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领导大换血,背后究竟有何玄机

医院领导大变动

12月12日,济南市卫计委发布关于吕丽萍等11名同志职务任免的通知,涉及医院院领导调整,并从年12月11日正式启用该任命。

以下为任免详情:

吕丽萍,医院党委书记,不再担医院党委书记职务;

刘士懂,医院党委书记,不再担医院院长职务;

牟壮博,医院院长,不再医院院长职务;

聂志广,医院院长、党委副书记,不医院院长职务;

牟鑫,医院党委书记,不再担医院党委书记职务;

贾如意,医院院长,不医院党委书记职务;

袁玉伟,医院党委书记,不再担任济南市卫生科技交流服务中心主任、党支部书记职务;

张忠法,医院院长,不再担医院党委书记职务;

张磊,医院院长、党支部书记,不再担任济南市卫生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主任、党支部书记职务;

邵瑞恺,任济南市卫生科技交流服务中心主任、党支部书记,不再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职务;

韩广庆,任济南市卫生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主任、党支部书记,不再担医院院长、党支部书记职务。

医院领导变动背后究竟有何玄机?

11名医院领导职务变动,是单纯的人事任免,还是另有玄机?无独有偶,12月10日,医院召开干部大会,宣布医院医院领导班子有关人员的任免决定。

仔细观察两省此次的人事任免新闻,会发现一个共同点:几乎所医院医院党委书记两个职务间。这究竟为何?

追根溯源,医院的管理体制问题。长期以来,医院通常是院长负责制,以往的政策也一再强调院长的主导地位。在这种情况下,党委书记其实是受院长领导管辖的。

年6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改变了这一状况。“意见”提出了两点,影响深远:

一、医院院长书记分设,不能一人担当

“意见”指出:“二级及以上的医院、市属及以上的医院、设党委的医院,应当实行党委书记、院长分设,其他医院根据规模大小等实际情况宜兼则兼、宜分则分。允许实行院长聘任制,推进职业化建设。”也就是说,大多数的院长不再可能兼任党委书记。而党委书记兼任院长的,则会实医院党建工作。

二、强调了书记的领导作用

“意见”明确:“医院实行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医院党委领导下,医院医疗、教学、科研、行政管理工作。”

从上述两点来看,“意见”强调书记的一把手地位,弱化院长的权力,从管理体制上将医院医院进行有效区别,将医院改革与国家政治建设、国家组织建设形成一个整体。归根结底,医院的领导作用,确保医院的公益属性,发挥医院主导作用的组织保障。

分析完政策,再来看两省的人事任免,自然就了然于胸:曾经的一把手院长,和即将成为一把手的党委书记,如果直接任命对调,其中必然有许多微妙之处。

因此最佳解决方法,无疑是来个集体换血,将医院间人事互相变动。这种方法既不浪费人才,也符合国情,避免了诸多尴尬之处,必然成为一种趋势。笔者相信,除开济南和浙江,以后会有越来越多的省市效仿此做法。

《医院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出发点是好的,医院管理体制改革各种经验模式的最终确定。“意见”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于年8月前制定贯彻落实本意见的实施办法,所以我们可以预言,浙江和济南只是第一步,后续医院领导任免,以保证“意见”真正落地,确保医院的公益性。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呢?欢迎留言讨论。



转载请注明:http://www.tradexfiles.com/hxsx/52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