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一初一语文教材大换血全国9月

全国中小学陆续迎来开学季,9月1日起,全国小一初一学生开始使用三科新编教材——全国“人教版”等教材取消;科学课成为必修课;中小学起始年级将采用重新制定的新版本语文教科书,语文教材将结束“一纲多本”时代,实行全国通用。

和传统教本相比

三科新教材有什么不同?

教材总编逐一盘点

解读专家

《语文》教材总主编、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温儒敏

“部编本”语文教材执行主编 陈先云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 叶小兵

中国政法大学法治政府研究院院长 王敬波

新教材是怎么编出来的?

三科教材的编写经历了5年的雕琢

从年启动,到今年全部完成编写工作

编写团队多达多人

包括全国知名学科专家、优秀教研员和一线教师

编写过程经历四个环节

即“研制大纲——编写样章——撰写初稿——修改完善”

编写基本完成后

在10多个省多所学校开展试教试用

东中西9个省份的特级教师对教材进行精细审读

每科教材请多位一线教师审读

新教材7个要点

1

小学生学拼音时间推后1个多月

温儒敏介绍,《语文》教材适度降低了汉语拼音教学的难度,把拼音的教学往后推了一个多月。教材一开始课文就是“天、地、人、你、我、他”、“金、木、水、火、土”。

为什么这样安排呢?就是要帮助孩子们建立对汉字原初的感觉,一上学第一印象就是汉字,而不是ABC,bo、po、mo、fo。还要考虑到现在很多小学一年级开始学英语了,英语跟bo、po、mo、fo混在一块儿也很困难。

此外,低学段常用字原来是字,现在减少到字,以前是会读、会写、会认,现在强调多认少写,字里有个字会写就可以,不一定要求全都会写,而总的目标是希望到二年级下学期就可以大致上独立阅读。

2

课文数量减少,阅读量增加

温儒敏表示,课改之前流行的各版本语文教材,重视引起学生的兴趣,常常选用“时文”。新教材在兼顾时代性的同时,强调经典性、文质兼美与适宜教学。

大家会发现,很多经典课文又回来了,尚未沉淀的‘时文’相对少了。

陈先云说,新教材的课文数量有所减少,但阅读量大大增加,主要反映在课外阅读上。例如,新教材每学期增设“快乐读书吧”栏目,每次安排某一种阅读类型。二年级上册要求学生至少读完《没头脑和不高兴》这本童话书。

3

大幅增加古诗文篇目等内容

新教材备受







































北京哪家白癜风医院最好
哪里可以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tradexfiles.com/hxzy/289.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