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基金产品设计应定位明确

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偏高,未来要大力发展补充养老保险,即企业年金。本文介绍了美国生命周期基金的理念、产品设计特点和原理,对于国内基金市场产品的设计和创新有较大的借鉴作用。

基金产品设计尤其应注重定位明确,应向目标客户群体展示产品的风险收益特征。要清楚地告诉投资者这个产品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而不是简单地告诉投资者这个产品能给他们带来多么惊人的收益。

A生命周期基金的价值

  未来,人口老龄化高峰将会给我国带来巨大的养老金支付压力。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我国基本养老保险替代率偏高。由于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构成单一,这种单一的基本养老制度结构既难以满足退休者的基本生活需要,也不符合分散风险的原则。如何完善我国的养老保险制度、解决基本养老基金不足问题,是当前中国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无疑就是要大力发展补充养老保险,即企业年金。

  据统计,我们发现到年,工作人口与老人人数之比是2,目前这一数值在4.5,即未来20年内会下降一半多。这意味着在目前养老制度不变的情况下,个人缴纳的养老金比例将由8%升至16%,企业缴纳的养老金比例将由20%猛增至40%。任何企业都无法承受如此高的成本。因此,在未来20年中,社保制度一定会发生本质改变,也意味着仅仅凭社保制度无法完全解决日益严峻的养老危机。

  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和职工按国家政策规定,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按照自愿、量力的原则,自主建立的补充养老保险计划,是企业员工福利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年金是在国家政策指导下的企业行为,是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各地社保管理的年金存量资金必须交付市场化运作。从国外发达国家的经验来看,企业年金的管理职能也是由各种专业投资机构来负责的,政府行使监管职能。通过企业年金基金的投资运营取得较高的收益,是企业年金制度成功的保证。

  目前,我国的企业年金市场上基本都是配置型产品,这对于年金计划发起人的投资策略制定水平要求较高。生命周期基金的理念清晰明了,便于选择,对于广大有着年金需求的中小企业来说,集合加入一站式生命周期计划较为便利,成本也较低。对于大型年金计划的发起人而言,还可以结合企业及企业员工的自身实际情况与需求,定制一套生命周期计划。      B生命周期基金的理念

  生命周期基金是根据基金目标持有人的年龄不断调整投资组合的一种证券投资基金。生命周期基金一般都有一个时间上的目标期限,随着所设定目标时间的临近,基金则会不断调整其投资组合,降低基金资产的风险,追求在和目标持有人在生命不同阶段的风险承受能力相适应的前提下实现资本的最大增值。“生命周期”配置理念有助于修正定投者的“假性”风险偏好,树立较客观的定投资产配置参考标准。传统的定投方式中,投资者风险偏好测定结果通常具有一定的“假面性”。如行情好时,为了能够投资于高风险产品,中低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往往会自我认定为高风险偏好,随着后续行情的演变,容易因无法承受风险或现金不足而断供。此外,大多数投资者不能正确认识到,理想中的未来生活品质需要配置相当比例高风险收益产品才可能实现,而在实际投入中低配了高风险收益产品。“生命周期”资产配置理念的引入,有助于为定投者提供较客观的顶层设计参考。

  年11月,BarclaysGlobalInvestor在美国市场上率先推出了第一只生命周期基金产品——BGIFund。推出伊始,BarclaysGlobalInvestor便把生命周期产品的需求对象锁定在了以(K)计划为代表的退休金市场上。在20世纪80、90年代,绝大部分的(K)计划参与者都被一个相同的问题所困扰,即该如何调整自身退休金资产的配置。众多资产管理人给出的解决方案是加强投资者的投资教育,希望投资者通过学习来解决自身面临的投资问题。但遗憾的是,该方案并未取得理想中的效果,虽然众多投资者在接受投资教育后,明白了所谓的资产配置理论,也明白了投资的风险收益特性,但在实际运用中,仍是一头雾水,无从下手。

  面对投资者的这一困扰,大部分资产管理人认为这仍是投资教育不足所造成的,因此他们继续向投资者提供所谓更详细、更好、更特别的教育。与之相反,BarclaysGlobalInvestor则另辟蹊径,认为与其教会投资者如何调整退休金资产的配置,不如直接替投资者进行相应的操作,生命周期基金便是在这样的理念下应运而生。对于那些(K)计划或其他退休金计划的参与者而言,他们只需选择一个与其退休日期最为接近的生命周期基金产品即可,无需学习该如何调整自己的退休金资产配置,而有关投资的一切事项都由基金管理人替他们进行操作。      C生命周期基金的特点及设计原理

  生命周期基金的特点

  生命周期基金设计机制主要是帮助投资者避免投资中常犯的几类错误,尤其是长期投资中的错误,这类基金主要的特点和优势包括:

  1.分散化投资:生命周期基金持有一个综合的大类资产篮子,包括股票、债券、现金等。生命周期FOF基金则会配置股基、债基、货币市场基金等。   2.避免极端资产配置:研究表明很多年轻投资者的投资非常谨慎,将大部分资产投资在固定收益类产品上,于此同时很多接近退休年龄的投资者的组合却非常激进,将大部分资产配置在股票上。生命周期基金通过专业的资产配置模型避免这类资产风险错配的现象。   3.自动平衡资产配置:生命周期基金会根据到期日长短自动平衡资产配置,避免市场波动引发资产配置偏离设定的平滑轨道。从长期看,稳定的资产配置轨道能够提升基金的收益。   4.自动调整风险:生命周期基金会根据时间自动调整基金的风险水平,这种变动轨迹也很少受到市场变化的扰动。   生命周期基金的设计层次   在产品设计上,涵盖战略资产配置与战术资产配置,自上而下,可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资产下滑航道(GlidePath)的设计   即由高风险资产向低风险资产转换的时间点和比例的把握。下滑航道对基金在整个投资周期的业绩表现,起着甚为关键的作用。每条下滑航道都是独有的,它反映了基金管理人对风险特性、特定年龄风险承受度,以及累积收益要求的基本观点。由于整个投资周期较长,下滑航道的调整频率不适合较频繁,一般以年为单位进行调整。   2.大类资产配置   这主要根据不同资产类别的不同风险收益特征,构建给定时点的有效前沿。随着基金的风险递减,或资产类别的风险收益变化,对资产配置进行相应的调整。   3.投资工具选择   即通过哪些投资工具来执行各资产类别的投资。目前来看,生命周期基金管理人主要选择公司旗下的其他共同基金充当投资工具。   生命周期基金的管理模式   涵盖三种模式,包括封闭式架构、开放式架构与定制计划。我们主要从模式特征、优势、劣势及适用对象等四个角度出发,对生命周期基金的三种管理模式进行分析对比。   生命周期基金在美国市场获得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其清晰的产品设计定位。相比配置型基金(目标风险确定的基金),生命周期基金对于个人投资者而言更易于理解和选择。前者需要找出适合自己的风险程度,而后者只需匹配退休日期。此外,个人投资者往往缺乏专业的投资技能,难以对自己的资产配置进行再平衡操作,生命周期基金按照设定的日期自动降低风险敞口的做法,极大地方便与满足了这部分个人投资者的需要。   在当前国内基金市场,基金产品的设计与创新成为业内







































北京治疗白癜风一般下来得多少钱
正规医院治疗白癜风费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tradexfiles.com/hxyy/242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