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企业周期,GSK剥离消费者业务后,如
近日,GSK宣布拆分消费者保健业务,成立“新葛兰素史克”,GSK将重心转向业务增长的信号明显。
根据GSK首席执行官EmmaWalmsley的规划,剥离消费者保健业务后,新GSK将专注于传染病、艾滋病、肿瘤学和免疫学,并将在年达到亿英镑(亿美元)的销售额。
GSK年收入亿英镑,单单消费者健康业务就实现了亿英镑的收入。
对了GSK而言,未来将用10年来“弥补分拆”,两大部门增收近亿英镑!
对于未来业绩,Walmsley充满信心:“GSK未来五年的平均销售增长率将达到5%。”
▲GSKCEOEmmaWalmsley
占全年营收近三成
年,GSK的消费者健康业务销售超亿英镑,在全年总收入中占近三成。
但在管理层的规划中,一直在推进拆分,“通过剥离非优先品种,重点支持疫苗和特殊药物。”GSK表示。
其实近年来,GSK业绩一直不理想,隐患重重,进入年仍然未好转。
年一季度,GSK总收入、利润、各业务板块收入均下滑严重,总营收74.18亿英镑(亿美元),同比下滑18%,成为同期全球TOP10药企中下滑最多的企业。计划拆分出去的消费保健品业务销售额降幅也达到19%。
一方面与GSK战略规划相悖,另一方面销售额接连下滑。
剥离消费者健康业务,足可见GSK在肿瘤、免疫领域的决心已经势不可挡。
自EmmaWalmsley年出任GSK首席执行官,以及HalBarron接手研发部门以来,新领导层就试图重新筛选这家制药巨头的产品线。
过去一年,GSK先是以51亿美元收购美国癌症药物制造商Tesaro,包括后者的PARP抑制剂Zejula,还有抑制PD-1、TIM-3和LAG-3检查点的药物。
之后砍掉了11个在研项目,包括呼吸系统药物等。GSK还同时在一家细胞治疗公司Lyell身上下赌注,一切的动作都在表明,GSK要在肿瘤和免疫领域实现重大突破。
在JP摩根大会上,EmmaWalmsley就重点介绍:“年GSK将推出5款新产品,覆盖癌症、艾滋病毒和肾脏疾病等,以及现有药物扩大适应证,即一线卵巢癌药物Zejula和哮喘用药Trelegy。同时再次重申收购Tesaro是划算的交易。”
肿瘤接连受挫,GSK疫苗掉队
在肿瘤领域,GSK并不是一帆风顺。
GSK在第一季度出现了几次重大的肿瘤方面的挫折,据透露,由于产品组合的优先级,GSK将放弃杜氏肌营养不良(DMD)的造血前列腺素D2合酶抑制剂GSK和与Immunocore合作的肿瘤学候选药物GSK的I期研发计划。
Immunocore公司早在年就与GSK签订了一项协议,出售其ImmTAC分子,该分子旨在改变免疫系统的方向,以识别和杀死癌细胞。
GSK承诺,将为该生物技术公司提供高达1.97亿美元(1.42亿英镑)的临床前里程碑投资,在开发和商业里程碑方面的最高承诺为2.亿美元(2亿英镑)。
该肿瘤药物曾被GSK视为重振肿瘤学的希望,但却遭遇了挫折。
今年1月GSK宣布默克合作的bintrafuspalfa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III期试验失败。今年3月,GSK表示,作为转移性胆道癌的二线治疗药物,该候选药物也未能达标。
这些让GSK不得不加紧节省其它费用资金,重点投入核心领域,加速肿瘤研发。
据报道,GSK加速分离消费者健康业务,到年可能每年节省7亿英镑,并从年起改善运营绩效,同时公司也已经开始销售一些非核心消费产品。
另外,作为全球最大的疫苗生产商之一,GSK疫苗业务在年位居全球第一,达到91.61亿美元。
但是在新冠疫苗研发中,GSK明显掉队了!
当前全球新冠疫苗研发进度上,GSK落后于辉瑞、Moderna等。
值得注意的是,年受益于新冠疫苗,辉瑞实现.82亿美元的营收,靠着mRNA疫苗,辉瑞大赚,而GSK疫苗研发还处于临床阶段。
幸运的是,虽然新冠疫苗研发的脚步明显落后,但GSK与VirBiotechnology联合开发的中和抗体疗法VIR-在治疗早期COVID-19患者的临床试验结果良好,两家公司已经向美国FDA递交紧急使用授权申请。制药环境变化,“增肥”与瘦身
曾几何时,随着医药商业化加剧,跨国医药巨头在内部自建的同时,开始着手于外部并购,“跑马圈地”,建立自己的“商业帝国”。
从年到年,全球医疗进入“买买买”模式,背后目的也各有不同:
赛诺菲为扩充管线,进军血友病;
Abbive为摆脱药王,寻找新的营收增长点;
GSK为加入CAR-T细胞疗法的全球竞速中;
强生则是眼红肺动脉高压(PAH)新药......
年开局,相对于年以前,塑造当下医药市场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巨变。
这种轮换称作“周期”。
而“减肥”也不只是GSK,年初,默沙东表示将会把女性健康、专利过期品牌和生物类似药的经营权剥离出来,成立一家独立的上市公司NewCo。
辉瑞则是卖掉消费者健康与普强,创新药一枝独秀。罗氏也传出普药与特药调整的消息。
这与全球医药行业的政策导向变化有关。
相比普药、保健品等竞争白热化的品种,创新药的利润空间还未受到太大的压缩,GSK等外资巨头自然希望长期保持领先优势。
但创新药需要大量的资金用于前期的研发,剥离非核心药物,为创新药保留资金。
可以预见的是,全球范围内,限制药价之势不会停止,随着药价下行的压力增加,各大药企瘦身的局势或仍持续。
只不过,GSK只是相比于他们显得更加迫切!
加速中国引进,GSK为转型铺路
作为制药航母,转型阵痛是必然。而GSK似乎早已为这一步铺路!
随着中国市场地位的提升,GSK逐步将目光转向中国。
过去十年,GSK在中国市场引进20多个新产品,呼吸、中枢神经系统、乙肝抗病毒治疗、艾滋病、疫苗、特药,都是其发展的重点领域。
近几年,GSK正在加快多种创新产品的引入步伐:
年9月,GSK反义寡核苷酸疗法(GSK’)在中国首次获批临床,有望“功能性治愈”慢性乙肝,为广大慢乙肝患者带来新希望。
HIV单片复方两药方案,B型脑膜炎疫苗也正在积极的引入过程中。
而在全球研发领域,肿瘤和免疫系统疾病新药则将成为GSK研发的重点之一。目前GSK在全球共有14个肿瘤在研药物。在中国,GSK已成立中国肿瘤业务战略规划项目组,支持并加速肿瘤研发。
同时,GSK还积极参与国家医保谈判,推动药物纳入基药目录、地方医保目录,成立患者援助项目等,持续努力提高创新医疗解决方案的可及性,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迄今为止,GSK有13个药物被列入基本药物目录,28个药物被列入国家/省级医保目录,1个药物被列入低价药目录。
同时为了更好的过渡2年战略,中国市场:
早在去年初,GSK就进行了管理层大换血,宣布处方药和疫苗领域重大架构调整和人事变动,现任GSK高级副总裁、新兴市场和中国总经理FabioLandazabal调任意大利总经理,原GSK副总裁、中国疫苗及大湾区总经理齐欣接任中国区总经理,迎来首位本土掌门人,更好的适应在中国市场的过渡。
随后3月,GSK回笼资金,重回肿瘤赛道,拟剥离头孢菌素类处方药的特许经营权,包括Zinnat和Fortum,此次出售也将为这家公司带来数亿美元的收入,为公司回笼资金。此次GSK进行抗生素资产剥离也是为了聚焦包括肿瘤免疫治疗在内的核心业务,重回肿瘤赛道。
5月1日起,GSK巩固三大业务,中国区调整呼吸业务部架构调整,将创新产品事业部和经典产品事业部合并、中国区呼吸团队划分成南、北两个区域管理中心。巩固其在呼吸、疫苗和特药核心治疗领域的领导地位,实现年在华销售30亿英镑,成为中国排名第一的跨国药企的目标。
当下GSK最缺的就是“肿瘤、疫苗王牌”,新的创新型科学技术和疗法是关键!
当下如何在变化之下,梳理产品线,加速创新,聚焦优势业务才是GSK当务之急。
剥离之后可以帮助GSK自身加速发现最新的创新型科学技术和疗法,为即将到来的新GSK公司做准备!
从GSK对VirBiotechnology,23Me和Lyell的投资案例也印证了该点。
未来十年“弥补分拆之路”,也是GSK蜕变之路。
就如同默沙东剥离女性健康产品、成熟产品和生物仿制药产品后,默沙东将拥有一个更集中的运营模式,专注于其增长型产品。
作为回报,企业资源会得到优化,增长更迅速,将在年之前保持强劲的年营收增长,剥离将使得默沙东大幅提高运营效率,在年获益超过15亿美元。
通过拆分,GSK也将实现亿英镑的营收,其实这样的做法,跨国药企采取的是相似的手法。
无论是疫苗还是特药,总的来说,到年下半年,GSK一方面实现独立运营的消费者保健业务依然会是全球领先的;
另一方面完成剥离的“新GSK”将更加专注在生物制药领域,深耕基于免疫系统科学、基因遗传学和前沿技术驱动的创新生物制药研发。
GSK能否在新一轮周期中实现,亿英镑的收入?值得期待。·END·
------我是星标+在看的分割线------
为粉丝送上独家行业视角和最具价值的观点已经成为我们的习惯;近期转载请注明:http://www.tradexfiles.com/hxyy/82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