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语文教材大换血孩子未来语文的
今天是北京时间8月30日,离9月1日开学只剩不到2天的时间!而今年9月份格外特殊,全国中小学教材大换血,孩子将使用新版“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面对这一重大改革,家长与孩子都必须要格外重视起来!
“部编本”教材是教育部直接组织编写的教材,在多达十几项的改革中,提升对古诗词的重视,先学汉字再学拼音等都与以前大不相同,最引人瞩目的就是大大提高了对“阅读”的重视!
要在教学中落实名著导读,新编语文教材力图让“教读”“自读”,加上“课外导读”,这也是考虑到目前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读书少的弊病,在教材中起到某种纠偏的作用。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像研读课文那样来研读推荐名著,要在学期教学计划中安排适当的课时,从时间上保证、落实名著导读。
新教材一二年级就有延伸阅读,高年级会更多些。小学中高年级以及初中教材,几乎每一单元都有课外阅读的延伸。新教材实际上已经把“延伸阅读”部分纳入到教学体制,并尝试设置一些检测评价。
北京大学教授兼部编版教材总主编温儒敏老先生就指出:“课堂内外的阅读教育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联成一体。”
现在语文教学最大的弊病就是少读书,不读书。教材只能提供少量的课文,光是教课文、读课文,不拓展阅读量,怎么用力,语文素养也不可能真正提升上去。
所以教育部主张加大课外阅读,鼓励“海量阅读”,鼓励读一些“闲书”,也就是和考试、甚至和写作并不定“挂钩”的书:鼓励读一些“深”一点的书,可以“似懂非懂”地读,“连滚带爬”地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起读书的兴趣。
中国语文课程改革的形势是
语文和语文阅读在中、高考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语文考试越来越重视对课本整本书的考试;
课内外的结合将是必经之路。
可以预测到的是,未来小升初、中高考的名著阅读的考试题目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分数,更是让孩子真实的去读名著,而不是只是死记硬背、临时抱佛脚的“伪阅读”。
为什么提倡一定要读经典名著呢?
现代技术发展,我们的阅读教育正在受到动画和网络游戏的挑战,层出不穷的阅读读物也是需要家长们擦亮慧眼。
提倡阅读“经典名著”,就是在引导孩子走近大师,和思想和文学的巨人进行精神对话与交流,这就使孩子占据了一个精神高地,也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登高远望,视野和境界都大不一样。
尤其孩子在学习语文的初始阶段,就要接受名家的典范作品的熏陶,对培养孩子纯正的语言趣味、感觉、习惯,都是至关重要且受益终生的。
儿童的生活空间相对较小,但是通过阅读就能拓展他们的精神空间,为孩子“打开文化空间,引入文化之门”,使儿童从懵懂无知到爱上阅读,在阅读中获得一方精神天地。
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就曾说道:
如若当初我没有读过世界著名的文学经典,那么我根本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的成就!
我看文学作品大都是在青少年时期,到现在脱口而出的都是那时读到的东西。
在美国的调查报告《成为阅读大国》中讲到:
高效利用碎片化时间
点滴积累海量文学知识
潜移默化中吸收精华
为考试点亮更多的可能与机会
大量的课外阅读与积累不仅是培养孩子阅读素养这类的软实力,带来的硬实力就是面对浩瀚无垠的出题范围时,孩子能够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
这才是实打实的分数,是孩子不用交数十万的“择校费”,是父母不再为孩子的未来出路而苦苦哀求的法宝。
我们所接触到的永远只是这个世界的一个小片段,那些经典名著却引领孩子联通过去与未来。
而如今阅读经典名著更是有了深刻的现实意义,把名著导读纳入到国家各种升学考核中,通过这种方式引起人们对名著的重视。
学校里实行的“1+X”的阅读计划未来必定会影响到孩子的考试分数,孩子在班级中的名次。读名著,读经典,将会成为教改以后考察孩子语文功底的重中之重!
不要再为孩子找借口不读书了,不要再去质疑读名著的作用了,只有你做了,你才能在日子流转中发现它非同一般的功效。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tradexfiles.com/hxyy/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