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2016年教材大换血,我们究
让我们先从一些小故事讲起——
当语文教材刻意渲染美好,却绕开了什么……当我们选择绕开困难,而放弃正面去面对它们,我们便少了直面苦难与坎坷的锻炼机会,多了难经风雨的娇气;少了真实与真诚,多了浮夸与虚伪;少了深思,多了浅薄……这么想来,你还会选择当初的绕开吗?雨后初晴,幼儿园的阿姨带一队天真烂漫的孩子走在小马路上。
路上有许多小水洼,阿姨绕开水洼走,孩子们于是也跟着往左绕;阿姨朝右拐,孩子们则跟着朝右拐,看着这一支走成了“S”型的队伍。路人没有表现出惊奇,但是一个心理学家却发出了深深的喟叹,他禁不住要问:我们到底要带着孩子们绕开什么?绕开苦难安徒生的童话《丑小鸭》被选进了小学语文教材。原作写鸭妈妈孵“丑小鸭”都孵得“不耐烦”了,她看着这个丑陋的“大个子”,觉得他“不正常”,当他的兄弟姐妹们都对他喊“让猫抓走你吧,你这个丑八怪”的时候,鸭妈妈终于下决心驱逐他了,她说:“你最好走得远远的吧!”显然,在大师的笔下,鸭妈妈并不是一个死心塌地地爱着自己孵出的这个“异类”的伟大母亲。而我们的教材根本无视原作对鸭妈妈这一角色的定位,一厢情愿地改写成了“丑小鸭来到世界上,除了鸭妈妈疼爱他,谁都欺负他……丑小鸭感到非常孤单,就钻出篱笆,离开了家”。或许,改写者的初衷是好的,不愿让涉世未深的孩童看到人世的种种苦难,但是,苦难是这样如影随形地追击着我们,我们不直面它,又怎能迎击它?绕开真实小学语文教材上有这样一个要求学生续写的作文练习:一天早晨,我穿着新衬衣去上学,结果,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一个叫溪溪的女孩拿着她不及格的作文哭了,我看了看溪溪的作文,大概是写她的同桌不小心在她的新衬衣上蹭上了圆珠笔油。老师的批语是:选材没有积极意义,故事太平淡。我问溪溪:你们班有写得好的吗?她说:有。比如,有一个同学写他在公共汽车上跟小偷搏斗,结果,小偷把他的新衬衣给撕破了——这篇作文得分最高;还有一个女同学得分也挺高,写她扶一个老奶奶过马路,老奶奶突然就吐了,结果吐到了她的新衬衣上……我对溪溪说:你的作文写得比这两篇高分作文要好得多,因为你的作文真实。你想想看,公共汽车上的小偷那么凶,他怎么会只撕衣服不撕人?大马路那么宽,老奶奶恶心了怎么会专门往人的新衣服上吐?——这是个鼓励人编造谎言的作文题目!绕开丑恶我有个朋友编写小学语文乡土教材,他让我推介一些诗歌给他。我说:先给你读一首诗,看看可不可以入选。“我姐姐
不学好
想到什么说什么
喜欢什么做什么
一点不在乎
十岁上
她把刀塞在皮腰带上
梦想成为
白马王子
扮成玩偶小马
她扬起长长头发
一直拖到膝下
吸引了当地最佳精英
妈妈哭泣为她祈祷
30岁上她离了婚
剪去长长卷发
蹲在马车上
告诉我:上帝创造了人
然后又后悔
我跟她不同
一直学好——而现在
我正尽力
争取达到自己的
坏标准
最后
我和她沆瀣一气
喜欢起她的怒气、长靴
我们交谈
我们抽烟
我们嘲笑每一个人
一对坏姐妹。”
朋友万分惊讶地望着我说:你疯了吗?这叫什么诗!
我说:我没有疯,这是选入英国语文教材里的诗,这首诗的题目是《姐妹俩》。读懂了这个诡谲多变的大千世界——不是吗?绕开深思请看下面这组中、美小学生作文题目的对比——
中国:《拔秧草》《两只七星瓢虫》《我长大了》《一件小事》《一次难忘的竞赛》《我的好阿姨》《家庭生活拾趣》《奇怪的朋友》《我的小花猫》《买礼物》。美国:《中国的昨天和今天》《我怎么看人类文化》《你认为谁对二次大战负有责任》《你认为纳粹德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你是否认为当时只有投放原子弹一个办法才能结束战争》《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我们的孩子在写作文的时候至多能意识到:我是个用眼睛看世界的孩子;
而美国的孩子在写作文的时候会意识到:我是个用心思考世界的公民。
在雨后泥泞的道路上,有谁,能够踏过那些水洼,不在意弄湿了鞋子甚或弄脏了裤子,昂首前行,带出一支不变形的队伍?(文章来源:《深圳青年》)
此时,突然惊现2条教材新闻:年我国教材简直要进行“大换血”了,但这究竟是怎样的大换血呢?可以为我们的未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呢?下面请读者详细品读、分析论辩:
中小学语文教材替换40%课文:《南京大屠杀》被换掉北京晚报记者牛伟坤本报讯(记者牛伟坤)记者上午从语文出版社获悉,其修订版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已进入《年义务教育用书目录》。今年秋季,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河北、河南、湖北、湖南、辽宁、宁夏、山西、四川、云南、浙江等地多万中小学生,开始使用新修订的语文版一年级和七年级语文教材,北京学生不在其列。新修订的教材全套共计18册,供义务教育一年级至九年级学生使用,全套教材课文数量比修订前减少15%,40%的课文被更换,增加了古诗文及中华传统文化比重。??
??语文出版社是全国唯一的语文专业出版社,也是我国能独立研发全套基础教育阶段语文教科书的出版社之一。自年《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后,语文出版社组织编写了从小学至高中的课程标准语文教科书。十五年来,语文版课标教材被福建、广东、广西、贵州、河北、河南、湖北、湖南、辽宁、宁夏、山西、四川、云南、浙江等省市的两千多万学生使用。年,教材修订大幕正式被拉开。中国文化院院长许嘉璐和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总督学柳斌担任了语文出版社修订版语文课标教材总顾问。??
??换:教材更加强调时代性更换大约40%课文??
??据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介绍,修订版教材和之前版本相比,大约更换了40%的课文,其更换标准就是是否体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修订版教材除了拼音、识字单元外,以诗歌为主构架全书,共有13首诗。“诗歌是人类最早抒情表意的形式,也是语文体裁之一。虽然小学语文明线是以话题组元,但暗线是体裁,体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即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首先,一些优秀的传统篇目得到了保留。比如,保留了体现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篇目《小英雄王二小》《国旗和太阳一同升起》《吃水不忘挖井人》《朱德的扁担》等。“对于一年级的孩子们,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让他们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其次,修订版教材更加强调时代性。王旭明表示,有些篇目虽然内容很好,文字也不错,但是由于和时代要求不符,还是被得以撤换。“比如《谁勇敢》一文,有些老师教过,而且特别爱教,希望能留下来,但我们还是拿下来了。为什么呢?一个孩子为了保护其他孩子不受马蜂蛰,用身体扑向马蜂窝,虽然保护了别人,但自己却受伤了,文本的结论是这个孩子最勇敢。我们认为,对孩子来说,这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不应倡导这种行为。怎么办最好?那不是语文要讲的事,至少在选文时我们不选这种文章。”此外,中学课本里的《洲际导弹自述》被改为《网络表情符号》,以更切合互联网时代的学生生活;《鲁提辖拳打镇关西》由于与现代和谐社会导向不符,被换为《智取生辰纲》;《南京大屠杀》被换成《死里逃生》。
另外,修订版教材还将一些弘扬主旋律的作品编选为课文,以培养学生的优秀品质和健全人格,比如《小诺贝尔》??《达尔文和小松鼠》《找骆驼》等。??
??同时,修订版教材还特别注意选择文质兼美且贴近儿童生活的文本,并保留了原教材的许多传统名篇,比如《想做好事的尤拉》《奥莉娅和莉达》等。“这些文章能帮助孩子培养良好的情操和优秀的品德。”??
政治课本,不仅仅是改名了滑璇南方周末▲北京十二中模拟人大社团的学生代表在阐述“议案”,这是活生生的政治课。(受访者供图/图)年起,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的“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将统一更名为“道德与法治”。这是年以来,“法治”二字首次出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政治课程名称中。研究人士透露,在接下来的改革中,法律课程会相对集中、形成较为统一的体系;在年底即将出台的高中新课标中,政治与法治或也将成为独立的必修单元。本文首发于南方周末mo苏州工业园区青剑湖学校初中政治教师殷斌宇曾被一个德国人问起,你教的是哪门学科?他有些尴尬,不知如何作答。“你说你教的是思想品德吧,西方国家没这个说法。”略作思考后,殷斌宇连比带划给出答案:我教卡尔·马克思。对于中国式的思想品德教育,这是他能够想到的最简单、最容易理解的归纳。德国人听完,一下子笑了。在现有的国家课程体系中,政治课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名字。小学叫“品德与生活”,初中叫“思想品德”,高中叫“思想政治”。年4月29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年中小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年起,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的“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将统一更改为“道德与法治”。这是年以来,“法治”二字首次出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政治课程名称之中。一位知情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这一改变,将在一两年内向小学和初中的其他年级延伸。1新教材将更突出宪法就课程更名一事,教育部尚未正式发文,与初中对应的《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下称《课标》)新一轮修改亦未启动。不过,课标未改,教材先行。在教育部开列的《年义务教育教学用书目录》中,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的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已初步编写完成,正等待送审;其他出版社的教材也在进展当中。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副教授李晓东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北师大版新教材会更加突出宪法的位置和比例,并按照当前法律发展状况适当调整民法、物权法等内容。另外,教材会包含几部程序法的核心内容。“要让孩子们了解程序公正。不仅要知道法律能够保护我,还要知道法律怎么保护我。”李晓东说。殷斌宇猜测,新的课程内容或许会淡化“国情”部分。“现在思品的三大板块分别是心理道德品质、法律、国情教育。”殷认为,“国情”可能被拆分并融入到道德、法治两个板块,“就像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大方针一样”。在现行的年版初中《课标》中,法律内容约占政治课的1/3。它分“心中有法”“权利与义务”“法律与秩序”三个层次呈现,让学生以自身成长、自身与他人和集体、自身与国家和社会为顺序,逐渐感受、认知。“这种层次化的教学设计,符合初中生的理解能力、判断能力。”李晓东说,如果对法律讲得过深、抽象程度过高,孩子们听不懂;一些知识点要老师掰开了揉碎了,学生才能明白。北京十二中科丰校区政治教师硕蕾对此深有感触。一次,她给初二学生讲授依法治国,一个学生突然说道:“老师,我想知道什么是人治,什么是法治!”“他们知道法律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我就会问,那秦律为谁服务啊?他们说秦始皇。那中国为什么会改朝换代呢?学生说有人不服、有人觉得被推翻的皇帝是昏君。那为什么有昏君呢?因为没人约束他。”一系列追问后,终于有人说到点子上,硕蕾说,“对,这就是人治。”硕蕾还会引入国外的例子。“那美国呢?美国有个说法,总统是靠不住的。我们不能相信总统的人品,不能依赖他们,所以我们依赖法律。”这就是法治。2法律教育的高中断层“小学讲故事,初中讲规范,高中才去进行法学理论解读。”李晓东这样解释法律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设置。不过,到了理解、抽象能力相对成熟的高中,原本可以深入下去的法律教育似乎成为一个断层。按照现行课程标准,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程包括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完全没有法律的位置。而在六项选修课程中,只有“生活中的法律常识”一项法律专题。一位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研究人士告诉南方周末记者,在接下来的改革中,法律课程会相对集中、形成较为统一的体系。李晓东也表示,在年底即将出台的高中新课标中,政治与法治将成为独立的必修单元。在学者们的设计中,高中政治课还会有分层次的法律选修内容。比如选修一讲生活与法律,教授物权法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内容;选修二讲法官、检察官与律师,这是为那些打算报考法学院的孩子们准备的。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政治教师苏百泉认为,高中思想政治课虽然没有专门的法律章节,但在德育教育中渗透了法治教育。他分析,总体来看,“经济生活”中法律内容约占1/3,触及票据法、价格法、劳动法、合伙企业法等;“政治生活”中法律内容约占2/3,涉及宪法、选举法、信访条例、人民法院组织法等多部法律。李晓东对一堂高一年级的思想政治课记忆犹新,课程主题是政府职能管理与服务。课堂上,老师以当时的舆论焦点PX项目为例,先让学生们了解PX是什么,国内、国外如何对待这样的项目。之后,她将学生分为企业、政府、专家、百姓四组,相互辩论,找到解决方案。一堂课下来,学生完全明白了权利与权力的区别,懂得了公民可以用权利制约政府权力。这样的课程名义上与法律无关,实则是在解释法治理念。“很多老师在法律课程上有顾虑,不敢讲。”李晓东提出了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中学政治教师中有相当一部分不是政教专业毕业,没学过法律课程;即使学过,政教系的法律课也难以涵盖中学教材中的内容。当了9年政治老师,硕蕾有时仍然会为法律课焦虑。在讲授一堂关于隐私权的公开课前,她足足准备了两个多月,查阅资料无数。“多数老师讲到法律课程时都会比较谨慎,因为非常容易出现科学性错误。”硕蕾说,她亲眼见过一名老师写板书时把“权利”写成了“权力”。3最“与时俱进”的学科将小学、初中政治课更名为“道德与法治”,无疑是教育主管部门对依法治国战略的响应。据上述研究人士透露,教育系统内部将“法制”统一改为“法治”,也是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之后的事情。这次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政治课是唯一由中央多次直接发文指导改革的课程,从来都与时事紧密相连,也与法律在中国的地位息息相关。随着“文革”的结束和法治的回归,年,教育部下发的中学政治课教学用书中,将“法律常识”设为初三必修课。一名思想政治教育界专家回忆,当时的法律课程基本只讲宪法、刑法和《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合称“两法一例”。但后来国家对法律教育的认识起了变化,认为法律不能只承担制裁违法、犯罪的功能,所以课程中民法和未成年人保护的内容得以增加,刑法逐渐淡化。到了年,中共中央下发《关于改革学校思想品德和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通知》,明确把民主法制教育、公民权利义务教育等作为政治课内容。后来,初中政治课一度更名“公民课”,法律仍然是必修内容之一。李晓东认为,那个年代的政治课时紧时松。无论叫青少年修养、公民课还是叫政治,实质内容没有根本性的变化。更多的,是在展现一种态度。直到今天,思想品德、思想政治依然是中学校园中最与时俱进的学科。当社会上有重大事项发生时,教材很可能获得相应改变。在江苏人民出版社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思想品德》中,年的孙志刚案件以及因违宪被废的《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出现在讲述权利、宪法的章节。影响教材、课程内容修改的,还有政策方针的调整。一名一线政治教师告诉南方周末记者,他使用的教材几乎年年都有微调。十八大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等相继出现。“包括四个全面、五大发展理念,教材迅速就要跟上去。”在一些省份,教材修改程序繁冗、耗时费力,这些与时政相关的内容,就以课外资料的面目出现,考试时往往成为论述题目。硕蕾的课堂上,此类时事成分不少。讲到法律时,她会在每节课前安排“以案说法”。学生们自己寻找新近案例,搜资料、查法条进行事实和法理分析。前几天,一名初二学生选择了安徽男子刘永伟手术后右肾“失踪”的新闻,认为“肾一定是医生弄没的”。“那么你的依据是什么?法律上,你认为是谁弄没的就是谁弄没的吗?”借此机会,硕蕾又为学生们强调了司法中证据的重要性。4培养“四有合格公民”自上世纪80年代起,中国逐渐开始培养中学生的公民意识,政治教材中对“公民”二字多有提及。在许多国家和地区,如美国、英国、我国台湾地区等,中学法律教育都被安排在公民课程内。现行的年版初中《课标》这样描述思想品德课程的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年版的《课标》里写的还是‘四有’好公民,但年版就成了‘四有’合格公民。”李晓东说,表述上的细微差别意味着现在的学生只需要符合底线。底线则意味着对个体的评价标准,更多地倾向于法律,而非道德。将公民意识深植入孩子们的生活中,才是法律教育的最终目的。江南大学教育学原理专业硕士张露露曾对无锡市两所中学的名初三学生展开调查,结果并不乐观。当问到“你认为公民是指什么样的人”时,选出正确答案“具有一国国籍”的只有3.5%。在回答“你认为国家干部手中的权力是谁给的”时,1.7%的学生选择党,24.8%选择人民,28.3%选择国家,45.2%表示不清楚。就连“你如何看待班级选举活动”这样的问题,也有多达37.4%的学生“不支持也不反对”,22.6%“没想法”,13.5%“不喜欢,形式主义”。为加深对公民与民主的理解,年起,硕蕾带着初二年级的学生开始了“模拟人大”,并将参与学生的范围逐步扩大到初一、初二和高一。最初,有其他科目的老师对硕蕾泼冷水,“你这是要干吗?要带着孩子们过家家?”不过,当学生代表们走上讲台展示各自的“议案”,质询坐在台下的教务主任时,没人再敢轻看这群十三四岁的孩子。为了让学校维修、增设运动器材,学生们爬到篮球架顶端拍摄篮板上松脱的螺丝;计算各种器械、场地的使用频率;跑到北京市的四个城区,调查各类中学的器材情况……看着一张张照片、一个个统计数据,老师们惊讶得说不出话来。“他们不会和其他学校盲目攀比,提出增设网球机、高尔夫球机之类的建议。因为学校就这么大,他们不会凭空想出一个空中花园。”硕蕾说。最终,北京十二中依据学生“议案”,补充了篮球数量,增设了单杠、乒乓球案等运动设施,还针对体育场馆维护出台了相应规则。老师们只管执行,从选举学生代表开始的一切决策,均由学生自主完成。经历过模拟人大的学生,升入初三学习人大制度时,有一种天然的主动性和亲切感。硕蕾感觉很多事情她根本不用讲,孩子们自己想一想就全明白了。(南方周末实习生钱锦、李玲对本文亦有贡献。更多相关内容:可搜索阅读《建议设置贯通中小学的科学课》。)
本文由新校长传媒编辑综合自:深圳青年、今日头条和南方周末,特此鸣谢!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购买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癜风专科哪家好哪个医院看白癜风好转载请注明:http://www.tradexfiles.com/hxzy/2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