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不到18小时,熊猫血宝宝大换血

出生不到18小时,婴儿就被推进手术室,全身大换血。2月19日,虎林市的产妇李颖(化名)产下一名新生儿,但由于新生儿RH阴性血型与母亲的阳性血型不合产生溶血反应,患RH溶血病,这种情况极为罕见,且生命危急,李颖夫妇立即决定紧急转诊至鸡西市妇幼保健院,该院我市首例熊猫血新生儿成功换血,避免了由于延误换血时机而引起婴儿永久性脑瘫的后果。

新生儿患溶血症生命危急

当天晚上,新生儿被送到鸡西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时,患儿周身皮肤呈现橘黄色、哭声微弱、不吃奶、反应差、生命体征不稳定,属于重度溶血黄疸患儿。经检查,这个小患者的胆红素已高达.0umol/L,远远超出了正常值,同时,血型被检测为RH阴性B型,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熊猫血”,被诊断为RH溶血病,而且是RH溶血病中的极为罕见的RH(E)溶血病,新生儿急需换血治疗,延误换血时机的话,可能造成孩子红细胞大量破坏、贫血以及各脏器衰竭,甚至会造成婴儿永久性脑瘫,后果不堪设想。

鸡西市妇幼保健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主任杨丽、副主任王明君、护士长罗舒元立即组织全科医护人员会诊,迅速确定了最佳换血治疗方案。熊猫血是非常稀有的血液种类,而且给RH阴性血患儿行全身大换血更加罕见。鸡西市血站接到消息后,工作人员连夜筹集RH阴性血源,很快血液送到儿科病房。

近2个小时全身大换血

给新生儿换血是一项技术含量很高的工作,而且换血的量要超过小患者全身血量的近两倍。如果太快,婴儿体温会降低,导致心律异常,引起心衰等情况。如果太慢,新鲜血液容易被外部环境污染,引起交叉感染和影响换血的疗效。医护人员从新生儿的动脉放出血液,周围静脉同步输入血液,保证在新生儿体内置换等量的血液,换血期间需严密检测患儿的各项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医护人员从新生儿的动脉,周围静脉同步抽出体内等量的血液,再输入新鲜血液,每次为20毫升……一管又一管,严密监测,用了近2个小时,毫升的RH阴性B型血全部输入新生儿体内。出生不足18个小时、跨2个地市、近2小时的熊猫血新生儿大换血圆满成功,终止了溶血反应,换血后胆红素将至.0mmol/L,患儿也转危为安。经过后续的精心治疗,现患儿各项生命体征平稳,未发生任何并发症及后遗症,新生儿于2月28日病情痊愈出院。

新生儿的父亲高先生说,我们偶尔听到了医生与护士交班时的对话,所有医护人员和我们家人一样着急,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他们说如果血站没有血源,就要做好帮助筹集血源组织献血的活动,一定要想法设法全力以赴救活孩子。王明君主任为了抢救孩子,连续三天三夜没回家,一直守护在孩子身边,我们一家人实在太感动了!不是对我们,我看见这里的医护人员对所有的患者都特别负责,服务态度都特别好,遇到这么多好医生、好护士真是我们一家人的幸运!

孕前及孕中应做好检查

市妇幼保健院儿科主任杨丽介绍,新生儿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是新生儿极为严重的疾病,如不及时行动静脉同步换血治疗,严重者可致死,存活者可遗留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即核黄疸)。这名新生儿属于RH(E)血型不合溶血病,是新生儿溶血病中最为严重、极其罕见的一种,而且患儿本身为熊猫血,更是罕见中的罕见情况,临床上此类病例的报道非常少见。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凭借多年的临床诊治经验,克服了患儿病情危急、熊猫血血源短缺、熊猫血患儿发生RH(E)溶血病时换血的血型选择难度大等多重困难,敢于突破常规,制定了最佳换血方案,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我们作为医务工作者心情格外的激动。在此奉劝广大准妈妈们,在孕前及孕中应注意做好各项检查,如果发现孩子患上溶血症,应将孕妇转至有条件进行新生儿换血治疗的医疗单位,确保新生儿健康。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的正规医院
新媒体运营


转载请注明:http://www.tradexfiles.com/hxyy/64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