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闲聊略谈基金定投
本文写于年2月初,阅读时间约10分钟
先说结论
1、定投方法、标的可选很多,这里提供的是一种相对普世的选择。
2、定投金额:建议每月收入的10-20%,如果想多投,只要方法正确且不影响生活品质,请随意。
3、定投两大类标的:指数基金主动型基金,各2、3只即可,若看好部分行业主题,每行业1只,不超过3只。总共8、9只以内,太多顾不过来,少了也谈不上什么投资组合。
4、指数基金:侧重于低估值,而非习惯性的高波动品种,构建“升级后的微笑曲线”。目前优选:上证红利、中证红利。定投处于低估状态的宽基指数时别忘了设置:份额分红(红利再投资)。
5、主动型基金:重在选择基金经理,选择:开始管理基金年度不晚于年,管理规模超过20亿元,年化收益率超过15%,熊市回撤能够跑赢大盘。
6、定投之外,一次性投资基金的建议,在文中也有体现。其实,就投资标的而言,不管是定投还是一次性投资,选择标准基本都是一样的。
正文
一、基金投资的原则
1、做好中长期(3、5年以上)投资准备
短期预测往往是无效的,想买在起爆点的前夜,对于投研能力一般般的普通人来说,运气是个决定性因素,如果把投资建立在运气之上,靠谱不?所以,过度择时没意义。
中长期投资,可以忽略短期择时的问题,我们不知道阳光何时普照,但乌云终有散去那一刻,在此之前,让我们潜心播种,等到阳光灿烂时,收获会随之而来。
2、认同“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
普通人直接投资股票,长期看“一赚二平七亏”是常态,请不要对此怀疑,这是千万人在股市10年、20年的经历积淀出来的。即便年整体市场上涨的环境中,据统计,还有超过50%的散户亏损,更何况时间更长些遇到熊市呢?
大家进入市场都想着来赚钱,但概率上只有10%的成功性,凭什么觉得自己能超过其他90%的人呢?
其实,直接投资基金的人,长期赚钱的人也不是太多,但肯定要比做股票的那个10%高,其根本区别在于选择了“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这条路。
3、闲钱投资、理性预期
做包括公募基金在内的有风险的投资,请用闲钱,不要影响我们的生活水平,拿出3、5年不用的闲钱买基金,或每月收入的10-20%做定投,问题不大。
拿出去投资的钱,如果能做好极端情况下本金收不回来也能承受的心理准备,那是再好不过的事。——这种极端情况如果出现,要么是谁都无法逃避的风险(ZhengZhi、ZhanZheng等),要么是投资过程极度有问题。——我们不希望亏钱,但做好这种心理准备将更有利于大家的投资心态。
别去赌,“搏一把”的念头不能有;也别加杠杆,除非做好了亏得起(包括亏光、倒赔)的准备。
预期别不切实际,把把都赚钱、次次正收益的美梦做了也白做。年度收益水平能够超过同期沪深指数,就已经相当不错啦。
这几点原则如果不能认同,可以不用往下看了。
二、普世型定投建议
定投,是投资公募基金的一种方式,基本概念和原理不多说,不懂的自行百度去。
这里的定投建议,是一种普世的方案,其中的变量、乃至标准都可根据自己情况进行调整,这里纯属个人建议,并非最佳(也不可能有最佳)。
定投时间上,定每月、每两周、每周、甚至每交易日都行,对中长期投资结果都没有明显影响。
定投金额,建议是每月收入的10-20%。这部分钱省下来,对生活品质没有大的影响,却能在长期坚持后积累起不菲的财富。
对,长期坚持,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用在定投上很合适。
有人会考虑,投资基金是应选择定投还是一次性投资,这就涉及到一个资产配置的问题,再具体就扩展到风险偏好、投资周期、市场位置和情绪等方面,说来话长了。
以定投的特点,非常适合诸如每月工资收入的那种有持续现金流的情况。
下面来分析一下定投的两大类标的:指数(被动型)基金主动型基金。
三、指数基金
指数基金可选宽基品种(如:上证50指数、沪深指数、深证指数)、风格品种(如:红利指数、价值指数、低波动指数),或行业主题品种(消费类、医药类、科技类),选择标准以估值水平和未来预期为重点。
关于指数的估值水平,网络上有不少人在做,这里推荐参考“银行螺丝钉”的估值标准,他通过对PE、PB、股息率、ROE等的考量来判断某个指数所处的估值位置,雪球或微博搜“银行螺丝钉”,或者
转载请注明:http://www.tradexfiles.com/hxyy/65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