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囚凰杨蓉被关晓彤取代角色大换血
提示:点击上方"第一经纪人"↑免费订阅本刊
摘要
《凤囚凰》再出变故,这次不仅男主出现了换角,就连一早就定好的女主杨蓉也惨遭换角,近日,有爆料称电视剧《凤囚凰》一月将开拍,但因资方要求原定饰演女主角楚玉的杨蓉被换成关晓彤,男主也由米热换成宋威龙。影视投资方的权力有多大?
杨蓉米热换关晓彤宋威龙《凤囚凰》选角大换血皆因投资方?
近日,有爆料称电视剧《凤囚凰》一月将开拍,但因资方要求,原定饰演女主角楚玉的杨蓉被换成关晓彤,男主也由米热换成宋威龙。面对此事,于正回复网友评论称,因版权快到期,资方催促尽快拍摄,但杨蓉需要宣传其他作品而档期不合,换角也是无奈之举。
早在年9月,于正就曾微博发杨蓉照片并称“我们家楚玉,求觅容止!”不仅透露改编小说《凤囚凰》的意向,同时敲定女主由杨蓉饰演。近三年来,电视剧《凤囚凰》一直未能开机,但于正一直坚定只要开拍,杨蓉必是女主。此番,版权期限将至,开拍在即,资方压力下于正换人。对此,于正回应称,“版权要到期了,但演员因为眼睛受伤前一部剧晚了二周进组,美人需要宣传又要请假,档期合不上。”并表示投资方勒令一月开机,粉丝要是有情绪,“你们来骂骂我吧!”
杨蓉发微博疑似回应此事:“想说点什么,但又不知道说什么。”引来粉丝的心疼。
对此,粉丝纷纷表示不满,称于正“溜”杨蓉三年,开拍在即换人太过分。也有网友表示理解,“肯定有投资方的因素在”,但是还是觉得“杨蓉更成熟些”,对于楚玉这一角色的驾驭可能要好些。
影视策划人:投资方因利益选择演员,忽视导演
据东方今报报道投资方和导演的矛盾似乎没有编剧和演员的那么明显,这种“表面的平静”并不代表矛盾已经被化解,而是主导权被一方掌控,另一方无从化解,自然就“没有”矛盾了。一位知名影视策划人谢晓虎,向今报记者道出了业内的这种乱象。
现象:导演都是投资方定的,叫他如何不妥协?
电视剧《红高粱》筹拍时,导演郑晓龙向他心目中的主角——5名女演员和5名男演员群发了短信,最先回复他的女演员是周迅,而男演员是朱亚文,他们聊得很投机,所以就有了剧版《红高粱》这样的男、女主角配置。
但不是每一个导演都这么“幸运”,能够选择自己觉得合适的男女主角,只有几位像郑晓龙这样收视率高的大牌导演,才能有定演员的权力。别说选演员了,筹集不到资金,导演想要拍的题材和故事也只能想想。
“以前电视剧是由导演来拍板的,后来是听编剧的,现在是听投资方的,国内的制片人和投资方其实是‘一伙’的。”资深影视策划人谢晓虎说,这已经成了电视圈的普遍现象,现在的影视剧制作流程是由投资方委派制作人来选剧本、找导演、定演员,导演有权推荐演员,但是无权拍板定演员。
“导演可以确定除了男女一号以外的演员,但也免不了要安排投资方安插的熟人演员,能塞的都得塞进去。”谢晓虎说。
除了选演员上的妥协,导演还要面临以制片人为代表的投资方“节约成本”、“植入广告”等让人头疼的要求。
就拿高希希为例,年《美丽鲜花在开放》这部剧由高希希从投资方那里全权承包下来,对于投资方拉来的植入广告,高希希就全部拒绝了。可是到了年拍《楚汉传奇》的时候,虽然没有植入广告,但是高希希只对陈道明的戏份负责,情节注水、关系户的安插,他都没能掌控。
原因:因为利益投资方选择了演员,忽视导演
至于“导演只负责把剧本变成剧”的这种话语权的丧失现象,谢晓虎分析有两种原因,显而易见的原因是投资方掌握了资金,有了话语权,而更深层的原因则是内地电视剧制播分离制度,加上供大于求形成了恶性循环,以导演为代表的电视剧品质,败给了投资方追求的明星效应。
“以前内地电视剧是电视台牵头在拍,比如年的《渴望》,是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拍的,到了卫视当道的时候,很多电视台不具备先进的电视剧制作水平,于是就找制作公司来做。
这个时候还是由导演牵头的,因为电视剧、演员都便宜,而且供求关系基本上是拍多少卖多少,这时候导演拍得好不好,是电视剧卖得好不好的一个决定因素。”谢晓虎说,从年到年,电视剧的产量增长在40%左右,从每年拍集到每年拍集,但是电视台每年播出的电视剧一直保持在~集,这就使得投资方承受了更大的风险。由于导演只对电视剧的艺术质量负责,不对能否卖出去负责,所以在投资方那里,就显得不那么重要了。
“投资方为了能把剧卖出去,首先拼的就是演员,这时投资方就选择了演员,放弃了导演、编剧这些创作者,原因是‘只要有号召力强的演员,拍得再烂也能卖出去’。”谢晓虎说,《青春期撞上更年期2》就是一个例子,片方邀请了马伊琍、杜淳主演,光是片酬就花费了上千万元,但是播出后没多久就撤下了,因为实在粗制滥造,但这不是导演的问题。
“年的时候我们请韩国演员,那时候他们的价格是每集18万元左右,我们都觉得贵得不可思议。可是现在,内地的大牌演员要价都涨到了70万元一集,占了制作费用的四分之三,电视剧的水准就很难保证了。”谢晓虎说,投资方找演员都集中在电视台认可的有收视率的演员上,所以演员的片酬也被哄抬了起来。
解决:“一剧一星”是电视剧创作者的“救星”?
内地电视剧的制作何时能回到正轨?这和广电总局的政策是分不开的。谢晓虎说,现在广电总局鼓励的“一剧一星”,即一部剧只能卖一家上星卫视的政策,或许就是导演及编剧这些电视剧质量的第一负责人的“救星”。
“一部剧想要收回成本,要依靠卖给电视台的收入。例如《一代枭雄》,卖给四家卫视,每集每家60万元,再卖一次二轮播出,还有卖给网络,它每集成本在万元左右,每集能赚万元。四家卫视能吃得下这么大的菜,但是换成一家卫视买一部剧的话,谁也不会花几百万元去买一集,因为广告收入没达到这个程度。所以,‘一剧一星’会让电视剧缩小成本、减产,会让演员片酬降下来,让电视剧普遍销路更好,进而让电视台有了更大的选择空间。”谢晓虎分析道。
“一剧一星”还可以有效制止植入广告的泛滥。因为电视台买剧主要是用来广告招商,如果电视剧植入的广告和招商来的广告有冲突,最头疼的不是导演,而是电视台。当一部剧只能在一个电视台播出时,电视台的权力就大了,大可以购买植入广告不是那么多的剧。
第一经纪人致力于发现有潜力的新生代演员,为影视公司、剧组输送优秀人才;演员资料、剧组需求、影视合作请联系:QQ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tradexfiles.com/hxgc/4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