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基金王怡欢买入决策的90在于选公司

《巴伦周刊》中文版撰稿人张晓添

编辑

康娟

价值投资理念在A股的应用的确会遇到一些困难,主要是价值发现的过程相对不可控,以及投资者对风险/回报的认知还不够成熟。但对于A股市场中成熟的价值投资理念践行者,其长期风险调整后回报率也相当优秀。

在管理资产规模超过亿元的A股基金经理中,华夏基金的王怡欢是价值投资理念的实践者之一。“从长期来看,价值投资无疑是一种奏效的方法,只不过你需要加入一些对A股市场本土化的理解。”她在8月13日接受《巴伦周刊》中文版专访时表示。

王怡欢回顾自己的投资生涯说,自己对价值投资的理解和运用十年来经过了一个曲折进化的过程。随着A股走向成熟、优质标的增多,她对企业前景的看法比早期更加乐观,价值分析框架也更有弹性。

公开资料显示,王怡欢自年开始担任基金经理,现任基金资产总规模超过亿元,其管理的华夏红利混合基金在其任职期间年化回报率达19.93%(数据来源:Wind)。

王怡欢坦言,价值投资理念在A股的应用的确会遇到一些困难,主要是价值发现的过程相对不可控,以及投资者对风险/回报的认知还不够成熟。但她深信,价值投资理念和框架本身并没有问题,A股市场中成熟的价值投资理念践行者,其长期风险调整后回报率也相当优秀。

在采访中,王怡欢还分享了她找出A股好公司的方法。对于投资者常用的一些估值方法,王怡欢表示,估值本质上取决于对一家公司的理解。“如果理解没有那么深入的话,我可能要求一个比较大的估值折扣;但如果我对这个公司的理解足够深刻、对未来五年非常有信心的话,我可能不会把估值看得过重。”她说。

王怡欢拥有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年6月加入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现任股票投资部执行总经理以及多只基金的基金经理。

以下是经过编辑的采访实录:

价值投资在A股面临两大挑战

《巴伦周刊》中文版:作为一名有十年投资经验的基金经理,你对价值投资理念有怎样的理解和感悟?在实际运用中,有哪些可以分享的心得?

王怡欢:10年对专业投资者,其实并不算是很长的一段时间。这个过程中,我对价值投资的理解和运用也在曲折地进化。

毫无疑问,价值投资必须基于企业真正的价值,在这方面,企业生命周期的自由现金流折现是一切简化思考的基础。这是我始终相信和坚持的。不同的是,过去的我,在推演企业未来成长前景的时候会非常苛刻,这部分是源于在我进入这个市场的时候,好的企业其实非常少。而现在,基于多方面的原因,A股市场中,竞争力可以看得比较长的企业开始多起来。因此,对某些方面非常优秀的企业,我会对他的未来多一些乐观。也就是说,在我的框架中,会愿意适当放弃掉一些确定性,去更多分享一些优质企业的成长。

但在这个过程中,风险控制永远是第一位的。需要非常积极但稳妥的去拓展自己的能力圈。

《巴伦周刊》中文版:由于A股自有的一些特征,部分投资者仍然对价值投资理念在A股的适用性表示怀疑,你怎么看?

王怡欢:价值投资在A股的运用,确实会面临一些和成熟市场不一样的困难。我个人体会这些困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第一,对于A股市场当中具有深度价值的公司,它的价值发现和重估的过程不像成熟市场那么有效。我们可能缺乏一些市场化的实现价值的方式,比如说并购、大比例分红。投资者也难以主动积极地参与管理,把冗余资产变现。这样的话,价值的发现,也就是被市场认可的过程和时间跨度都会相对不可控。

第二个困难是,投资者不是那么成熟,投资者对于资金管理人的期待也不是那么成熟。投资者对风险/回报匹配的理解还不那么充分,所以他可能要求你不仅要实现良好的长期复合收益,还会要求你在每个相对较短的时期内获得超额回报。对于价值投资者来说,这可能是与他们的方法相矛盾的。

《巴伦周刊》中文版:你是如何克服这些困难的?随着外资的进入和投资者逐渐机构化,价值投资理念如何更好地在A股市场得到应用?

王怡欢:A股市场也有一些本土机构投资者,他们的理念比较成熟、与国际接轨,还有社保基金这类长期投资者。此外,近几年来进入A股的外资当中有一些传统做多基金,他们持有股票时间很长。这些投资者的投资风格和方法更偏向价值投资。据我的观察,从三至五年较长期来看,他们的复合回报是很好的。并且,考虑到它们的确定性较大、回撤较小,风险调整后回报率是相当优秀的。

因此,即使在A股,也并有根本的不同,只不过你需要加入一些本土化的理解。比如说,价值实现的方式会有区别。另外,对于A股当中某些价值型的行业,一些非市场因素的变化可能导致价值突然变化。这些都是需要考虑的因素,但价值投资这个框架本身是没有问题的。

买入决策90%在于选公司

《巴伦周刊》中文版:你通常会在何种情况下对持仓进行调整?你认为“牛市追高”和“熊市逢低买入”是好的策略吗?

王怡欢:对于一些风格比较激进、操作非常灵活的A股投资者,这确实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他们会根据对市场风格的预判,去投资于完全不同类型的股票。比如在熊市的时候,追逐深度价值的个股;而在牛市的时候放宽选股标准、一次性消化未来很多年的预期。

但是就我个人而言的话,我会追求那些估值比较合理、管理层优秀的公司,我们会看得更长远。所以我不会完全出于这样一种逻辑去改变我的持仓。如果有一个持股风格图谱的话,我的核心风格可能是居中的。我不会在牛市中把一个很大的组合都换成高β、高估值的公司。

我调整持仓的情况,更多是因为我在喜欢的行业里发现了更好的、优质的公司。

《巴伦周刊》中文版:你找出A股好公司的具体操作方法是什么?哪些估值指标是你比较看重的?

王怡欢:选公司应该占了买入决策的90%权重。我首先会看什么样的行业值得研究。一个好的行业,是可以在其中通过差异化竞争建立可持续的壁垒,而这种壁垒又能够在可预见的未来给投资者带来回报。然后,我要看具体的公司在这个行业中是不是在持续地提升份额。如果是针对带有垄断性质的行业,我们要去思考它的垄断力是不是足够可信。

通过这些方式找到好的公司以后,估值是我最后一步需要考虑的。具体到估值方法的话,无论是看倍数还是看市值,其实本质是一样的。因此,最后的决定还是取决于你对这个公司的理解。如果理解没有那么深入的话,我可能要求一个比较大的估值折扣;但如果我对这个公司的理解足够深刻、对未来五年非常有信心的话,我可能不会把估值看得过重。

《巴伦周刊》中文版:巴菲特曾公开提到过ROE(净资产收益率)这个指标。你认为ROE高的公司就一定是好公司吗?

王怡欢:我觉得ROE它是一个经营的结果。当我们看到一家公司的ROE比较高,比如在20%以上,我们应该去分析它是怎样得到的。是通过比较快的资产周转?还是通过比较高的毛利率?或者是费用的投入比较节省?这样你可以勾勒出行业盈利模式和这个公司在行业中的产业地位。ROE需要对应到公司的真实经营上,去判断是不是持续的。

ROE给了你一个索引。有一些ROE很高的公司,它确实是反映了非常坚固的护城河。比如说,消费品行业就是高ROE公司非常集中的一个领域。但是,有些公司它的高ROE是不可持续的。反过来,也有一些公司的ROE从相对低的水平在往上提升,反映了积极的变化。这些都能给你提供选股的思路,但它不是选股的决定性指标。

价值股将阶段性跑赢成长股

《巴伦周刊》中文版:科技股成为近两年来市场中的绝对热点。美股纳斯达克指数不仅从年初低点回涨,还创下了历史新高;中国的创业板指数过去一年多也大幅走高。这种情况下,一些人开始质疑科技股估值存在泡沫,你怎么看?

王怡欢:我个人觉得从去年到今年以来的行情中,科技股体现了投资者太多、太长的预期。比如说一些科技板块,我们其实已经把进口替代预期完全消化进去了,但价值实现可能会是一个很长的过程。

上半年因为疫情的原因,成长性是比较稀缺的,很多行业暂时性失去了成长动能。这种情况下,一些具有细分成长逻辑的行业,就被大家赋予了过高的估值,有过多的资金追捧。

《巴伦周刊》中文版:对于价值股和成长股接下来的长期相对表现,市场人士出现了一定的分歧。你认为价值股接下来能够跑赢成长股吗?

王怡欢:就A股近期而言,我是认为价值股会阶段性跑赢成长股。这两种风格的股票隐含收益率存在的巨大差异,会出现一种纠正。即使成长股再怎么好,站在今年泡沫的顶点,你已经算不出未来的收益空间在哪里。

超额收益向价值股这边偏移的过程实际已经在发生了,7月以来已经在上演着这样的故事。

《巴伦周刊》中文版:你认为这是一种纠正,而不是价值股长期跑赢?

王怡欢:目前为止我认为是一个中短期的纠正。我们能看到的未来国内经济的情况,可能不支持超额收益向周期价值股非常大的偏移。

看好国内消费,尤其是高端白酒

《巴伦周刊》中文版:你持仓中,白酒龙头的地位相对比较突出。作为中国特有的一个行业,你怎么看待白酒股票的长期价值?

王怡欢:白酒确实是很特殊的消费品,它在中国有着非常广泛和持续的消费基础。白酒可能承载了中国人非常多的社交需求、商务需求,以及一些个人需求。其实它的群众基础是超乎想象的。

我的持仓其实主要是集中在高端白酒上,中国人对白酒的口味和品牌的认知是经过很长时间形成的,而且是相互影响的。它的持续性或者粘性是非常强的,尤其是在高端白酒这个细分领域。

高端白酒还有一个优势在于,过去若干年以来,它的消费群体的消费能力提升速度其实是持续跑赢整体消费能力的。这背后可能是收入分配过程中一些结构性的因素在起作用。

另外,白酒消费量这个巨大的金字塔上,高端白酒只是非常小的一个顶端。这意味着每年都会有往上升级的需求来补充,而它的供给又是非常稳定的。因为有品牌认知的壁垒,能进入这个小俱乐部的标的是非常稀少的。

所以,它是一个逻辑非常好、商业模式非常好、现金流非常好的细分领域。

《巴伦周刊》中文版:中国经济正面临着相对复杂的内外环境。这种情况下,未来三到五年你最看好的一个投资赛道是什么?

王怡欢:如果只选一个赛道或者领域的话,肯定是国内消费,包括实物消费和服务消费。

其实中国国内消费的层级非常丰富,韧性非常强,而且这种韧性是可持续的。即使在今年新冠疫情的冲击下,国内消费的韧性也经住了考验。比如实物消费中的化妆品,疫情期间只是短暂经历了下降,很快就回升到良好的增长轨道上来。

目前,除了类似餐饮等这种接触性的消费没有恢复以外,其他的消费都在恢复,而且已经恢复到了一个正常的水平,甚至开始同比增长。另外像在线的教育服务、本地生活服务等很多供给创造需求的领域,都处在非常好的增长态势中。

《巴伦周刊》中文版:谢谢您的分享。

听说

转载请注明:http://www.tradexfiles.com/hxsx/675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