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钱和下调基金费率,投资者更钟意哪种

不少客官有过京东和天猫血拼的经验,尤其在6.18和11.11促销大战中,商家会拿出各种各样的优惠手段。

比如元的商品,商家给出“买三件6折”的优惠,还给出“买立减”的券让你限时领用。当你设好闹钟在活动开始的第一秒钟冲进去却发现券已经被抢完了,沮丧的想这下占不到大便宜的时候,却发现“6折卡”和“立减券”是二选一的。

所以,打折卡和现金券完全就是一回事,都是买三件。

那么问题来了?

商家为什么搞打折促销?全部发券不就行了,且没必要搞限时抢券嘛!

或者更进一步,商家也不用打折了,就正常价格销售,客户交易后每件返现金40就可以了,这样结算以后看上去销售额还更高!

对客户来讲,名目繁多的促销条款令人眼花缭乱,但“满减”才是最直观、最不用按计算器、客户最喜欢看到的促销方式。

对商家来讲,官方定价保持高企,让商品的档次显得很高,但是通过送券返现的方式进行促销,提高了销量。

简直是皆大欢喜,买卖双赢!

这一招被很多行业照搬了过去,包括公募基金行业。

一些老基民可能还有记忆,很多年前,以注册APP开户送份额为噱头,一些基金销售开始了线上获客的“抢人头”大战。

一些所谓互联网专家(很可能是PE、VC出身)给出的解释是:

新营销的特色就是先烧钱,有了流量以后才考虑赚钱,这句话让销售单位觉得有了理论依据,更加理直气壮起来。而不少专薅各公司羊毛的羊毛党也因此乐在此中。眼看一场烧钱大战就要在北京金融街、上海陆家嘴和深圳福田区打响。

平地一声惊雷,睿智的监管部门于年2月公布第91号令《证券投资基金销售管理办法》,其中明确规定“基金销售机构从事基金销售活动,不得采取抽奖、回扣或者送实物、保险、基金份额等方式销售基金”,把传统超市式的送券返现行为送进了公募行业的黑名单。

很明显,资产管理行业与快消品行业不同。基金销售之后才是服务的开始,而不是终结。并且基金行业比拼的应当是运作期间的获利能力,不是比获客烧钱的底气。

但是,一个步入成熟阶段的行业必然出现竞争,竞争行为则不可避免的出现各类吸引客户的方式。

当前最为市场所

转载请注明:http://www.tradexfiles.com/hxjj/800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