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快停止帮孩子乱掏耳朵,90的
小宝宝经常耳屎堆积,看着触目惊心(非常难受),身为强迫症妈妈,总忍不住想要帮孩子掏一把。
那耳屎满溢的时候,妈妈到底能不能帮孩子稍微地、轻轻地掏一掏呢?
当然要掏,耳屎不掏干净,耳朵会痒,耳屎多了,会影响孩子听力的!
孩子耳屎绝对不能掏,孩子耳朵脆弱,一不小心就会刺破孩子的耳膜!众说纷纭,到底什么才是正确的做法呢?别崩溃,别纠结,这就来告诉你!宝宝有耳屎这样处理才正确!
什么是耳屎
耳道软骨部皮肤具有耵聍腺,其淡黄色黏稠的分泌物称耵聍,就是我们俗称的耳屎。
耵聍在空气中干燥后呈薄片状;有的耵聍如黏稠的油脂,俗称“油耳”。
耵聍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和黏附外物的作用。平时借助咀嚼、张口等运动,耵聍多可自行排出。
耳屎的作用
●清洁耳道
它可粘附进入外耳道的灰尘,以及局部皮肤代谢产生的脱落细胞,起到清洁耳道的作用。
●耳屎能杀菌
耵聍味苦、油质,能驱逐飞入耳内的小虫,捕获入侵的细菌。
而且耳屎富含脂肪酸,在耳道皮肤表面形成一层酸膜,使外耳道处于酸性环境,具有轻度的杀菌作用。
●耳屎能保护耳膜
儿童的鼓膜比蝉翼还要薄,非常娇嫩。一旦遇上猛烈声波直冲耳道,会损害到鼓膜,甚至造成破裂导致失聪。
而耳屎能保护鼓膜,起屏障作用。
●是一道防水墙
在宝宝洗澡时,有少量水进入耳朵,耳屎起到防水墙的作用。防止水进入到内耳引起外耳道炎、中耳炎等疾病的发生。
这种情况不用掏:
一般而言,只要宝宝耳朵不痛、不痒、听力好,孩子的耳屎不必人工清除。
它会在孩子说话、吃饭、打呵欠时,随着下颌运动,借助皮肤上汗毛的推动作用,自动被排出。
这种情况必须掏:
当孩子耳道内被耳屎塞满,出现大量黄色油性耳屎或坚硬的大块耳屎,孩子感觉耳闷,听力减退或耳痛,为防止耳屎赌塞耳道,诱发炎症,家长应该立即帮助孩子清理耳屎。
掌握正确的掏耳方法
宝宝外耳道皮肤比较娇嫩,不正确掏耳朵,极易引起外耳道损伤、感染,甚至影响张口和咀嚼。
常给宝宝掏耳朵还会引起其外耳道皮肤角质层肿胀、阻塞毛囊,滋生细菌。
由于宝宝好动,若掏耳朵时不注意,掏耳勺便可能伤及其鼓膜或听小骨,造成鼓膜穿孔,影响宝宝听力。
所以,当看到宝宝有耳屎,或者抓耳朵,说耳朵里痒时,家长应该帮助宝宝正确护理:
●保持清洁
将干净的毛巾沾湿后拧干,把毛巾一角卷在手指上,轻轻擦拭宝宝的外耳部位。
也可以用耳用棉签轻微擦拭,千万不可将棉签深入宝宝耳朵内部看不见的地方。
市面上婴儿专用的大头棉签,棉花球柔软结实,纤维不会松散,适合给宝宝清洁耳朵。
●远离嗓音
避免让宝宝长期处于强烈的声音中。如,不要在宝宝旁边把音响或电视开的太大声,否则会损坏宝宝内耳细胞纤毛。
●避免进水
给宝宝洗澡时,可将宝宝耳朵由后到前按住贴紧脸部,不易进水。如进水可用软棉棒轻轻插入耳朵旋转,但不要太深,且一定要固定好宝宝头部。
●及时就医
如果发现宝宝耳垢过多且引起不适感,导致婴儿哭闹,或怀疑宝宝有听力障碍时,要及时就医,不可随意掏耳朵。
预防耳屎结块
生长发育高峰期的孩子,新陈代谢较快,耳道内耳屎分泌也会增多。
特别是有的孩子外耳道狭窄,耳屎也不易排出,如果家长忽视,耳屎不被发现,耳屎将会逐渐结成硬块阻塞外耳道,形成耳屎栓塞。
再者耳朵进水可将耳屎泡胀形成栓塞,家长给孩子洗脸,洗头,洗澡时尽量小心,不要让水灌到耳朵里,游泳的孩子可以带上耳塞防止耳道进水。
孩子用奶瓶喝奶或喝水时,应避免平躺的姿势,因为婴儿的咽鼓管短、宽且平,躺着喝奶有时会倒溢入中耳腔,从而引起耳屎泡涨形成耳屎栓塞。
孩子的耳屎,掏不掏?除了掌握正确的方法,家长心里一定要有个度。平时和孩子玩耍的时候,爸妈要多观察孩子的耳道分泌物情况。
如果孩子耳道内有较多的耳屎堆积,家长切勿置之不理,应用正确的方法,及时清理出来。
万一已经形成耳屎栓塞,这时最好不要自行解决哦。可以带孩子去耳科,请医生帮忙处理!
同时,家长需要特别注意,切勿让孩子自已去掏耳屎,以免酿成大祸!
点击关键词,查看热门文章
宝宝多大需要刷牙/孩子肋骨外翻、鸡胸/孩子学步误区/提高免疫力/3岁孩子得糖尿病/孩子磨牙
图片来源网络
侵删
点击“阅读原文”,开通VIP会员,听更多好故事
木子妈妈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tradexfiles.com/hxzy/41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