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肉瘤的影像学诊断总结
医学影像app,打造伴随医生快速成长的影像学习社区,与影像园(xctmr. 二、特征:瘤细胞能直接形成:骨样组织或骨质的恶性肿瘤,其恶性程度高,发展快。骨肉瘤具有分化为骨样组织和骨质、软骨及纤维组织的潜能骨肉瘤的主要成分。
⒈肿瘤性成骨细胞
⒉肿瘤性骨样组织
⒊肿瘤骨
⒋肿瘤性软骨组织
⒌肿瘤性纤维组织
三、分型
骨肉瘤组织学分型复杂多样,据瘤骨的多少分为
⒈硬化型
⒉溶骨型
⒊混合型
四、发病年龄
好发年龄为11-20岁,占47.5%,次为21-30岁,年龄愈大发病率愈低
男性多于女性 1.7:1
五、临床特征
三大特征:疼痛、局部肿胀、运动障碍
⒈疼痛:早期固定疼痛 初为间歇性疼痛,后为持续性疼痛,夜间为甚
⒉局部肿胀:可扪及包块,皮温增高,有压痛,后期皮肤有静脉扩张和水肿
⒊肿胀发生于关节附近的可引起关节疼痛和运动障碍
胆胀压近邻近器官可引起相应的症状
发生在脊椎可引起截瘫
肿胀生长快而骨化少的情况,可发生病理性骨折
随着病变进展,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发热、疲乏、进行性消瘦
六、实验室检查
ibv↑ 血沉加快、贫血,碱性磷酸酶升高
七、骨肉瘤的X线表现
骨肉瘤可发生于任何骨、股骨远端胫骨近端多见
⒈骨质破坏
⒉肿瘤骨
⒊肿瘤软骨钙化
⒋软组织肿块
⒌骨膜反应和Codman三角
三种类型
⒈硬化型Osteosar ⑴骨内大量云絮状,斑块状瘤骨,密度较高,明显时呈大片象牙质改变。
⑵软组织肿块内也有较多瘤骨
⑶骨破坏一般不显著
⑷骨膜增生较明显
⒉溶骨型Osteasar ⑴筛孔样,虫蚀状,大片状骨破坏
⑵易引起病理性骨折
⑶一般仍可见少量瘤骨及骨膜增生(如瘤骨不明显,X线确诊困难)
⒊混合型 ⒈⒉两种并存
骨肉瘤中肿瘤骨的形成是X线诊断的主要依据
根据肿瘤骨密度和形态分析
瘤骨三种:象牙质样(斑块状)、棉絮状(云絮状)、针状
经X线与病理对照
⒈分化较好的瘤性成骨细胞形成象牙质样瘤骨
⒉分化较差的瘤性成骨细胞形成幼雅的骨和骨样组织呈棉絮状
⒊针状瘤骨是肿瘤突破骨皮质后,在骨旁瘤细胞形成垂直骨皮质的针状骨
骨肉瘤中肿瘤骨成分越少,恶性程度越高
△骨肉瘤可破坏软骨,儿童发生于干骺端的骨肉瘤,可突破骺板软骨侵及骨骺。
八、骨肉瘤的CT表现
⑴肿瘤部位不规则溶骨破坏。骨皮质变薄或中断,残缺不全,呈膨胀性或非膨胀破坏。
⑵有内内外肿瘤块,有密度高低不等或呈混杂密度的肿块,代替了脂肪密度的骨髓组织,明确显示肿瘤在髓内的浸润范围。肿瘤内还可见到形态各异的瘤团块或瘤软骨的环形钙化,常有液化坏死灶形成囊腔,故测量CT值差别较大。
⑶内外肿块可以见到不完整的包壳自皮向外垂直伸展的针状瘤骨。
⑷生长在骨端的肿瘤易侵犯关节,在关节软骨层面可见到肿瘤骨,并突出关节软骨面形成关节内肿块。
⑸发生于椎体的以成骨为主的骨肉瘤可明确显示所累及的椎弓及其他附件;显示椎体骨皮质的膨、压缩;破坏椎管的肿块和突向椎体外生长的肿块,并显示肿块与椎体附近血管肌肉的关系。
⑹显示髓内病变清楚,但对骺板软骨的破坏,因扫描层面与骺板平行,显示欠佳。
九、鉴别诊断
早期骨肉瘤与局限性骨髓炎在骨质破坏、骨髓硬化、骨膜反应等征象极其相似。
⑴在骨质破坏周围都有新生骨环绕,中心有清楚的或模糊的死骨时,则为骨髓炎
⑵骨破坏周围无新生骨,在骨硬化之中无破坏,亦无死骨时,则为早期骨肉瘤。
获取海量医学教育资源↓
积累从点滴开始
长按
转载请注明:http://www.tradexfiles.com/hxgc/56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