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百年语文的第七次大换血,家长必读
中小学生里流传着一个学语文的魔咒: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语文学习的三大老虎,文言文名列榜首!
可是,现实就是如此残酷,你怕什么,它来什么!这不,权威消息这几天终于发布了:
从9月新学期开始,全国的中小学语文教材将全部采用“部编本”(由教育部直接编写)。此次“部编本”语文课本变化很大:换掉了约40%的课文,文言文比例大幅提升,比起以前的人教版,小学段1-6年级,古诗/文总数增加了55篇(一年级课本里就有古诗),增幅高达80%;总计篇,占到了全部课文的30%。初中3个年级,古诗/文总篇数也提升至篇,占到了全部课文的51.7%。
有人专业人士经过考证发现:这是自白话文兴起后多年来,语文教材中文言文所占比例最高的一次!
下学期,正在上中小学的孩子们将“幸运”地邂逅语文教材百年来的第七次大换血!
先全面了解一下
部编语文课本有哪些变化
1、传统篇目增多
语文教材不仅书本大了一圈,由原来的16开本变为A4大小,传统文化的篇目也也大大增加。小学6个年级的古诗文总数比原有人教版增加了50余篇,增幅达80%。
古诗文的文体也更趋多样化,从《诗经》到清代诗文,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唐宋古文到明清小品均有收录。
2、倡导亲子阅读
新教材对家长提出最大的“要求”莫过于“和大人一起读”栏目,把亲子阅读编入教材,让家长参与到教学教育中来。
3、非常重视课外阅读
新编语文课本把名著阅读落实都教学中,力图让“教读”“自读”,加上“课外导读”,这也是考虑到目前语文教学普遍存在的读书少的弊病,在教材中起到某种纠偏的作用。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要像研读阅读课文那样来研读推荐名著。
获得丰富的阅读体验,发现名著的魅力;
面对新版教材的显著变化,众说纷纭。有人撰文说:
“文言文猛增,中小学生恐成为牺牲品”。“小学30%的文言文,初中51.7%的文言文比例,会严重干扰到白话文的学习,侵占后者的学习时间(考虑到文言文的学习较为困难,其耗时比例,必然远大于其所占课文的比例)。”
另一种来自教育界的声音认为:
白话文只经历了年的发展,无法与文言文的漫长统治相比,且迭经宏大口号、暴力词汇的污染;白话文缺乏经典作品,汉语中真正的优秀作品绝大多是用文言文写成的,如果一个人的文言文功底很扎实,一定会对他熟练、甚至创造性地使用书面白话文有莫大的帮助。”
无论如何,语文书里的文言文猛增,已经是铁板钉钉的事实。自然,未来文言文的考察比例也会大幅增加。吐槽也好,支持也好,反对也罢,未来中小学生的语文学习都绕不开这个坎儿。
如何帮助孩子攻克这一大拦路虎,才是当务之急。
今天课长请几位语文名师支招,送出文言文学习宝典。
罗才军老师大关小学教育集团总校校长,中学高级教师。应邀参与国家教育部小学语文部编教材编写,曾获全国青年教师阅读教学大赛特等奖、教育部部级优课等。
致力于阅读教学文体特征彰显的研究,出版专著《问道语文》。近年开展了小学生文言文读写课程的开发、研究和实践,在浙江、湖北、广东、福建、上海等多地执教推广,受到媒体、家长和学生的热烈追捧。
罗老师给孩子的文言文学习宝典
许多教育专家、学者、教师对文言文学习讳莫如深。不是生拉硬拽地将五四时期“倡导白话、消灭文言”拿出来作托词;就是形而下地将文言文学习功利化。课堂演变为系统的文言知识讲授,异化为枯燥干瘪的文言知识记诵。浑然一体、情趣盎然的文章被讲得支离破碎,如此一来,文言文自然更加让学生敬而远之了。
文言文哪有那么面目可憎
其实,文言本就是我们的语言,并不古老,也没有那么面目可憎。它就活在当下。很多作家的很多作品、生活中的很多耳熟能详、脱口而出的成语诗词,都会呈现文言的样式。文言不仅可以给当下的学生阅读,而且对提升学生语言的典雅、思维的简练、表达方式的意趣都有不可小觑的作用。
中国古代文化经典浩如烟海,当然不是每部文言文作品都可以拿来给孩子玩。罗校长建议:为孩子选择那些贴近日常生活,人世繁华,可能在古人眼中“难登大雅之堂”却生气郁勃的文言作品来阅读。这里面的人物活色生香:有的滑稽、有的吝啬、有的性急……然而他们性格鲜明,读来可亲,想来可爱。他们和我们身边的人一样有不少坏习惯、臭毛病。也正因此,阅读他们,我们会觉得和他们生处同一个世界,同一片土地,见证他们的生活百态。
推荐小学生阅读《世说新语》
小学生第一本可以玩起来的古文书,就是《世说新语》。
文言文没有那么面目可憎,之所以很多孩子对文言文恨直入骨,是因为没有找到学习的路径和方法。
打开《世说新语》,你会发现,文言文距离我们一点也不遥远。学习文言文,如果动不动就跟孩子说有几个代词、几个人称副词……能不难吗?肯定一个头两个大,谁都不喜欢学。
可是如果把古文和孩子的生活结合起来,用起来,就不会难。比如《世说新语》里写的吃甘蔗、吃鸡蛋离孩子们生活很近,所以他们读起来毫不费力。
在罗老师的课堂上,有四五年级学生读了《世说新语》里的十则古文,剩余的课堂时间,孩子们竟然能用文言文写出活色生香的小文章。以下是一位四年级小姑娘课堂创作的古文习作:
金正祺好玩,铃声未响,乃呼十遍:何时下课?师烦躁云:课后清扫茅厕。
小学生阅读文言文七大利器
请收好罗校长送你的玩转小古文七大利器:
借助注释、网络译文
前后联系,适度联想
不断复现,熟读成诵
复述故事,进行表演
多版互文,相互照应
仿说仿写,学以致用
查阅资料,知人论世
罗老师推荐给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更多小古文阅读书单
1、《菜根谭》
2、《围炉夜话》
3、《闲情偶寄》
4、《东坡志林》
5、《容斋随笔》
点击查阅罗老师为小学生精选的十三篇《世说新语》:小学生读了几篇《世说新语》居然学会文言文写作?罗才军的“玩读”小古文太绝了!
言芳老师给孩子的文言文学习宝典
言芳老师名校资深语文名师,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教育硕士,语文学科带头人,20年教龄。自幼热爱古典文学、古诗词,具有深厚的古文功底。致力于中小学的阅读写作及古文读写课程研发。在言芳老师的课堂上,从零基础到自主阅读古诗词、文言文,孩子只需用数周时间,有干货、有趣味、有效果,这是学生家长对言芳老师课堂的评价。
很多家长都很重视孩子学习的关键期,错过了关键期,学起来往往要耗费加倍的时间和精力效果还大打折扣。如果学习文言文有关键期的话,那一定是小学阶段!
旧版的小学语文课本里的文言文几近于无,寥寥几篇《杨氏之子》、《两小儿辩日》等分散在各册之中。可到了初一,教材中文言文的篇目会突然大量增加。对此,很多孩子刚进初中都懵了!语文成绩一落千丈。所以这次新教材调整小学文言文的比例对于小初衔接来说,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在未来的语文考试中,文言文的分数更是占有重要比例。一直以来,中考、高考文言文这块就是拉开语文分数的重要模块。
小学是学好文言文的关键期
作为一个中学语文老师,很有必要提醒一下小学生,文言文在以后的语文考试中,占比越来越大,而且相比作文和现代文来说,它更容易拿分,如果说什么语文还有什么题目可以拿满分,那就是文言文了!
但是恰恰是这一部分能够给自己拿分的题目,成为不少同学眼中的大难点。很多孩子到了初高中,都表示自己完全读不懂文言文,因为他们接触文言文太晚,而且一上来就学的是又长又难的文言文,当然会发懵。
我们经常看到,一些学生到了初一发现不对了,才开始恶补文言文。其实,他们忽略了一个学习文言文的关键期——小学。为什么说小学是孩子学文言文的关键期呢?
教育专家曾有研究证明,10岁至12岁,是孩子学习语言至关重要的阶段,会呈现出超强的学习能力,如果学习恰当,材料丰富,孩子进步会相当快!
一种语言越早接触,越容易接受,何况它是我们母语的根基。当小学中高年级的孩子具备了一定的现代汉语基础后开始全面进行文言文启蒙,这会是孩子一辈子中最适合学习文言文的阶段。
而小学阶段孩子的记忆力是最好的,背过的东西一辈子都难忘记;再加上小学科目少,且没有考试压力,孩子可以以更加有趣的方式展开全面学习。到了初中各种课程增加,孩子带着应试压力再开始啃文言文,怎么可能提的起对文言文的兴趣?没有兴趣的学习肯定是痛苦的!所以,小学阶段才是学习文言文的黄金时期,可惜大部分家长都没有帮孩子好好利用这个时间。
小学生学习文言文,激发兴趣最重要!
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文言文是其中之一。文字洗练、言简意赅,论述精辟是文言文最显著的特点。学习文言文可以提升一个人的阅读能力、理解认知能力、交谈能力等,学习文言文是夯实语言功底的好办法,会让孩子一生受用。但是,很多文言文确实比较晦涩难懂,第一次接触的小学生会有畏难情绪。
所以,想学好文言文第一步就是要激发孩子对文言文的兴趣。如何激发兴趣?首先就是要选择合适的学习材料,如幽默风趣的小故事,符合小学生的口味,易于让孩子接受。
第二步还要把握好尺度。家长和老师没有必要弄得很紧张,给孩子增加一种负担。初中对学生的文言文学习要求是着重背诵和积累,并可以凭借工具书和注释理解文章含义。小学生可以降低要求,运用讨论、表演等有趣的形式学习。比如《世说新语》中有一则《王蓝田性急》的小文中写道:王蓝田性急。尝食鸡子,以箸刺之,不得,便大怒,举以掷地。孩子们读完以后就可以演一演。
总之难度和选材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如果太难,太抽象,太奥涩,孩子学起来就会受打击,让小学生对文言文产生了兴趣,就成功一大半了。
小学阶段小古文学习的重点是积累实词;其次是培养语感,断句技能。
学文言文不求甚解的背诵效果并不好
几年前,家长圈子里流传一种“读经”:要求孩子不求甚解地背诵文言文。事实证明,这种极端、扭曲的学习方法对孩子没有好处。看不懂的文言文,背熟了,还是不懂,如果不会选篇目,效果就更不好了。
家长如果仅仅让孩子背诵,但是如果不知道文言文的常考题型、高频词、高频词常用的意项,缺乏对文言文学习的全盘了解,就会使得学习没有重点,没有方向。所以,建议大家不要用这个“笨”方法学小古文。时间搭进去了,孩子也没学到什么。
小学阶段文言文启蒙的目标有两个,一是希望孩子能流利朗读一些小古文,学会正确断句;第二是希望孩子们能积累文言文常用字词。这样遇到文言文阅读的不害怕、肯读,进入初中一下子接触比较长比较难的文言文能很快适应。重要的是孩子能培养对老祖宗经典文化的兴趣,这会让孩子受用一辈子!
王召强老师复旦大学附属中学语文教师,他作为一名高中语文老师,反观小学文言文学习,也给孩子们提出了不少学习秘籍。
王召强老师给孩子的文言文学习宝典
小学生学习古文或者学习语文,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时期。所以千万不能掉以轻心,以为母语的学习随着年龄的增长,水平自然会水涨船高。其实完全不是这么回事。
小学阶段是儿童语言发育和生长的关键时期,几乎决定了他一生的语言水准。古文这种看似已经逝去的语言,其实就保存在我们的日常言语中,稍加引导,就可以升堂入室。千万不能误以为古文就是死的语言,只能死记硬背。
低年级读古诗词,高年级可以读《论语》
学好文言文非常重要的一个入门读物就是《千家诗》,《千家诗》的编排体例非常有特点。比如一开始选的都是七言绝句,是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编排的。这样的话,学生可以根据他自己的生活节律去背诵这些诗歌。春天的时候就背诵春天的诗,夏天的时候就背诵夏天的诗。这样就跟他直接的生活经验就密切相关了。学生能够记住的往往也是一些跟他的生活经验直接相关的一些诗,有时候他能够脱口而出是因为什么呢?实际上是因为他在现实生活中恰好可以用得上这首诗。
小学生从小开始背古诗词,实际上就是在学文言文。大家不要以为学习文言文就一定要一上来就读那些比较繁复的文章,这是不可能的。有些小学生已经开始读《聊斋志异》这种非常艰涩的书,很快就会知难而退,反而会增加一种畏惧心理。这对于小学生学习古文实际上帮助不大,还是应该从韵文开始读起。
如果大家要读古文,就从读《论语》开始,钱穆先生就认为《论语》应该成为人人必读的书。他曾经写过一本书叫《劝读论语和论语读法》。他就讲《论语》二十篇,大家每周读一篇,很快就可以读完。每个人每年都可以读一遍《论语》。我觉得有些家长可以先从自己读《论语》开始,然后结合自己读《论语》的一些感悟,慢慢地教给自己的孩子,这个并不是很难。直接去读“四书五经”的话,尤其是读《尚书》、《左传》这种文本的话真的太难了!《诗经》还可以读一读。因为里面有一些比较浅显的篇目,其他的经书就太难了!
在小学一、二、三年级可以读一些韵文,就是古诗词,到了四、五年级可以多读一点《论语》作为过渡。
讲故事学文言是非常好的学习途径
小学生学习古文有一个非常好的路径,我把它称之为叫“故事路径”。
程度比较高、学习能力比较强的同学,可以读一点明清小说。
碰到韵文的部分可以跳开,直接去读故事情节。记得小时候非常喜欢听评书节目,广播里一到下午六点钟就开始播放《杨家将》,这种评书对孩子的语感是很有帮助的,我们可以称之为是一种听读。这种听读节目,听几场下来也可以形成良好的语感。
明清小说有些东西可能不适合现在的社会情境,这个问题关系不大,实际上学生的主要兴趣不是背后的观念,而是故事情节引起了他们的兴趣,所以完全可以给小学生读《杨家将》这种类型半文言的文体写的明清通俗小说。
很多现代汉语中的词汇、成语都是从文言文中提炼出来的。我们要善于把这些词语背后的故事教给小学生,告诉他们每个词语是怎么来的。这样语感就会很快提升。
小学生家长还要特别重视成语故事,实际上很多成语在背后都有一些文言小故事。尤其是先秦的寓言故事,现在我们说拔苗助长,过去是说揠苗助长。很多故事都记载在《吕氏春秋》、《韩非子》《庄子》等书中。如果我们把这些文本拿出来,教小学生读一读,背一背,那么对他的帮助会非常大。
-----------------
(本文转载至快微课)
小海豚99元即可轻松学习首必学古诗
小海豚荷叶伞
高效速读高效速记
思维导图
品悟阅读畅写作文
小海豚阅读中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tradexfiles.com/hxjj/6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