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台蒸发364亿,创业板百只小票跌停史

周五晚间,继“股王”茅台下跌4%,创业板跌幅超过2%,上百只小票跌停之后,金融业长达万字的超重磅监管文件问世了。

11月17日,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外汇局出台《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意见稿长达字,分29条,信息量可谓巨大。

事实上,这一出台意见稿,堪称史上最严的资产管理意见。它的出台,既意味着金融业吃着火锅唱着歌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更意味着资产管理将结束规模大跃进时代,步入质量提升“新时代”。

本源

为什么要对资管业务进行规范?

简单来说,两个维度:一是行业规模巨大,对我国经济发展举足轻重;二是行业发展不规范,呼唤更全更严的监管措施。

自年推出首只银行理财产品以来,我国的资产管理行业就迈入了高速发展阶段。“大资管时代”下,证券、基金、期货、保险等多种理财产品喷涌,截止年底资产管理行业规模达到万亿。万亿是什么概念?同年年底,我国的GDP水平是74.4万亿,远不及资管行业规模。

但是,行业规模狂飙突进背后,往往是概念不明、业务发展不规范、监管标准不一的现象,极易引发监管套利、资金池、刚性兑付等问题,为行业监管和调控带来重大风险隐患。

比如,在到底什么是“资产管理”上,业内此前就难以形成一个准确的概念。朴素意义上理解,无非就是金融机构为委托人代为管理资产(包括投资和管理),然后收取一定的管理费。但是委托人和受托人范围有哪些?这其中的风险怎么控制?管理费怎么收?会不会引发一些投机行为?

这一次,《指导意见》真正回归了行业“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本质,第一次明确规定了,资管是指“银行、信托、证券、基金、期货、保险资管机构等接受投资者委托,对受托的投资者财产进行投资和管理的金融服务,金融机构为委托人利益履行勤勉尽责义务并收取相应的管理费用,委托人自担投资风险并获得收益。”

过去几年,由于对资管的范围定义不明确,不少金融机构就“误入歧途”,利用资管做掩护,从事一些高杠杆、非法交易行为,偏离了资产管理的本质,资产管理能力也没有建立很好地起来。

这一定义首次明确了监管主体的范围,无疑是在贯彻“所有金融业务都要纳入监管”的精神,实现穿透式监管。

刚性兑付

值得







































哪家白癜风医院最好
普通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tradexfiles.com/hxjj/123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