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巧治心脏神经官能症

在日常诊治病人中,常遇到一些患者,主诉胸闷、心慌、胸痛、心脏不舒服,自认为患了“心脏病”,忧心忡忡地来院就诊。

但大多病人经检查心电图及超声心电图等心脏相关检查均正常。这并非是器质性心脏病,而是一种以心血管症状为主的功能性失调的心脏神经官能症。

王女士近几个月来时常感到莫名其妙的心慌气促,偶尔失眠,记记忆减退,易与人争吵,有时一到夜晚就会有恐惧感。前几天去超市购物看到拥挤的人流一下子浑身乏力心跳加快,继而胸闷憋气心前区隐痛频作,家人医院急诊,经心电图检测与心肌酶谱、肌红肌钙蛋白抽血化验又都没有什么明显异常,经简单处理就回家了。

又有一次吃晚饭后王女士与家人说话时,她突然胸部闷窒透不过气来,又被送去急诊。她跟医生说,自己现在很容易紧张,遇到人多环境嘈杂更有恐惧焦灼的感觉,甚至唯恐突发心脏病猝死,王女士得的是什么病呢?

王女士患的是一种叫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病,这也是临床常见的疾病,尤其多见于中年以上或更年期女性。如果出现这类症状,应该及时就医,经明确诊断后有一个正确的诊治方法尤为重要。

心脏神经官能症是一种心血管系统的神经官能症,因社会心理等因素造成人体中枢神经功能失调,继而引发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而表现为一系列心脏疾病的症状,如心悸、胸闷、胸痛、气短等。心悸常在情绪激动或运动后出现,多数患者有心率增加,但心率增加与活动程度不成正比,胸痛的部位也常有变异,如心前区、胸骨、右胸等部位有疼痛、隐痛或刺痛,持续一至数秒,甚至数小时、数天不等,有些患者心前区肋骨、软组织、会有压痛。一些患者也会出现心电图异常,如窦性心动过速、ST段压低、T波低平等轻度改变。

中医学认为,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揺”,短阵心理情绪应激,交感神经张力过高都是发病的重要因素,本病又与患者的心身特点及生活工作环境有关,易怒、多思、多虑、性格内向者易患本病,真所调“柔滞之性心气易滞”“刚悍之性心阴易亏”。女性在更年期因雌激素水平下降,通过对神经系统的影响而引发若干精神和情绪变化。

中医学治疗心脏神经官能症更强调心理疏导、移情易性、破疑解惑、定志安神等方法,在细析病情的前提下,牢牢抓住患者的心理特点因人制宜,使患者从患心脏病的恐惧中解脱出来,让她知道心脏神经官能症更多的是一种功能异常而非器质性心脏病。

经过医患互动交流疏缓心理,适当调整生活起居,清淡饮食,多食燕麦片,鼓励自我调整情绪,提升自信心,消除忧虑恐惧。辨证后加以安神清脑方剂调服,一天两次,经治四个月左右症情就明显缓解了。安神清脑方剂是北京泽元堂王世龙医生针对植物神经紊乱治疗二十多年临床总结出来的验方,由27味中药组成,灵活辨证运用,对植物神经紊乱治疗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受益患者无数,药能明显增强中枢的镇静作用,能改善各种记忆障碍,具有对脑保护作用。临床实践证明其疗效也是确切的。

心脏神经官能症有哪些症状

心脏神经官能症属于功能性神经症的一类疾患,它以胸闷、胸痛、心慌、气短、焦虑等为主要症状,伴有失眠、头晕、头痛、食欲不振、低热等,归属于中医胸痹、心悸、怔忡、郁证等范畴。

多见于中青年,特别是更年期女性尤为多见。本病虽不影响寿命,但可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和生活质量。

中医辨证论治

中医通常认为,情志因素是心脏神经官能症的主要致病因素。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血脉,主神志,调节各脏腑生理功能的变化。

《内经》云:“心为脏腑之主,总统魂魄,并改意志,故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此所以五志唯心所使也。”同时,其余各脏腑的变化,也会反作用于心。

平素体虚或劳神过度者,伤及脾气,导致气血生化不足而无以濡养心神。

肝疏泄失司,气血运行不畅,心神失养。

肾水亏虚不能上济于心,日久心阴暗耗,虚火内生。

中医认为本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以阴阳气血不足为本,痰饮、气滞、血瘀为标。病在心,而涉及肝、脾、肾等脏腑。

常用调心神、疏肝郁、化痰饮,滋补心肾等方法调治之。

结语

了解了以上“心脏神经官能症”的相关知识,我们就应该正视这种“疾病”,当出现上述临床表现时,不要过度紧张,也不可忽视病情,医院就诊,配合医生完成相关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

如果被诊断为此症,应放松心情,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听取医生的建议,采用“双心”医学模式来诊治,从心脏、心理双重角度给予

转载请注明:http://www.tradexfiles.com/hxzy/486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