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新闻首次发现第三次新冠感染患者四川凉山
“医学界”晚新闻,不错过每个医疗热点。
孟加拉国出现首位三次感染新冠病例,
症状比第一次感染时更明显
据孟加拉国《当代日报》10月26日报道,孟加拉国有25人出现新冠肺炎的二次感染,1人出现新冠肺炎的三次感染,其中多为医护人员。且他们第二次、第三次感染时,身体更虚弱,发烧、身体疼痛和咳嗽等症状比第一次感染时更明显。
孟加拉医院的医生尼哈尔·罗琼·达斯是目前孟加拉国第一位三次感染新冠肺炎的病例。他告诉媒体,4月18日新冠肺炎检测报告结果呈阳性,当时症状轻微,在家里隔离9天后,再次检测,结果转为阴性。7月2日,他第二次感染了新冠肺炎。10月第2周尼哈尔再次出现新冠肺炎症状,10月17日样本检测报告再次呈阳性。和前两次感染时相比,他的身体更加虚弱。
孟加拉国流行病学疾病控制与研究所的首席科学官阿拉姆吉尔博士表示,在首次感染新冠病毒后的六个月内,病毒可能会在病人体内休眠,并造成病人的二次感染。这种情况确实非常令人担忧。具体情况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央视新闻)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新疆新增22例新冠确诊病例,
均为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
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健康委最新通报,10月27日0时至24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含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22例(均为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9例,均为喀什地区疏附县报告。
截至10月27日24时,新疆(含兵团)现有确诊病例22例,无症状感染者例,均为喀什地区疏附县报告。(人民日报)
北京新发地疫情病毒来自冷链进口食品
10月23日,清华大学、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基因组研究所联合在《国家科学评论》发文,通过分析相关病例、环境与食品等样品的核酸测序和病毒基因组序列,结合全面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大数据分析,研究人员揭示,北京新发地新冠疫情中,病毒源头极有可能是境外疫情高发区的冷链进口食品,并提出,冷链运输或为新冠病毒传播新途径。(北京晚报)
北京启动轨道交通车站AED配置工作,
年底全覆盖
据
交通北京报道,自10月27日起,北京市启动轨道交通车站配置自动体外除颤仪(以下简称AED)工作。今年底将完成7条线路座车站AED配置。至年底,北京市所有轨道交通车站将实现AED设备全覆盖,一线站务人员培训取证率达80%以上。为确保AED设备的及时、有效使用,各地铁车站的AED设备均放置于车站显著位置,并设有明显的指引标识。AED上张贴使用说明,方便使用者按照流程使用。(人民日报)
大换血,多名村医整体被解聘
10月26日,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发布“全面规范基层医疗机构及村医队伍建设”,要求进行全州乡村医生队伍“大换血”,进行彻底整改。
全面清理不符合设置规划、未承担职责、长期未执业的村卫生室,按照“三个一”(1个行政村设置1个卫生室并配备1名乡村医生)标准,全州个行政村共设置公益性村卫生室个,核清无医学背景乡村医生人、无证乡村医生人。
将原有乡村医生整体解聘,以具备医学背景(具有中等或高等学校医学专业学历)为前提,动员持有《乡村医生执业证书》《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证》或《执业医师资格证》人员参与社会统一招考,按需配齐有医学背景有证专职乡村医生名。妥善安置处理原有乡村医生。(基层医师公社、凉山彝族自治州人民政府
转载请注明:http://www.tradexfiles.com/hxzy/58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