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盘黑木耳下肚,7岁女孩换血4次仍旧生
黑木耳、青椒洗净切丝,用沸水煮沸。
干辣椒切成片,胡椒放在汤匙里。
加入油,在胡椒上调味。
将菌丝、青椒、调料(盐、酱油、醋)搅拌均匀。倒入油,均匀搅拌。
成菜。
夏日炎炎,相信很多人都吃过这道美味凉菜:凉拌木耳。
而谁也想不到,就是这道在我们餐桌上常见至极的菜,竟然将沈女医院,才7岁女儿更是全身换血4次,器官衰竭,至今生死未卜!
木耳竟然也吃出了问题?各大媒体纷纷转发报道!呼吁市民警惕!
1
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所有噩梦的开始,源于7月27日中午的一时大意。
因为女儿雯雯爱吃木耳,沈女士家常常会提泡发一些。这天做午饭时,沈女士也照例做了一道凉拌木耳:
取出两天前泡发的木耳,沈女士也没有太过在意,用热水抄了抄便做成了凉菜。
哪知道第二天,吃过这道菜的三人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严重的呕吐、肠胃不适、头晕等。
于是一家医院进行检查治疗,确诊为食物中毒。
因为沈女士和儿子的食用量比较少,病情逐渐得到了控制,而女儿雯雯却因为食用了大量的有毒食物,病情很快恶化,几个脏器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衰竭,甚至只能靠换血和血管活性药物维持着生命。
这位孩子的母亲沈女士,面对ICU中的女儿,懊悔哭泣。
小编看到这则消息后浑身都在发抖,完了——昨晚的宵夜好像就是吃的凉拌木耳,吾小命危矣。
战战兢兢上网查询:吃了凉拌黑木耳为什么会中毒?还有救吗?
在满屏的消息中,小编终于找到了答案。
论本季度最会挑事物种:黑木耳上的椰毒假单胞菌。
2
中毒的根本原因:椰毒假单胞菌
我们经过对涉事黑木耳的实验得知:
黑木耳本身并没有问题,但是在经过两天未换水的泡发后,泡久的黑木耳内滋生了特殊的细菌:椰毒假单胞菌。
而沈女士一家正是因为食用的木耳上存在着大量的椰毒假单胞菌,这种细菌在食物上产生了大量致命的毒素,因此中毒住院。
据中国食品安全机构反应:该种中毒的一般发病症状最早出现在胃部不适,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呕吐时初为食物或黄绿色水样物,有的呈咖啡样物。继消化道症状后也可能出现肝肿大、肝功能异常等中毒性肝炎为主的临床表现,重症者出现肝昏迷,甚至死亡。
如果出现以上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早发现早治疗,在毒素进入内脏前进行治疗,抢救回来的可能性要高得多!
(椰毒假单胞菌介绍)
3
椰毒假单胞菌的危害
01
产生即使高温也很难破坏的剧毒
椰毒假单胞菌会产生一种叫做米酵菌酸的毒素,而一般烹调方法并不能破坏这种毒素的毒性。
02
危害人体内脏且发病速度快
一旦服入体内,椰毒假单胞菌产生的毒素在经历24小时到48小时的潜伏期后,发病非常迅速,损害人的肝、脑、肾等器官。
03
无专治特效药
最可怕的是,对于椰毒假单胞菌产生的这种毒素,目前医学上竟然没有专治的特效药,只能视情况进行治疗。
也就是说:如果中毒不严重,还有抢救的机会,可一旦毒素已经到达各脏器,便很难挽回!
04
一旦中毒,致死率高
据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在所有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中,“米酵菌酸”毒素是致死率最高的细菌毒素之一,死亡率高达50%以上!
那么,在哪些食物中可能会产生让人害怕的椰毒假单胞菌呢?我们又该如何避免呢?
4
椰毒假单胞菌的寄生环境
在我国,椰毒假单胞菌污染率最高的食物就是:木耳。
发酵玉米面制品、及其它变质淀粉类制品也是可能引起中毒的主要原因。常见的有:糯米面汤圆、吊浆粑、小米或高粱米面制品、马铃薯粉条、甘薯淀粉等。
食品安全学中介绍:椰毒假单胞菌最适生长温度37℃,最适产毒温度为26℃。因此在夏、秋季节,或是潮湿、阴雨的天气,再加上储存不好,椰毒假单胞菌就会在食物中大量地生长繁殖,吃了这种食物就会发生中毒。
那是不是我们就不能吃这些食物了?怎样辨别这些食物上是否有椰毒假单胞菌呢?
别着急,小医院的专家,来一一为你解答,教你如何避开中毒可能,安心安全地做一个吃货。
5
如何规避椰毒假单胞菌的危害
1、绝对不食用外表、气味等方面已经异变的食材。如:摸到明显有粘稠物产生的木耳,不要舍不得,重新取用新鲜的泡发食用。
2、储存食材时一定保证储存环境的卫生和安全。
食品安全协会研究表明:正常情况下泡发的木耳是不会产生椰毒假单胞菌的,产生该种细菌的主要原因还是环境。如:泡发的容器是否洁净?是否在泡发过程中进入了异物?泡发的外部环境是否存在大量垃圾或明显污浊?
3、米面类、干燥的木耳等最好在干燥、密封的环境下储存,长期储存的话最好隔一段时间晒一晒,因为椰毒假单胞菌产生的毒素,是可以被两天充分的阳光浴消除的。
4、去火锅店、饭店等地方尽量不要点木耳类食物,据调查,很多饭店都会提前一晚泡发木耳,某些黑心商家甚至使用几天前的木耳,而且泡发的卫生环境堪忧。
5、木耳类等需要泡发的干货食材,最好是当天现吃现泡,一般浸泡:2-4小时即可,最好不要隔夜泡发。
一到夏季,关于食品安全的事件频频发生,但大家也不要因为这些事盲目恐慌,对发生过中毒事件的食物如临大敌。
一般来说,食材本身并不具有毒素!
真正有毒的往往是加工过程中,某些环境污染了食材,然后被人们食用,导致中毒。
比如去某小店吃饭,可能菜叶上还残留着未洗净的农药,肉上爬满苍蝇,厨师说话间唾沫飞进锅里......
又比如某猪肉加工厂中,混入了死老鼠。
或者家里存放蔬菜的地方被蟑螂爬过。
这些都是可能导致食物中毒的问题渠道。
所以,少在外饮食,保持良好的厨房卫生环境,不留剩饭剩菜,及时洗净餐具,不留食物残渣才是王道!
让食物中毒统统“滚”远,做一个安稳的吃货吧。
动动手指转发文章,让更多的人知道这种病菌的危害!也希望中毒的小女孩能康复起来!
参考文献: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普中国百科
食品安全与健康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tradexfiles.com/hxjj/3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