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承人也考核不合格就下岗
苏州历史文化悠久,“非物质文化遗产”数量多、质量高!
目前为止,列入市级名录项、省级名录项、国家级32项、世界级6项!壮哉,我们的大苏州!
如此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每一项都要有“非遗传承人”,
才能保存、延续、发展。
事实上,评选出的“非遗传承人”,
每年能获得一定的“项目资助经费”,
也要承担相应的义务。
学生要考试,公司要考核,
现在的“非遗传承人”也要接受考评。
但是最近公布的结果,好像有些不尽如人意。
苏州不合格传承人公布
连续两次不合格就解雇
去年底,苏州对市级非遗项目传承人进行了考评,目的是为更好的保护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最近公布:泥塑技艺、玄妙观小吃制作技艺、中医儿科、苏州花线制作技艺等8个项目的9位传承人,考评结果“不合格”。
被评估“不合格”的原因有三个
▼▼▼
一是传承人自身意识不强,履行义务不努力;
二是部分传承保护责任单位没能充分为传承人提供条件,导致传承人不能独立履行义务;
三是部分项目濒危情况严重,严重缺少继承人。
今后,苏州将每两年组织一次非遗传承人考评。评估不合格的,两年内不得申请项目资助经费,连续两次不合格的,将被取消传承人资格。——“项目资助经费”可就没了。
每位非遗传承人都不容易,
苏州的做法是不是太苛刻?
看看邻居湖州的南浔区,更严格!
不合格就解雇
《南浔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与管理办法(初稿)》明确提出,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不再是终身称号,将建立“换血”和“退出”机制,对非遗传承人实行绩效考核管理。
传承人不作为或传承工作不到位,将退出代表性传承人名录,甚至取消传承人资格。
传承人最重要的责任与义务,
其实就是把技艺传承下去。
从苏州、湖州南浔区的考核规定可看出,
最关键的考核点,就是要有学徒。
可想而知,如果没有学徒,
非遗传承人水平再高,
将来离世后,技艺如何传承呢?
非遗项目,招收学徒有多难?
可是一项非遗技艺,学徒学艺周期很长,往往需要5-6年左右。过程很枯燥,学徒往往没有耐心,另外还面临收入低等问题。
对非遗技艺,有些人最初很感兴趣,但常常只是一时兴起,真正耐住性子留下来的很少。这也是当下非遗传承的难点。
面对“痛点”,看见君觉得,除了继续扶持优秀非遗传承人,能否对“学徒”也予以一定扶持呢?
文化来源于生活,更好的保护、传承苏州非遗文化,苏州才会更加多姿多彩。
但是,保护不等于“无偿输血”,对非遗传承人打破“铁饭碗”、“终身制”,制度才能更有效果。
对苏州来说,如何赋予这些文化“活化石”更多的时代生命力,能够让它们活在当下、活到未来,真是任重道远!
(素材来源网络)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tradexfiles.com/hxjj/1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