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幼保健怎样知道宝宝的听力有问题
先天性听力障碍是所有出生缺陷病种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类,也是康复效果最好的一类出生缺陷。听力是人类重要的感觉之一,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力。许多研表明,从出生到3岁是人脑可塑性最大的阶段,该时期的言语可使人脑达到最高的语言认识。因此,听力的早期检测和干预对语言和认识能力的发育至关重要。婴幼儿早期的听力损失,即使是轻度的也可导致其在生理和行为交往上明显及永久的功能障碍。出生时即有严重听力障碍的小儿,由于从未听到过声音,将不会有自发言语,势必严重影响其日后的身心发育。
听力障碍筛查
1、正常出生新生儿实行两阶段筛查:出生后48小时至出院前完成初筛,未通过者及漏筛者于42天内均应进行双耳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应当在出生后3个月内转诊至省级卫生行政部门指定的听力障碍诊治机构接受进一步诊断。
2、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婴儿出院前进行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ABR)筛查,未通过者直接转诊至听力障碍诊治机构。
3、具有听力损失高危因素的新生儿,即使通过听力筛查仍应当在3年内每年至少随访1次,在随访过程中怀疑有听力损失时,应当及时到听力障碍诊治机构就诊。
新生儿听力损失高危因素:
(1)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住院超过5天;
(2)儿童期永久性听力障碍家族史;
(3)巨细胞病毒、风疹病毒、疱疹病毒、梅毒或弓形体等引起的宫内感染;
(4)颅面形态畸形,包括耳廓和耳道畸形等;
(5)出生体重低于克;
(6)高胆红素血症达到换血要求;
(7)母亲在怀孕期使用过耳毒性药物或袢利尿剂,或滥用药物和酒精;
(8)病毒性或细菌性脑膜炎;
(9)新生儿窒息(Apgar评分1分钟0-4分或5分钟0-6分);
(10)机械通气时间超过48小时;
(11)临床上存在或怀疑有与听力障碍有关的综合症或遗传病;
(12)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13)体外膜氧。
4、在尚不具备条件开展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医疗机构,应当告知新生儿监护人在3个月龄内将新生儿转诊到有条件的筛查机构完成听力筛查。
诊断
1、复筛未通过的新生儿应当在出生3个月内进行诊断。
2、筛查未通过的NICU患儿应当直接转诊到听力障碍诊治机构进行确诊和随访。
3、听力诊断应当根据测试结果进行交叉印证,确定听力障碍程度和性质。疑有其他缺陷或全身疾病患儿,指导其到相关科室就诊:
(1)疑有遗传性因素听力障碍,到具备条件的医疗保健机构进行遗传性咨询。干预对确诊为永久性听力障碍患儿应当在生后6个月内进行相应的临床医学和听力干预。随访筛查机构负责可疑患儿的随访和复筛。复筛仍未通过者要及时转诊至诊治机构。
(2)诊治机构应当负责可疑患儿的追访,对确诊为听力障碍的患儿每半年至少复诊1次。
(3)各地应当制定追踪随访工作要求和流程,并纳入妇幼保健工作常规。妇幼保健机构应当协助诊治机构共同完成对确诊患儿的随访,并做好各项资料登记保存,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好辖区内儿童的听力监测及保健。
新生儿听力筛查是一项系统化和社会化的优生工程,对于造福聋儿、造福家庭、造福社会,具有深远的社会和历史意义。新生儿听力筛查的总体目标是早期发现听力损失,及时进行听觉言语干预及康复,保护和促进儿童的听觉和言语发育,减少儿童听力和言语残疾患病机率,提高儿童健康水平。
转载请注明:http://www.tradexfiles.com/hxyy/12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