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语文教材大换血小学每年级20
回复“约吗”,送你一份见面礼
开学了,中小学生们都领到了新版“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新版“部编本”语文教材,对课文篇目进行了“大换血”——
古诗文篇目大幅增加。小学一年级课本首次加入了古诗,整个小学6个年级12册共有古诗文篇,平均每个年级20篇左右,占课文总数的30%左右。与原有人教版教材比,增幅达80%左右。初中6册选用古诗文的分量也增加了。
这次“大换血”,引来很多点赞。国人普遍认识到,多学点古诗词,会有更丰富的精神底色,“腹有诗书气自华”。
问题在于,相比白话文,古诗词更深奥难懂,很多孩子望而生畏。
其实,关键在于父母、老师怎么引导。
叶嘉莹先生说:“中国古人作诗,是带着身世经历、生活体验,融入自己的理想和志意而写的。”因此,引导孩子欣赏古诗词,不能死记硬背,而应结合真实的生活。
有一位细心的妈妈发现,孩子对诗词意境领略最快、感受最深的时候,孩子诗心大发的时候,是在路上,在那些真真切切的场景中。
春天,她和孩子一起去北京植物园赏桃花。植物园的管理者很用心,关于桃花的诗词一首首都刻在了牌子上,藏进了林子里。他一株株找过去,找到一首,欢快地朗诵一首。
夏天,母子俩一起去常州淹城遗址公园赏荷花。那是一个人迹罕至的公园,有大片大片的荷塘,荷花在江南烟雨中遗世独立。孩子捡一片荷叶戴头上当雨伞,蹦蹦跳跳间脱口而出的是“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秋天,他们一起去北海公园赏菊。妈妈背一个相机,孩子背一个相机,拍下了千姿百态的菊花。那几天,他做梦都在叨咕“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冬天,他们一起去绍兴赏梅花。在梅香浮动的沈园里,读石壁上传诵千古的《钗头凤》,讲陆游的生平故事,看毛泽东“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的《卜算子·咏梅》。他流连再流连,直到被通知“闭馆时间到了”。
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诗词亦如是,人在风景中行走,心在诗词里遨游。
可是一年之中,留给我们在风景中行走的时间和机会毕竟有限。怎么办?
刚刚,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带上孩子,跟着唐诗去旅行》一书。有了这本书,“诗和远方”唾手可得,孩子足不出户,即可轻松学会唐诗三百首,了解上下五千年,游遍中国好山水,做到腹有诗书气自华。
这本书融唐诗、历史、地理、旅行于一体,很好地将唐诗与景点相融合,一定程度上再现了唐诗的风貌,再现了那个伟大的时代。通过这本书,可以让今天的孩子了解唐诗,了解唐朝,了解我们的壮美河山。
——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郑永年
这本书融唐诗、地理、历史为一体。每篇讲一首唐诗,以及一个相关的历史故事,一处好玩的风景名胜。足不出户,即可轻松学会唐诗三百首,了解上下五千年,游遍中国好山水。
周慕白,作家,青年学者,专注于唐宋诗史研究,爱诗词、爱旅游,出版作品有《唐朝诗人那些事儿》、《词解苏轼》等等。
①扫描图片白癜风早期好治愈吗北京治好白癜风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tradexfiles.com/hxgc/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