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发现小腿里很清晰的肿瘤,是什么疾病
患者信息及影像
患者:女性,35岁
主诉无意中发现右小腿肿块2个月,无疼痛、无肿胀。
现病史无。
既往史无。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无特殊。
超声无。
CT/MR扫描无。
查体右小腿上段内侧可触及包块,质硬、边界不清、无活动、有压痛。皮肤颜色正常,皮温较健侧升高。
病例问答挑战
问题一
答案解读:ABC
解析:胫骨上段骨旁成骨性病灶,呈象牙质状及云雾样密度;病灶内夹杂脂肪密度组织。病灶边界清晰,与骨皮质关系密切。
问题二
下列描述正确的是(多选)
A病灶与胫骨关系密切
B病变生长较缓慢
C本例为高度恶性病变
D可能为低度恶性病变
E病灶为良性病变
答案解读:ABD
解析:胫骨上段骨旁成骨性病灶,与骨皮质关系密切;相邻腓骨受压变形、无破坏,说明病灶发展缓慢,因此可能为低度恶性病变。
问题三
根据以上临床资料与影像学表现特点,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为下列哪一项
A骨旁骨肉瘤
B骨化性肌炎
C骨膜软骨肉瘤
D脂肪肉瘤
E血管瘤
答案解读:A
解析:本例胫骨上段骨旁成骨性病灶,呈象牙质状及云雾样密度。病灶边界清晰,与骨皮质关系密切。结合患者年龄及病史,首先考虑成骨源性肿瘤,即骨旁骨肉瘤。骨膜软骨肉瘤最常发生于长管状骨干骺端或骨干、干骺交界处,内散在不同形态的高密度钙化为其特征性改变。骨化性肌炎多发生于青年人外伤后、关节旁和肌肉软组织内,病情变化迅速;骨化自外周向中央发展为其特征性改变。
诊断与鉴别诊断
术后病理
骨旁骨肉瘤
诊断要点
本例为青壮年女性,胫骨上段骨旁成骨性病灶,呈象牙质状及云雾样密度;边界清晰,与骨皮质关系密切,首先考虑骨旁骨肉瘤。
鉴别诊断
1)骨膜软骨肉瘤:骨膜软骨肉瘤(皮质旁软骨肉瘤)是一种少见的起源于骨表面的低度恶性软骨源性肿瘤,10-40岁男性多见。最常发生于长管状骨干骺端或骨干、干骺交界处。肿块位于皮质旁,呈椭圆或分叶状,内散在不同形态的高密度钙化为其特征性改变。
2)骨化性肌炎:骨化性肌炎多发生于青年人外伤后、关节旁和肌肉软组织内,病情变化迅速。骨化自外周向中央发展为其特征性改变。
病例供稿:医院放射科于爱红
专家点评
骨旁骨肉瘤为起源于骨膜或骨皮质附近高分化、低度恶性的成骨源性肿瘤。好发年龄为30-40岁,好发部位为长骨干骺端:股骨远端后部、肱骨近端以及胫骨、腓骨。典型病变位于股骨远端的后方,并从此向胭窝生长。影像学显示干骺端骨旁分叶状密度不均匀的肿块影,环绕骨干生长,高密度的肿瘤骨可将骨干包围,X线平片和CT片上可见骨皮质与肿瘤之间的透亮线。骨旁骨肉瘤生长缓慢,病程较长,疼痛出现较晚,且不剧烈。本例骨旁的成骨病灶,符合骨旁骨肉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病灶中的脂肪成分为脂肪组织化生。骨旁骨肉瘤鉴别诊断需考虑到骨化性肌炎及骨膜软骨肉瘤等疾病。骨膜软骨肉瘤最常发生于长管状骨干骺端或骨干、干骺交界处,内散在不同形态的高密度钙化为其特征性改变。骨化性肌炎多发生于青年人外伤后、关节旁和肌肉软组织内,病情变化迅速;骨化自外周向中央发展为其特征性改变。仔细观察病变CT及MRI表现,并结合临床分析,有助于术前正确诊断。
点评专家:医院放射科程晓光
参考文献
[1]顾翔,屈辉,程晓光.骨旁骨肉瘤的影像学特点.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16(8:)-.
[2]FletcherCDM,BridgeJA,HogendoornPCW,etal.WHOclassificationoftumoursofsofttissueandbone.Lyon:IARCPress,:-.
长按图片,识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tradexfiles.com/hxgc/78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