过程画出来,让学生一起做游戏,一个人发指令,其他人做动作,并提出具体的交际技巧要求,“要大声说,让别人听得见,注意听别人说话”。
6突出阅读的重要性新增“快乐阅读吧”和“和大人一起读”。这两个栏目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展课外阅读。教材第一单元的入学教育中,提出了阅读教育,把阅读习惯提升到和识字、写字同等重要的地位。
7缩减课内精讲扩大课外阅读量新版:格外注重让语文课往课外阅读延伸,往学生的语文生活延伸。
旧版:教学普遍是两多一少:精读精讲太多,反复操练太多,学生读书太少。
“部编本”语文教材在小学一年级安排了“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到了高年级和初中,几乎每一课都有往课外阅读延伸的设计,还安排了包括“名著导读”、“古典诗文诵读”等栏目,力图让“教读”、“自读”,加上“课外导读”,构成“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新教材力图把“教读”、“自读”和“课外阅读”三者结合起来。
8选篇:尚未沉淀的“时文”少了部编本小学语文课文选篇更强调4个标准: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兼顾时代性。课改之后流行的各种版本语文,都把人文性放在最重要位置,另外,很重视引起学生的兴趣,甚至多选“时文”。这不能说不好,但不能偏。在新教材中,很多经典课文这次又回来了,尚未沉淀的“时文”相对少了。
有一个变化非常明显,就是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了。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文,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优古诗文篇。初中古诗文选篇也是篇。与原来的人教版相比都有提高。此外,体裁更加多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文,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录。革命传统教育的篇目也占有较大比重。
部编版改动总结:
1.小学6个年级12册一共比人教版增加55篇古诗文,更加强调经典的传统文学。
2.新增儿童诗,适合一年级儿童理解。与旧版教材相比,颠倒了拼音和识字的顺序,更有利于把孩子的生活融入到学习中。
3.减少个识字量,从“天地人开始”,加重对传统文化的重视。
4.新增了一个“和大人一起读”栏目,加强亲子阅读,对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阅读兴趣很有帮助。
5.提升了同年级学生的总结归纳要求,突出口语交际。
“部编版”语文老师将会怎么教?1更注重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部编版教材初中的结构是,每个单元都有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这是重头。另外,每学期有三次综合性学习,两个名著导读,还有两个课外古诗词诵读。
2更加注重体现语文知识体系和能力点在此之前,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是比较清楚的,听说读写的能力点、知识点,也都比较成体系。但在教学中出现的普遍现象,是考什么,就学什么、训练什么,语文教学的知识体系实际上已被应试教育的题海战术和反复操练所绑架。
这套新教材的编写一开始就注意这个问题,按照“课标”的学段目标要求来细化那些知识的掌握与能力的训练,落实到各个单元。有些必要的语法修辞知识,则配合课文教学,以补白形式出现。努力做到“一课一得”。
3更加注重激发兴趣和拓展阅读部编版教材的“名著导读”一改以前那种介绍作家作品的“赏析体”写法,改为“一课一得”,以示范读书方法为主,每次重点学习一种读书方法。
4传统文化越来越受重视此次部编版教材最大的变化就是文言古诗文等传统文化的比例大幅增加,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部编版教材均有收录。
这在侧面上反应了传统知识文化的重要性,新初一、甚至新初三的考生都应该要注意到这样的一部个变化趋势,加强文言文、传统文化知识的积累,从而形成语感,触类旁通!
使用“部编版”语文后该怎么考?使用部编本后:不阅读,根本应付不了考试
揭示未来高考改革方向: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
1中高考无大纲要考小学知识,引导学生从小广泛阅读以后的高考、中考,在小学学的内容也是必考内容,明显降低中考、高考的考试难度。
通过中考、高考的强势变革引导学生从幼升小开始广泛阅读、见多识广,增加考试的范围、广度而不是难度,纠正目前全国上下几十年来早已根深蒂固的课内外教学的“奇、难、偏、怪“问题。
简单地说就是——学生该掌握的必须掌握、最基础的知识必须掌握,必须掌握的还要掌握牢固。
今后,主要学科的考试将不再有考试大纲,哪个学生的知识越宽广、体系越健全而不是越艰深,哪个学生就会成为教改重大变革最受益的群体成员。
所有科目都将考验阅读水平,阅读不行卷子都做不完!
语文为王时代已经不是口号,而是真的来临了!今后的高考所有科目都会是对语文的持续考察。不仅是语文试卷增加了阅读量,其他科目都增加了!
原来可能所有的考题题面只有多字,以后的题面阅读量也许会有多字甚至更多。阅读、语文水平欠佳,做题速度、理解水平等都会受到很大影响,有的考生甚至连题都没时间做完。而语文、阅读的这一切将反映在今后所有中高考科目中。
有趣的是,据了解,在北京,原来通过奥数掐尖来的很多知名重点中学正在前所未有地通过多种办法去迫不及待地提高那些奥数牛孩的语文和人文素养。
从幼升小一直到高考更大地鼓励每个学生增加各学科知识的宽度、广度而不是深度。
将最大限度地提升全体学生的广泛阅读水平,让每个学生在全程12年的基础教育中逐步建立感兴趣的学科方向。高质量的阅读需要高水平的语文学习,语文重点突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未来中高考,没有传统文化的积累根本无从下笔。
2使用部编本后:不阅读,根本应付不了考试“高考命题方式正在进行很大的改革,而且在悄悄地改”——阅读速度,以前卷面大概字,现在是字,将来可能增加到1万字;阅读题量也增加了,今年的题量,不是题目的数量,是你要做完的题的体量,比去年悄悄增加了5%—8%。
教育专家温儒敏先生透露,高考的阅读面也在悄悄变化,哲学、历史、科技什么类型的内容都有。现在阅读的要求远远高出了语文教学平时教的那个水平”。
“教改必须用高考来撬动,来推动阅读、写作的教学。”这位全国统一教材的主编的一番话也代表了当下高层进行教育改革的决心。
别再说什么应付考试没时间阅读!现在你孩子不阅读,根本应付不了考试!
小学生家长小升初,初中生家长中考,高中生家长高考。这逻辑看上去没毛病。然而,高考全面改革的大幕已经开启,高中生已经来不及,初中生,还有救,小学生,正当时!
教育是一场马拉松,不能只顾眼前的苟且,看的远才能赢得最后的胜利。
使用“部编版”后孩子要怎么学?1学好古诗词部编语文的古诗文篇目增加了。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有古诗文篇,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占课文总数的30%左右,比原有人教版增加很多,增幅达80%左右。初中6册选用古诗文也分量也加重了。
怎样教好古诗文的课?最好的办法就是反复诵读,读得滚瓜烂熟,不用有过多的阐释,也不要太多活动,宁可多读几遍、多读几篇。
2增加古文修养考试考的就是积累,这句话用在今年,乃至今后的中考中会越来越贴切。中考试题既有对文言字、词、句意的考查,还涉及句式表达及内容理解和文本体现的思想理解,层层深入地考查了考生文言文学习情况,注重展现考生学习、思考、归纳、整合的过程及迁移、运用能力,也考查考生借助文本把握古代人文思想的能力。
3读优秀作家的作品这是显而易见的,但却是立竿见影的方法。如果你不读更多的好作品,你就不知道如何写出更好的作品。优秀的作家都是从阅读别人的佳作开始,接着开始模仿,最后超越他们,形成自己的风格。尽可能的多读著作吧,再看内容的时候,更要留意文章的问题和写作的技巧。
4尽可能地多写,随时记录自己的灵感每天都写,如果可能话,每天写几次。你写得多了,也就写得好了。学如何写作和其他的学问道理是一样的,熟能生巧。写写你自己,写写博客,向出版社投稿。只是写,全情投入的写,练得越多,你的写作水平就提升得越快。
这里的写并不是让你长篇大论,你可以随身带一本小笔记本(纳博科夫身上装满了小卡片),当你对你的构思小说,文章,或是小说里的人物有什么灵感的时候,马上记下来。当你听到别人谈话的只言片语所有顿悟时,看到一段散文诗或是一句歌词让你很感动时,都可以马上当他们记下来。灵感总是转瞬即逝的,你及时的记录下来,可以成为你写作的素材。我的习惯是,为我的博客要写的文章列一个清单,不断的补充它。
5幼小衔接尽量让孩子多识字幼小衔接的学生如何应对新教材?家长要让孩子在自然的、没有压力的情况下尽量多识一些字即可,多识字不仅对学习有帮助,还可以增强他们入学时的自信心。
新教材对家长提出最大的“要求”莫过于“和大人一起读”栏目,把亲子阅读编入教材,让家长参与到教学教育中来。以后,家长不能把孩子的教育单独地孤立为学校层面的事情,而应该看作是每一个家长甚至每个社会人士共同努力的结果,从教材编排上就将这点纳入进去,不仅能很好地推动全民阅读,还非常利于为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
面对“部编版”家长该怎么做?1亲子阅读学习是孩子的事,但同时也是父母应该负责监督引导的事,爸爸妈妈们应该从小培养孩子阅读习惯。和孩子一起朗诵诗歌、讲讲童话故事、哼哼小儿歌等,让孩子从小接收这些信息。当孩子的问题回答不上来的时候,不应该敷衍和逃避,而是应该和孩子一起通过其他的手段获取这方面的知识,并进行讨论,让孩子建立“应该怎么去学习”的概念。
2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孩子获得一种比较舒服的“仪式感”。例如,给他一个专门的学习空间,并在他自己进行布置的时候提供建议和协助,这样可以增加孩子的学习“独立感”和“获得感”。
3中华诗词小游戏多培孩子做一些互动的小游戏,不仅能增加亲子之间的感情,也能同时帮助孩子更好的记住知识。
4体验和观察学习不仅仅是对于书籍知识的记忆,还有体验和观察。因此,家长需要经常带孩子去各种展馆,让孩子拥有日常生活之外的体验,也增加孩子对历史的了解。同时让孩子多接触标本、科技器件这样的陌生事物,让孩子仅通过观察的方式,就可以发现不一样的信息。
5阅读习惯培养家长可以适当的让孩子把这些古诗词、经典著作,每天读起来,先从声音上对这些古文音律、对仗、韵律美的认可,习惯养好了,读的多了,达到背诵的地步。阅读习惯需要培养,习惯之后潜意识里会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以后的读书、学习就像每天呼吸一样自然,岂不是好事。
在对小学3-5年级的家长调查中,小编发现有60%以上的家长对于如何提升孩子的阅读能力、积累课外百科知识存在困难。其实,这两项必备内容都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依靠长期持续地积累,从现在开始!当然,如果加上老师的指点归纳,一定会事半功倍!
欢迎扫码体验线上解析课哦!
目前+人已加入我们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内蒙古白癜风医院白癜风的初期症状表现转载请注明:http://www.tradexfiles.com/hxyy/2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