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不得不买基金和短期赚不到钱之间的矛盾

“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上面这句话大家都应该听过,类似,现在买基金的主要矛盾是

“不得不买基金和短期赚不到钱之间的矛盾"

为什么这么说?

Partone:

银行里有个常用名词叫AUM,中文叫管理客户总资产,就是客户在银行的钱的总和。AUM基本上每个银行都是逐年增加,但从19年开始快速增长,年是暴增,什么叫暴增呢?基本年当年增长量抵得上过去两年的增长总和,去年几个国有大行当年的AUM新增都破万亿。今年你猜怎么着,年初增量又比去年同期增了30%-50%有余!

为什么进银行的钱这么多?而且越来越多?简单说几个原因:

1、疫情之下确实放了不少水;

2、18年开始P2P被清理,各种非法金融机构被严打,加上各种爆雷违约,地方政府集资全面被压缩(政府去杠杆),使得曾经那些觉得银行收益低的人不得不回归银行;

3、银行自身财富管理能力的成熟;

4、银行强化了批量获客能力,包括很多薪资代发不规范的企业,比如为了避税一直发现金的,现在也不敢了,只能通过银行代发,钱也得走银行;

5、-年大牛市,银行作为基金销售的绝对主力渠道,基金市值AUM也明显增长。

等等......

说真的老百姓现在只能相信银行,不然呢?不然就啥也没有,就像这次华西村集资挤兑,年化10%变成了0.5%,也就是个银行活期利息,万幸的是本金还在。

老百姓想投资也只能依赖于银行渠道,道理也很简单,房子能涨的地方你没有资格买或者买不起,亦或是不给你贷款;房子可以随便买或者买得起的地方,不涨甚至卖不掉。去券商炒股呢?谁炒谁知道,最后还是营销你买基金。海外投资?你先看看钱能不能出去再说吧。

由于投资渠道的快速缩窄,监管的全面从严以及银行自身的转型进步,钱都在往银行里进,这是事实。以上我也是用最粗浅的逻辑给各位描述了一些,不要在意细节。

Parttwo:

你不理财,财不理你。那么客户现在在银行的理财方式变宽了吗?No.恰恰相反。现在主流依然是老四样:存款理财基金保险。

1、存款:定期活期结构存大额存单,最高年化利率不过4%左右,而且收益越高的银行越没动力推荐给客户或者压根儿就没额度,因为是亏钱的生意,4%的存款肯定亏钱啊,银行有的贷款放出去都只有三点几的利率,倒挂。

2、理财:还想着以前五点几的固定收益理财吗?那仿佛是上个世纪的事情。现在银行理财所谓固定收益时候三点几,不会超过4%,剩下的全部是净值型理财,这也是资管新规要求的,哦对了,年是资管新规清退的deadline。什么是净值型理财我就不科普了大家应该都买过,说白了还是投资于债券股票,银行不再承诺固定收益,收益可能高也可能低,和基金一样,亏钱也不是没可能,只是概率极低,支付宝上不就出现了代销亏钱的么。划重点,净值型理财也是进债市股市的。

3、保险:不多说,保险本身用途就是保障和隔离,只要是和你讲收益的保险,他的收益来源基本上来自于三个:炒股票、买债券、非标信托。

4、基金:这三年基金真的是快速普及,销量爆发式增长,一系列周边也是井喷,据说B站上是人是鬼都能教你买基金,我看这两年突然出现了不少纯商业性质

转载请注明:http://www.tradexfiles.com/hxsx/73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