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了9月全国中小学三科教材内容大换血,

来自教育部最新要求:

今年9月起,中小学将统一换新教材了!

作为教育改革的标志性学科,中小学语文教材“一纲多本”的时代正式终结。从9月起,全国小学和初中将统一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

如此规定,首先受影响的便是学校教学——不仅要面临40%的全新教学内容,教材中更有一项近乎专为教学设定,那便是:要在教学中落实名著导读。“这是考虑到目前教学普遍存在的读书少的弊病”,负责编写教材的总主编温儒敏解释道。

01

首先来看看到底什么是部编本教材?

所谓"部编本"就是由教育部直接组织编写的教材,除了语文,还有德育和历史。拿现有的语文教材来说,目前编写出版还是"一纲多本",小学有12种版本,初中有8种版本。

那些年,伴随着我们长大的”人教版“语文书封面

02

部编本教材有哪些变化?

根据中央要求,教育部统一组织新编了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教材,将于9月1日启用,全国所有地区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将使用统编教材。那么您知道本次三科课本变化新在哪?小编为您全面介绍,赶紧往下看。

01

“语文”课本新变化

向上滑动阅览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小学语文有古诗文篇,初中语文古诗文选篇篇。选文体裁多样,从《诗经》到清人诗作,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文,均有呈现。二是增设专题栏目。如小学的“日积月累”栏目,安排了楹联、成语、谚语、歇后语、蒙学读物等传统文化内容,初中的“综合性学习”栏目,围绕“友”“信”“和”等传统文化关键词,设计了一系列专题活动。三是大量编选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文。如《纸的发明》《中国石拱桥》》等,赞颂古代劳动人民智慧;《邓稼先》》《黄河颂》等,弘扬爱国敬业、诚实守信、坚忍不拔等中华传统美德。

2、选文的变化

主要以选文来体现。既有反映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革命经历的篇目和他们的作品,也有反映革命英雄人物的篇目,如狼牙山五壮士、江姐、黄继光等。小学教材中有《朱德的扁担》《金色的鱼钩》等革命传统选文约40篇,初中教材中有《纪念白求恩》《回忆我的母亲》等革命传统选文30多篇。同时,指导学生阅读《红星照耀中国》《长征》《红岩》《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红色经典名著。

主要以选文来体现。或者描绘祖国山川的秀美与雄壮,以美丽的景物感染学生,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美丽的小兴安岭》;或者展示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以铿锵的话语激励学生,如《黄河颂》《壶口瀑布》;或者讲述各族人民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守卫祖国海疆的英雄事迹,以感人的故事滋养学生,如《无名岛》《一着惊海天——目击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

3、体系结构的完善

语文教材采取“语文素养”和“人文精神”双线组元的方式编排。以人文主题为线索,统筹安排,有利于发挥语文学科进行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的优势;将语文素养作为另一条线索,精选典范文本,安排必要知识,优化学习策略,有利于促进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发展。

语文教材一至六年级每册6-8个单元,由课文、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等板块组成。每单元3-4篇课文,语文园地包括“日积月累”“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等栏目。七至九年级每册6个单元,包含阅读和写作两大板块,各单元穿插安排“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课外古诗词诵读”等栏目;八至九年级每册设置1个“活动?探究”单元,突出任务性学习理念。

4、小学一年级先认字,再学拼音

过去一年级刚入学的时候,孩子们先学会拼音,才开始识字。而这回的教材“大换血”,顺序完全倒置:把拼音学习推后个把月,先认一些汉字,再学拼音,而且边学拼音边认字。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材共安排了2个识字单元、2个汉语拼音单元和4个课文单元。让孩子们在学习了"天地人"、"口耳目"、"金木水火土"等一些常用字之后,再进行13个课时的汉语拼音系统学习。

02

“历史”课本新变化

向上滑动阅览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主要在中国古代史部分体现,内容涵盖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学、艺术、科技等诸多方面,涉及的历史文化名人40多位,科技文化著作有30多部,使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以及它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

2、革命传统教育

教材系统介绍了中华民族近代斗争史,突出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建立和不断发展的历史,对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以及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决定作用给予了充分叙述,分别介绍了以毛泽东、邓小平等为代表的40多位老一辈革命家,以及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而英勇献身的革命英雄,使学生认识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3、民族团结教育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证。在中国古代史中,揭示出自秦以来中国就是一个不断发展的统一多民族国家。在中国近代史中,反映了中国各民族为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而进行不屈不挠的斗争。在中国现代史中,介绍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实现民族大团结。学生通过历史学习,能够认识到中国各民族在历史发展中有着共同的命运和共同的利益,增强民族凝聚力。

4、国家主权和海洋意识教育

教材十分注重加强国家主权意识和海洋意识教育,以史实为依托,讲述西藏、新疆、台湾及附属岛屿钓鱼岛、南海诸岛等作为我国领土不可分割一部分的历史渊源。

5、国际理解教育

在世界史中,重点介绍了人类文明起源的多源性,各个地区、各主要国家文明发展的不平衡性,世界文化的多元性。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国际意识,以开放的心态和开阔的视野看待世界,吸纳人类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树立热爱和平的观念和忧患意识,强化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逐步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03

“道德与法治”课本新变化

向上滑动阅览

1、结合案例分析,以讲法律规范为主

教材运用案例,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实现由感性到理性,从而达成对法律知识的领悟。选择的案例尽量贴近学生生活,或直接从未成年人的案件中撷取素材,通过这一方式,使学生对于宪法文本做到入脑、入心。

2、以法律知识教育为载体,促进学生法治思维养成与实践能力提升

教材在阐释法律规范的同时,更注重学生法治思维的养成与实践能力的提升。例如,教材在讲国家权力时,强调权力有边界,“法无授权不可为”,在讲公民权利时,同时强调权利义务对等,有利于促进学生法治思维的形成,从而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依法维护自身权利,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培养公共精神。

3、适当渗透道德教育

教材强调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注重以良法善治传导正确的价值导向,把法律的约束力量、底线意识与道德教育的感化力量紧密结合,使学生理解法治的道德底蕴,牢固树立诚信观念、契约精神,尊崇公序良俗,从而实现法治的育人功能。

4、追求内容科学、逻辑严谨与表述生动的统一

教材在坚持内容科学、逻辑严谨的前提下,力求表述生动。例如,教材选取的案例,尽量保留一定的故事情节,讲究叙述方式,使其生动可读;单元、课的导言以散文风格呈现,增强可读性,保持一定情感张力。

5、设计开放的问题情境,培养辩证思维能力

教材一方面强调逻辑严谨、观点科学,另一方面也十分







































北京中科医院是治啥的
北京医院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tradexfiles.com/hxjj/54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