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7毛钱就抄底借钱也不卖基金,买基金的

来源丨显微故事(ID:xianweigushi)

文|马孔多、唐山、陈安安、施嘉翔

编辑

常新

年前笑得有多猖狂,年后就哭得有多伤心。

有数据显示,截止到2月24日,明星基金中的招商中证白酒指数净值预估下跌5.88%,中欧医疗健康C净值预估下跌4.32%,易方达蓝筹精选净值预估下跌3.78%。

春节过后近一周来,基金频频登上微博热搜榜,背后的原因均与净值大跌有关。在各个社交平台上,无数“基友”都在讨论如何进一步投资、目前是否是股市低点、该不该抄底、该不该割肉。

过往两年基金的高收益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入场。根据中金网数据显示,年有60%股民盈利,亏损的仅有26%,过去两年是国内有史以来第三波基金浪潮。

在年诞生的新股民中,90后和00后共占38%。这些更勇敢果断的年轻人们,成功让去年公募基金发行总规模达到3万亿元,同比增长超过37%,创下了全新纪录。

在春节期间,基金休市,但基金评论区内却掀起了一股“相亲风”,大家都晒出了各自的收益来证明自己的竞争实力。谁能想到,年后这些野生投资专家每一个都销声匿迹。

本期显微故事讲述了一群玩基金的普通人,他们之中:

有的人坚持长线投资,曾最长时间14年坚持拿着一只基金,他不相信行情和舆论,更愿意相信时间的力量;

有的人是00后,拿着父母在他刚出生时投的教育金入市,和父母叫嚣一年内赚50%。结果股票刚跌了7毛钱,他就觉得“已经减低”而全仓补仓,结果到现在都在亏损;

有的人听信了“野生基金大师”同事的推荐,跟着入了一波白酒和医疗基金,在年后再也没和那个同事说过话;

还有的人卖房买了基金,结果亏到再也买不起房子,中年以后不得不租房度日。

大涨时,股神遍地。大跌时,每个人都说自己是价值投资。

在投资市场,有句恒古不变的真理,“你永远赚不到认知以外的钱”。

在这次基金大跌中,我们还学习到了,你会一直亏你认知范围以内的钱。

以下是关于他们的真实故事:

最长的一只基金持有14年

“买房、孩子上学我都不卖,宁愿向朋友借30%年息的贷款”

陈斌职员55岁基龄16年我年就开始玩基金了,现在这些小年轻赚一点、亏一点都激动得不行,我只想说这种人本来也赚不到什么大钱。年,我去银行存钱时被柜员推荐买了一款集合理财产品,现在来说就是基金。那个产品出自于某证券公司,营业厅离我家和银行都只有米不到的距离,但银行却在其中多加了1%的手续费。当时基金在大家眼里还是比较新的概念,相比于买银行基金,很多人更愿意相信自己的运气,愿意直接购买股票。我有个同事,家人在银行工作,他却很认真地说,这玩意儿会赚钱。他自己买了10万元左右的基金,在他的推荐下,我买了5万元。没想到,当年就赚了70%、第二年又赚了30%,前后加起来共赚了8万多元。不过这笔基金有两年期限,中途不能随意抛售。不过第二年赎回时,我才知道原来理财合同里面写着盈利超过一定比例,银行会适当扣去一部分提成。这时我才开始真的研究基金的手续费、返利等各项条款,从此走上了长期买基金的道路。目前我手里有两只拿了超过14年的基金,其中一个盈利4倍、另一个盈利7倍。算起来我的年收益已达30%—40%,把这些钱放银行,肯定赚不了这么多。这14年间,我有好多次缺钱的时候,但再难我都没有把这笔基金提取出来。比如买房、孩子出国留学,我都尽量向朋友按最高年息30%借钱。毕竟,动了也解决不了太多问题,而只要一抛就永远不可能再赚回来了。很多人现在买基金都看行业、基本盘,但我从不研究这些。你想,如果买基金还快进快出,貌似赚钱止损了,可一算手续费,都是白忙活。再者说,一支基金至少要买10支股,咱们普通人怎么可能看这么多股?现在基金经理都是用人工智能看盘,凭咱们个人这点经验,怎么可能斗得过他们?如果你开始玩基金,就得懂得放手——这本身就是普通人用来打理闲钱,但你也别想通过基金赚大钱。巴菲特、林奇那么牛,年均收益率也才20%。这就很可以了,如果你投万元,一年就有40万的收益,已经比上班划算了,你还想怎么着?当时和我一起入市的朋友大多现在都辞职了,全职炒股、玩基金,但我不这么做,风险太大了。7年是股市牛市,当时指数已经到了点左右。我的一个同事本身是学经济的,他预判股市会涨到点,他把自己的房子卖了全部用来投资,还影响身边同事一起加仓。结果7年10月16日,股指腰斩,次年下探到点。悲催的是,7年北京房价正在上涨的前夜,当时天通苑元能买一平米,到8年时,天通苑都涨到1.2万元/平米以上了。我同事当时连房子都卖了,不得不租房生活,但房价一直在涨。他再想买房,可就买不起了,如今每月交五六千元的房租。我们都挺担心的,如果有一天他退休了,这么多租金,他该怎么办啊?好在他夫人的工作比较稳定,算是没出极端状况。他亏这么多,因为主要资金投在股市上。我当时手里也攥着几只基金,可对这次“腰斩”,几乎没什么感觉。基金不像股市,涨跌不明显,没那么多悲欢离合的故事。去年基金涨得很厉害,因为前年、大前年比较压抑。前年我认识的好多人都觉得不赚钱,退出了,他们没经历过7年股市“腰斩”的考验,投入时太盲目,谁赚钱就跟谁走,如果不赚,就立刻抛掉,可世界上哪有只赚不赔的道理?其实,今年初几乎所有基金经理都用

转载请注明:http://www.tradexfiles.com/hxsx/73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