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投资ldquo躺平rdquo
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题图/凌空飞架
作者/一石二鸟
标签/投教
躺平是近期出现在互联网上的热词。躺平的具体含义是无论对方做出什么反应,你内心都毫无波澜,对此不会有任何反应或者反抗,表示顺从心理。但是在更多的语境中,躺平一词带有消极的含义,有瘫倒在地,不再努力奋斗,不再渴望进步与追求成功的状态。对年轻人来说,躺平多为宣泄心情的一种自嘲,并非普遍的状态。积极有为,发奋自强,追求事业的进步与生活的幸福仍然是青年人的整体风貌。
人生要选择努力奋斗,不能躺平,努力奋斗总可以让现实距离理想更近一些,躺平注定是无所得的。与躺平的自嘲形成鲜明的对比,在基金投资中,大多数人都渴望通过积极有为的选择或操作来为自己创造超额收益。年的基金投资市场分化极大,热点转换与行业轮动十分突出。普通人在投资中总是扮演后知后觉的角色,不少朋友在最近半年多的时间里不断追逐市场上的领涨行业,相关的基金持有一两个月就急于脱手。
回顾相关的投资操作,有的朋友发现,自己一顿操作猛如虎,结果还不如持有最开始选定或转换的基金躺平。基金投资能否“躺平”呢?
一、长期视野下的基金业绩与“躺平”
公募基金长期创造了非常可观的收益率,但投资者却未能充分享受这样的成果,追涨杀跌是造成上述投资现象的最主要原因。基金投资者突然垂青某只基金,有极大的概率是因为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某基金业绩大幅领先于同类。对于想要上车的投资者而言,大家并没有享受到该基金此前净值大幅上涨所带来的利润,基金过去的优秀业绩与自己毫无关系。越是追高买入,其实投资收益空间就越小。
以翻倍的涨幅空间来计算,当基金上涨了50%再来追高,即便在翻倍的时间点上精准止盈,投资的收益率也只有33.3%,这与自始至终持有基金享受完整的投资回报有着天壤之别。以上的假设仍然偏理想化的。现实中,很多投资者追涨来得很晚,也做不到精确止盈,往往是前期浮盈一点点,后期市场一调整浮盈就变浮亏。
假设某基金在规模很小的时候涨幅很大,吸引了很多的资金来申购,后续在市场调整中,高位追涨的投资者再割肉退出,那这只基金创造的总体利润可能是负值。即只有极少数投资者享受了极高的投资回报,大多数的后来者都亏了钱。从今年新年前后,蚂蚁基金统计网红基金的投资者收益情况就能看出端倪。
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披露的数据,截至年12月末,公募基金自年以来累计分红高达3.07万亿元,年以来偏股型基金的历史年化收益率达到了16.5%。我们时常羡慕那些历史悠久的牛基收益率,长时段时间中的收益率统计其实就是一种“躺平”。只有真正从统计起点拿到统计终点,我们才能收获这样的投资回报率。现实中,投资者对于过往业绩优秀的基金一般是“临渊羡鱼”的状态,一般羡慕基金长时段统计的优秀业绩,一边做着追上杀跌的短期主义操作。
二、投资躺平与承受波动
在基金投资者所
转载请注明:http://www.tradexfiles.com/hxgc/8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