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黄疸是胆红素在体内聚集而引起的,原因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生理性黄疸一般在足月儿出生2~3天出现黄疸,早产儿多于生后3~5天出现黄疸。持续时间足月儿不超过2周,早产儿最长可延迟3~4周。病理性黄疸在出生24小时内出现黄疸,足月儿大于2周,早产儿大于4周。
病理性黄疸的主要原因有感染性,非感染性。
感染性: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及其他感染。
非感染性:新生儿溶血症,弹道闭锁,母乳性黄疸,遗传性疾病(如红细胞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缺陷等)药物性黄疸。
1.黄疸期间常表现为吮吸无力,食物缺乏,应耐心喂养,按需要的喂养方法。
2.遵医嘱给予白蛋白和酶诱导引,纠正酸中毒和防止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3.光照治疗:蓝光照是射新生儿非结合胆红素升高的主要方法,最常用的是蓝光照射治疗,促进非结合胆红素排泄。通常采用连续照射的方法,光疗过程中注意监测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
不良反应有发热、低体温或腹泻、皮疹等。应注意补充液体,保证足够的尿量排出,并监测患儿体温。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预后良好,通常通过加强喂养,促进胆红素排泄后,足月儿多在2周内消退,早产儿多在4周内消退。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如早发现、早治疗,包括蓝光照射、药物治疗甚至换血治疗等,并且积极治疗原发病,通常预后良好,极少数有后遗症。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严重时可能引起胆红素脑病,可造成神经系统损害,严重者可引起死亡,因此需引起重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tradexfiles.com/hxsx/82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