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秋季开学初中教材大换血,竟

今年9月份,全国就要统一使用部编本小学语文新教材了,消息一出,后台收到很多家长的留言,最多的就是孩子上初三了,也要换教材吗?下面圆圆给大家做了分析,一起看看吧!

如果你是新初一学生,并且你要读的初中上一届初一学生已经使用部编版教材,那么今年继续使用;如果你要读的初中上一届初一学生使用的是其他版本的教材,那么到你这儿要换成部编版教材。

如果你是新初二学生,并且你初一时已经使用部编版教材,那么今年继续使用(注意,部编版教材今年秋季八年级不同于原人教版);如果你初一时没有使用部编版教材,那么秋季升入八年级后仍使用原版本教材(注意,多数版本的语文、道德与法治、历史八年级秋季教材都有改动,不要找老版教材了,要找相应版本今年最新版)。

如果你是新初三学生,不管你原来用的什么版本的教材,部编版和其他版本的变动对你都没有影响,找上一届初三学生使用的老教材即可。

这次部编版教材的改革,是40年前恢复高考以来,最大的一次教材改革。

1

第一:教材改革范围大

全国教材统一改版,意味着所有在校中小学生的语文能力,将由同一本教材来培养,所有学生将使用同一本教材、同一个进度、同一种理念。

这代表着,全国各地的孩子在语文学习上,站到了同一条起跑线上。

这也同时意味着,语文成绩的对比,就从省内拓展到了全国,教育资源对学生的影响将更加明显的展示。

试想一下,从今年9月1日开始,江苏浙江的孩子要和河南河北的孩子讲同一本书,素质教育的先行者要和应试教育的核心省份解读同一篇文章,解读的视角究竟哪一个更符合编者的本意?

教育资源的对比从省内拓展到全国,差距明显的教育水平能否在同一个教学进度下,实现对于孩子真正语文素养的提高?

2

第二:课程要求变化大

以小学课本为例,篇目减少到14篇,篇幅减少到85字左右,是语文教材要求降低了吗?并不是。

首先经典文本的回归。《江南》等传统文化经典篇章回归课本,增强了课文的人文底蕴,对于孩子们理解课文内涵的要求变高了。

第二课后习题的升级。人教版教材有6篇课文被保留,但这6篇文章的课后习题要求明显升级。《雨点儿》这篇课文是孩子猜谜的启蒙课,“千条线、万条线,落入河中看不见”。

《雨点儿》课后习题要求:

人教版:背诵课文。我会读。

部编版:分角色朗读课文。读下边的句子,注意好停顿。

对于孩子的要求变得更加明确、更加具有指向性,要分角色,还要注意停顿。课后习题要求也明显变大。

所以语文课程在部编版教材的使用下,要求变高,学员掌握起来的难度也就变大。同时,提前做好预习和年段知识能力的衔接,将成为暑期语文学习的重点。

3

第三:语文核心素养比重大

部编版教材将语文核心素养列为改革的核心方向。而语文核心素养由以下四部分组成。

“部编本”内容有何变化?

“部编本”的课文选篇强调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此外还适当兼顾时代性。课改之后流行的各种版本语文,都把人文性放在最重要位置,另外,很重视引起学生的兴趣,甚至多选“时文”。这不能说不好,但不能偏了,新教材回到“守正”的立场,大家会发现,很多经典课文这次又回来了,尚未沉淀的“时文”相对少了。

有一个变化非常明显,就是传统文化的篇目增加了。

小学一年级开始就有古诗文,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选优秀古诗文篇,占所有选篇的30%,比原有人教版增加55篇,增幅达80%。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

初中古诗文选篇也是篇,占所有选篇的51.7%,比原来的人教版也有提高,平均每个年级40篇左右。体裁更加多样,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文,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录。

革命传统教育的篇目也占有较大的比重。小学选了40篇,初中29篇。鲁迅的作品选有《故乡》《阿长与山海经》等9篇。

从起始年级开始,全国小学和初中将统一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那作为语文老师和学生家长的你又该提前做些什么呢?

家长该怎么做呢?

01

在7月至9月份的暑假过渡期间,不妨让孩子先和这些变化接触一下,可以从网上各大书店、本地的新华书店、图书馆借一些或者买一些相关的书籍。事先缓冲一下,可以避免开学后面对新课本不知多措的慌乱。

02

家长可以适当的让孩子把这些古诗词、经典著作,每天读起来,先从声音上对这些古文音律、对仗、韵律美的认可,习惯养好了,读的多了,达到背诵的地步,开学后便会先行一步。

03

培养孩子阅读的好习惯。习惯需要培养,习惯之后潜意识里会成为自然而然的事情。以后的读书、学习就像每天呼吸一样自然,岂不是好事。

老师又该怎么做呢?

例如针对教学中如何落实名著导读,老师可以做好以下几点:

1、这两项工作一定要提前做好

一是语文教师要像研读阅读课文那样来研读推荐名著。二是要在学期教学计划中安排适当的课时,从时间上保证、落实名著导读。

重在由学生个人按计划专注阅读,运用批注、笔记等形式记录阅读体验、阅读发现,定时和小组成员交流、探讨,以自己擅长的形式保留读书成果,形成个人读书档案。

2、开展多样的读书活动

要实现培养读书兴趣的目标,在名著导读教学中,就必须以兴趣为先导。要针对学生的已有基础来设计读书活动,找到让学生愉快地走进名著的切入点,才有可能使学生对读书活动真正有兴趣。

3、善于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分享

阅读分享的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口头报告、小组朗诵、论文宣讲、现场表演、微电影、多媒介演绎等,学生可以发挥个人的特长和创意,自由选择。

阅读分享的主体自然应该是学生,但在具体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是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让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够有分享的机会;二是要能够在分享中发现有价值的讨论话题,引导分享由浅入深,使分享能够渐入佳境;

三是要善于适时和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以自己示范性的分享来带动、激发、提升学生。

4、名著导读教学不应“用力过猛”

为防止名著导读教学中出现“用力过猛”的现象,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名著导读的关键是读,要让学生“连滚带爬”地读书,让学生海量地阅读。

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培养学生终身读书的习惯。

综合整理:西安中考网

编辑:圆圆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去什么医院好
在北京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tradexfiles.com/hxyy/117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