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呆基金定投是骗局
趋势为王,股市长阳
大家好,我是股民老韭菜
当前股市行情很火,基金也很火,基本上新基金一发,当天就被秒光。关于基金到底该定投还是一次性大额认购这个问题也一直争论不休。今天老韭菜就来讲讲基金定投是否真的是骗局。看完你这个篇文章,你就会对基金定投这个概念有个全新的认知。
我自己一次性买基金赚过钱,比如医药基金就是底部分几次买的,如今赚了7%+
定投买也赚过钱,我定投的高收益实盘,持仓以来收益也维持在14%+
那么基金定投到底是不是骗局,不要急,听我讲,接下来我讲从4个方面阐述这个问题。
第一:被过分鼓吹的基金定投
最近基金定投被提到的频率变得越来越多。
股市大涨之下,市面上主流媒体、金融机构、理财书籍、大V,几乎所有的人都在鼓吹定投这种投资方法。所有人提到定投都是好好好、百分百赚钱、稳赚不赔、定投轻轻松松年化15%……仿佛只要学会它分分钟就能财富自由似的。
他们论证的过程往往是这样的:选取某只基金在某段区间内进行定投回测。
比如以易方达沪深ETF联接基金(),每周元为例,无论是从熊市、震荡市、还是牛市开始定投,最终收益都是正的。
于是顺水推舟推导出了定投万能论:不管从高位定投还是低位定投,只要能够长期坚持,傻子都能够赚钱。从结果上来看,长期定投确实让人赚到钱了。但基金赚钱的原因真的是因为定投吗?
第二:基金赚钱的本质是什么?
事实上,真正让你在基金中赚钱的根本原因是“股票的长期上涨”。之前的几十年,中国经济一直处在突飞猛进当中。中国经济增长的背后推手,其实是行业在不断增长,行业背后的龙头上市公司的利润在高速的增长。
在一个长期上涨的市场里,你瞎买乱买都是赚钱的。
就好比我们国家过去二十年的房地产市场,即便你在二十年前某一天脑袋被门挤了,信用卡套现,上杠杆全部一把梭哈买房,到今天你也是赚得盆满钵满。所以,并不是定投这种买入方式赚钱,而是市场长期上涨赚钱!
不信的话,你大可把钱定投到希腊、日本的股市看看。
如果你从年开始定投希腊股市,定投0年,即便你的定投技术再高超,现在依然血亏80%。
再来看如果你定投的是日本股市,日本从年高位崩盘一路跌到年,这十多年的时间无论你是如何绞尽脑汁定投,最后的结果肯定都是亏钱的。
将钱投入到经济衰退的股市当中,就等于跳进一个巨大的火坑,无论你技术如何牛逼,都改变不了亏损的结局。
第三:定投真正的优点是什么?
定投不能决定基金赚钱的根本,却能够帮助中国市场中的散户降低损失,稳定收益。中国股市牛短熊长,波动巨大A股市场整体上是一个牛短熊长的震荡市。
如果不定投,很多散户容易被暴涨暴跌洗出去。一般账户浮亏0%,很多散户就崩溃了,大骂股市骗子割肉。定投的话,账户盈亏幅度,没那么大,心态要好的多,能拿的住,不容易被割韭菜。而且从技术上说,在大幅震荡的市场,定投能不断摊薄持仓成本,等牛市来临,可以大赚一笔。
我举个例子,这个是技术分析,稍有点费脑,大家可以略微花点耐心。
我们看图
abcde五天行情我们用定投的方法,在abcde五天,各买入元,最后的收益:是33.3%。基金从a点先下跌后上涨到e点,回到最初的起点,我们的盈利却高达33.%。
我们再看一个震荡市的例子
在abcd四天,我们同样每天各买入元,基金从a点大起大落后到d点,回到最初的起点,我们依然有1.5%的收益!
什么呢?最核心的原因就是:在大幅震荡的市场,通过定投分批买入的方式,我们在低位买到了较多便宜的筹码,摊薄了我们的持仓成本,所以当基金回到初始点位时,我们处于盈利状态。定投类似量化投资,降低人为主观性
我原来也不怎么喜欢定投,很多时候都是一次性在底部买入,也能赚钱。
但经过数年的实践过后,现在也倾向于定投买。
不定投,每天要看盘,看盘之后还要看一堆分析,研究行情走势。但短期走势很难预测,反而很容易被情绪左右,跌的时候,很害怕,不敢买;涨的时候不敢追高。每天花费很多时间,搞的很累,最重要的是并没有多赚钱,投入产出比很低。
后来我将策略升级为3.0后,我开始定投买入,还设置了一套买入、卖出策略。
不需想东想西,只要按策略量化操作即可。我不用花多少时间,也不受情绪影响。
省时、省力、省心。赚的钱还不少。我实盘就是这样买入的。
第四点:定投,择时买入非常重要
定投想赚更多钱,肯定不能无脑定投,一定要择时,在股市便宜的时候买入卖才能赚更多。我有一笔操作,之前也跟大家说过
年6月,当时大盘开始下跌,我开一个很小的账户,买了点基金。
然后基本没管,账户放了很久都没登录过。等后面科技股大热的时候,我突然想起来这个小账户。拿出来一看,盈利4%。卖了止盈,落袋为安。
我另一个账户,比上面的账户买创业板仅仅晚4个月。但同一时间盈利是7%。年化收益48%。
7%跟4%。买的时间差4个月,收益却差了3倍。买入的时机,对最终的收益影响巨大。买的时候越便宜,最终的收益就越高。所以定投绝对不能无脑,一定要择时。
我们再来看-这十年间,不同时候买主动基金的收益差距。
-我们国家所有公募基金业绩的数据如下
如果我们在年8月中国股市的历史大熊市底部买基金,持有基金十年最差的收益也有8.51%,而且“华夏大盘精选”基金10年时间收益甚至超过10倍!
如果我们把时间往后推一年,在年8月市场估值中等时入场,虽然都还可以获得正收益,但收益率已经大打折扣!
而如果我们是在年8月大牛市顶部入场,即便投资了八年,我们的最大亏损仍然可能达到60%!
大熊市入场,十年十倍不是梦;中高位进场,收益率大打折扣,而大牛市入场,投资八年收益率很有可能还是负数,能否赚钱很大程度在你买入的那一刻就已经基本确定。买的便宜最终才能赚到大钱!
那么,如何选择便宜的时机买入?
买股票的本质就是出资成为公司的股东,让公司替我们赚钱。
一般用投资收回成本的时间来衡量股票的实际价值(即估值)。如果你投资的股票市值1亿,每年利润万,意味着你的投资10年后能收回成本,行话叫10倍估值。
专业名词叫市盈率。市盈率为10,意味着收回投资成本需要10年,市盈率为5,意味着收回投资成本需要5年,市盈率为1,意味着收回投资成本只需要1年。一般来说收回投资的时间是稳定的。比如,沪深背后的公司一般平均10年能收回成本,这个平均值是相对稳定的,基本就是股市的成本价。
假设明年牛市来临,股价大涨一倍,市值变为了亿,则0年后才能收回成本(0倍市盈率),比平均值一下子高一倍,这就明显贵了。如果后年熊市来袭,股价直接跌了一倍,跌到了5万,则我们的投资5年就可以收回成本(5倍市盈率),比市场平均值低一倍,明显便宜了。这是最本质的原理,具体的实际操作,有很多大师总结了具体指标进行量化衡量。
最重要的参考指标:
我们对比全市场市盈率走势图(第一张图)和股票的走势图(第二张图)
估值(市盈率)的底部,都是对应股价的底部。所以通过估值(看全市场等权中位数PE/PB),我们就能判断市场在高位还是低位。一般来说,当估值比历史上70%都便宜(即PE估值百分位小于30%)的时候属于低估,我们可以大胆买入,越低越买;估值PE百分位水平介于30%-70%的时候继续持有;高于70%的时候就属于高估选择卖出。
为什么看全市场PE/PB值?:用全市场的PE/PB对整个市场估值,最能准确反映全部市场的情况。
为什么用“等权”而不是“加权”?:A股中银行等金融股占了一多半的权重,导致估值失真,会让人误以为估值很便宜。等权,就是所有股票权重一样,这样更能反映市场的真实情况。
为什么用中位数?:我们来看两组数据
可以看到,第一组数据的中位数是9,平均数是8,基本符合整体数据情况;
第二组数据的中位数仍然是9,但平均数约为78,全部数据中大部分都在10以内,但平均数却是78,很明显不符合真实情况。
平均数非常容易受到的影响,导致其它数据,进而无法反应市场的真实估值情况。A股市场整体非常喜欢炒作,热门题材股/妖股动辄市盈率几千倍,几万倍,几十万倍,很容易平均掉其它低市盈率的股票,导致市场估值失真,所以中位数相对来说更能反映市场真实情况。
在具体的实操中,由于巴菲特指标范围过大,不够精细,所以最常用的是第三个即:市盈率、市净率。不过,这里大家要注意,由于股票影响因素众多,没有哪个指标能绝对预测到最低点,只能预测到相对的底部。
实操中怎么买的便宜?
理论上说,如果我们知道最低点,一次性在最低点买最好。但没人能知道最低点,我们只能根据等指标,知道市场相对的底部区域。
所以,具体的买入原则是等股市相对比较便宜的时候再买,越跌越买。
指标大家可以直接百度“全市场等权中位数”查看。一般来说,当全市场等权中位数PE值百分位小于30%(股市比历史上70%都便宜)的时候,我们可以开始买入,越低越买;
我们可以更进一步确定一个买入的计划:
如果股市比过去70%的时候都便宜,每周开始定投股票基金。如果股市比过去80%的时候都便宜,每周倍定投股票基金。如果股市比过去90%的时候都便宜,每周3倍定投股票基金。这样,按这计划买,我们能买的更有章法,尽可能让更多的筹码买的更便宜。
除了择时之外,择股也非常重要。
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技术很重要,但选择同样重要,甚至更重要。做投资,选对行业,就成功了一半。
目前市面上的股票基金主要分为指数基金和主动基金两类。指数基金就是按特定的编制规则买入股票,没有人为因素,一般代表市场平均收益。主动基金,就是基金经理主动操盘的基金,基金经理根据自己的策略和研究投资,有一定的主观性。
之前,指数基金之父约翰-博格曾做过这样的统计。
60年的时间里,美国市场主动股票基金收益率均跑不过被动指数基金。
股神巴菲特也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
定投指数基金,一个什么都不懂的业余投资者往往能够战胜大部分专业投资者!由此无数的人信奉。
但事实上,这是一个!
在股市各项制度更加健全,发展时间更加久远,更加成熟发达的美国股市是正确的。但中国的股市,散户较多,韭菜偏多,主动基金普遍比指数基金收益高。
再说直白点就是有大量散户可收割。
《全国股票市场投资者状况调查报告》显示,截止年,全国股票投资者数量1.4亿,其中散户占比99.77%。散户持股总市值亿元,占沪市总市值1%,而机构投资者持股总市值为亿元,占比16.13%,两者相差其实并不大。但年机构盈利亿,散户盈利亿,机构整体盈利金额是散户的3.6倍。机构的超高收益都是收割散户而来的。
据wind数据,从-1-31~-1-31的16年时间里。
沪深指数涨幅仅为39.37%,而同期混合型基金涨幅达.81%。股票型基金涨幅更高达到66.85%,涨幅是沪深指数的差不多3倍。
另外,00年5月7日,晨星发布了《中国主动/被动晴雨表报告》,意在对比中国主动基金和被动基金的业绩表现。报告数据显示,截至年1月底,主动偏股型基金在十年期的战胜率高达78.%。
这个数据什么意思?它意味着,在过去十年间,有近8成的主动管理型基金,都是跑赢指数的。
而且,无论是过去的一年、三年还是五年,主动管理型基金均是大比例的跑赢指数,即使在最低的三年期,也有近70%。在中国,主动基金的收益大幅跑赢指数基金,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数据显示,年1月1日—年1月31日的十五年间,很多表现较好的主动型股票基金,都取得了10倍以上的回报。
翻10倍的基金属于顶级,相对难找,但5-10倍的基金却一抓一大把。
拿我自己的经历来说,我年抄底医疗指数基金,如今收益68%,自觉的已经很高了。但我一看同类主动基金,收益普遍都跑到了10%以上,表现好的收益更是突破了%。
不比不知道,一比吓一跳。我真是拍大腿后悔,所以我后面就比较少买指数基金了。(当然,新手的话,我还是依然建议从指数基金开始练手,等了解得差不多后,才选择其他的。
当然主动基金也是存在着明显的弱点,主动基金目前最大的劣势在于不如指数基金透明。相比于指数基金,主动基金的持仓和运作过程并不完全透明。尽管信息披露非常完善,但只公布十大重仓股,而且还一个季度公布一次,你无法知道基金经理具体怎么操作,收益、亏损到底具体是怎么来的,你穿不透它。
其次,存在业绩不稳定和风格漂移的风险
基金经理变更、规模变大、基金风格漂移等问题,也一直是主动基金最被吐槽和诟病的点。比如,华夏大盘精选在曾经的公募一哥王亚伟管理期间,实现了6.5年1倍的回报,每年的收益接近倍,一度让人忍不住竖起大拇指大喊牛逼。然而,王亚伟离任后,华夏大盘精选业绩就不如以前。
再就是,对于普通人选择基金困难
据Wind数据,目前市场上基金的数量已经超过只,数量已经是A股股票数量的差不多1.7倍,在普通人看来,基金都长的一样,很难选出好基金,操作门槛较高。
那么,重点来了:我们该怎么选出好的主动基金?
这个就我明天给大家视频和长文讲解。大家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在下面留言,我看到后会及时的进行回复。当然也别忘了点赞和再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tradexfiles.com/hxzy/65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