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产公司更像地产基金,而地产基金更像地

中科公益抗白 http://m.39.net/disease/a_6032484.html

早上看到一位老同事的感慨:现在的地产公司越来越像基金,而地产基金越来越像地产公司!我这老同事原来跟我是一个部门,专门做拿地的投资,后来辗转各类地产基金,相信他说的发自内心。

看他解读,原来是看到了地产行业如今的现状,有越来越多的公司选择联合拿地,其中公认品牌最强的会担纲操盘,而其他家(大多数是有闲钱的国企)就很像地产基金中的LP,大家共同组了个地产基金,赚的是资本收益;而房地产限贷政策当前,更多的地产基金选择了明股实债甚至纯股权的方式投入项目当中,需要配备更加专业的投后管理(也称资管)团队,做好随时接盘的准备,甚至有的基金干脆就会控股一家地产开发公司,说是基金,其实更像资本化的地产公司。

近来,有资源丰富的朋友有意杀入地产基金,理由是地产行业依然是看的见的黄金满地,而调控压力之下拿地、融资皆难,看起来存在一道肉眼可见的套利空间。比如:可以通过与产业资本的结合做产业勾地,或者借国家队的投资通道去绑定头部房企,看起来都是稳赚不赔的买卖。

隐隐感觉事情应该没这么简单,于是我带他到老友新搭的混合所有制地产基金平台做交流。这已经是他们搭的资本结构3.0,做到了资本、资产、资管的博弈均衡。按牌面讲,他们有机会拿最便宜的资产、融最便宜的钱,结果发现他们竟然是在做减法,专门做最难的事,以百分百股权投资的方式做存量资产的重资产投资。问他为何不选更容易走的路,比如放债赚息差,或者索性做资源撮合赚FA的钱,他给我的回答令我印象深刻:习惯赚容易的钱必然忽视专业能力的积累,不想日后没饭吃,现在起就要多吃苦,资源优势才有可能转化成技术壁垒。

我的这位老友也是从地产操盘手转型做金融机构的操盘手,他给我们复盘了从地产公司到地产基金的利益分配不同。他说:对于一个典型地产公司老板(跟投制的存在,让很多的地产职业经理人其实也形成老板思维)而言,产业链上的所有环节都是给我打工的,只可以拿固定费用(包括利息),而不配分利。因此,仅仅靠资源撮合想从地产商手里分利,就如同与虎谋皮。而地产基金实际是一个利益捆绑机制,越靠近核心要素,越值得通过劣后捆绑。地产基金能做好的,一定是懂得分利,摆平了各方面的利益相关人。因此,想看地产的投资新机遇,一定要想好怎么安排各方面的利益,如何调动各方最大的积极性,做合力。

他让我想起轻资产和重资产之争,看起来似乎是资本撬动能力的不同,实则还是介入深度的不同。一个专业的地产基金,可以无中生有用别人的资源来成就自己的资本积累。而一个好的操盘手之所以稀缺,就在于他能否善辨棋局,把握要害。

他让我重新认识了地产金融创新,也进而重新理解了地产创新。于是,回来我就认真重新梳理了HuanXin学院的操盘逻辑。晓兰姐说:我们的再次出发必须做人们真正想要而还没有人能提供的东西,大家应该是因为感应吸引而来,得到的正果应该是共同的修炼从自己的身上获得。我们并不需要打破什么,也不需要去制造神话,我们就是一路上的陪练,陪你走一程,帮你HuanXin。

不知大家可有读懂《西游记》的,唐僧师徒四人其实就是一人,每个角色代表内心的一个侧面,取经就是打破迷茫,去找到真心。创新之所以有成功有失败,心力的修行占了绝大部分的因素。勇者无惧,要搞明白是因何而无畏!

HuanXin是焕新亦是唤心,帮助大家做一个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的创新者,就是我们新的使命。再出发,不惑者不慌张。

相关阅读推荐:

逆天改命只是妄念?昨天已逝,我们来谈谈操盘手的今天、明天和后天

经济V型反转的这天,茅台在领跌股市

正在重启,不管多痛,回归本质才是正道!

诚品生活败走深圳,谁的错?

陈方勇视点

你的鼓励是我坚持的动力!



转载请注明:http://www.tradexfiles.com/hxyy/67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