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书记开会专门研究住房租赁市场对房地产影
今天,新浪财经主办的“新浪金麒麟论坛”在北京举办,主题为“思想改变中国”,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杨伟民出席并演讲。
在会议上杨伟民透露,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亲自组织召开会议,专门研究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垃圾分类、废弃物处理、养老院服务质量、规范住房租赁市场、食品安全监管等这些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
房地产思想转变从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习书记提出“房子是用来住,不是用来炒”的这一主导思想之后,中央对于房地产的调控措施有了质的转变。
过去调控房地产用的都是控房价手段,结果造成的结局是房价越控越高,老百姓怨声载道。
现在通过提供租赁房源,让所有人有房住,而不是有住房。这就是下阶段的调控思路。
在这个主导思想下,北上广相继开始探索如何提高租房供应量,在逐渐形成几个思路之后,住建厅也要求全国十二个重点城市展开租房试点。
十九大对于社会矛盾的表述也体现在房地产发展上习主席之所以对于发展租赁市场如此重视,在于住房是民生项目,是老百姓关心的头等大事。这次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而住房矛盾就是经济发展极为不平衡的具体体现,如果任由这种情况发生下去,城市之间房价差距将会日益拉大,大城市内因住房造成的生活成本越发畸高,人口流动严重受阻,城市活力就会明显下降。
正是基于此,促进房地产市场更加重要。发展租房市场作为住房供应体系的重要一部分,而不仅仅是住房供应的补充,显得尤为重要。
发展租赁市场的两个关键点发展住房租赁市场,有两个关键点,一是提高租房供应量。二是实现租售同权,规范租赁市场发展。
一、提高供应量。目前各地积极响应,提高土地供应量是其中的一个重要举措,据报道截至日前,包括北京、上海、广州、天津、杭州、成都等城市共计成交自持和租赁用地超过宗,可提供约万平方米的租赁面积。
除了国有土地通过低价出让给专门发展租赁市场的企业之外,集体土地也是提高租赁住房供应量的一个重要来源。
北京未来五年内大约有0公顷集体土地用于租赁市场。
当市场上有如此众多可以满足不同需要的租赁产品出现的时候,传统的商品房销售概念将会有彻底的改变。
二、实现租售同权,规范租赁市场发展。5月住建部发布关于《住房租赁和销售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的通知。将租赁市场规范化,给大众提供安全可靠便捷的住房,将有法可依。
租赁同权将会是改变住房大众习惯的一个重要保证。
中国有一句老话,叫做家有千金住不过一张床,但是由于外界给这张床增添了太多附属概念,导致了房子并不是用来住的,是用来上学、用来入户、用来讨丈母娘欢心。
尤其是在这些权利之外,住房的投资价值也成为助推房价的重要原因。
因此只有通过大量提供租赁住房,挤掉商品房的投资价值,并且推行严格的租售同权,才能让房子真正回归居住属性。
对于房地产业的影响未来房地产业会有质的改变,大型房企受影响会比较小,甚至还会因此获利,因为未来可售土地会大大减少,会越来越向大型房企集中。
中小房企在未来拿到可售土地的机会将会越来越小,因此一大批中小房企面临着没有土地开发的局面,要么死,要么转型。
在未来,房价因为供应量不足很有可能继续呈现一种缓慢上升的状态,并且保持十年左右的时间。而当十年后,租赁市场形成规范的格局之后,将会形成自有产权房成为高价品,但是大众完全可以选择租房住的局面。
以下为演讲实录:
杨伟民:非常高兴能够再次来到新浪金麒麟论坛。当前,全党、全国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就是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所以借这个机会我也谈谈我个人学习十九大精神的一些体会。
十九大提出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提出分两步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此外,对党和国家各项事业都作出了新部署。所以,新思想、新时代、新矛盾、新目标、新部署,这“五个新”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的重点内容和主要的亮点。它们的内涵十分深刻,逻辑完整、严谨。
其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的十九大的灵魂,是十九大报告的主线。新时代、新矛盾、新目标、新部署,都是依据新思想来展开的,下面我们一一讲讲他们之间逻辑关系。
1关于新思想和新时代
“新时代”这三个字不是随随便便写出来的,新时代有其历史必然性,也就是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带有质的变化的阶段性特征。
但是,更主要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取得了一系列的历史性成就。党的十九大报告列了十个方面,党和国家的事业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有了这些历史性的成就和历史性的变革才迎来了新时代。
过去5年之所以能取得了很多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当然主要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新思想”带来了全党、全国、全社会的深层次的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影响了过去的5年,还将影响今后很长一个时期我国的发展。
比如说在经济发展方面,总书记先后做出“三期叠加”、“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判断。提出新发展理念,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保持战略定力,坚持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这些思想方法,这些重大政策的贯彻落实,保证了我国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
如果没有这些思想的贯彻落实,很难想象我们现在取得的这些经济发展的成就。这些重要思想也端正了各方面的发展理念,转变了经济发展的方式,这将对我国未来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产生长远的、深刻的影响。
大家都知道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又反过来指导实践,“新思想”是在历史性变革中形成的,又有力推动了历史性的变革。新思想带来新变革、新变革迎来新时代,新时代又呼唤新思想,新思想将引领新时代。作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将引领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向更高的阶段迈进。
2关于新思想和新矛盾
新时代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做出新时代的判断必然是社会实践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这种重大变化主要有两个,一个是前面所说的历史性的变革,另一个就是我国社会矛盾的变化。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或者说转化,不是十九大召开这一天才到来的,而是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基础上,逐步转化的。是在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上逐步转化的,当然最近几年的变化尤为明显。
早在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分析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九大趋势性变化时,就指出,“过去我国消费具有明显的模仿型、排浪式特征,现在模仿型、排浪式的消费阶段基本结束,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消费渐成主流”,这是总书记的原话。
最近几年的变化证明了这一点,比如说随着中等收入群体的迅速扩大,对高品质产品的消费迅猛增长。因而才有了近年来大家所知道的海量的海外购,旅游消费迅速增长,仅今年国庆节就有7亿人次出游,对高质量教育和治疗服务的需求迅猛增长,购买国外教育和医疗服务的支出也是迅速地增加。此外,人们对清新空气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对食品的安全性越来越关心,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和对社会事务的参与越来越强烈等等。
另一方面,最近几年我国产能严重过剩尤为明显,不少领域的产能或产量已经达到或接近消费的峰值,这些情况表明,修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表述的时机已经成熟。新矛盾必须用新的思想才能解决,那么总书记关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就是要求我国的发展要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总书记还身体力行亲自组织召开会议,专门研究北方地区清洁取暖、垃圾分类、废弃物处理、资源化、养老院服务质量,规范住房租赁市场、食品安全监管等这些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总书记做这件事就是要给各地区、各部门做出榜样,要求各地区、各部门从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入手,来推动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而不要眼睛只盯住6.5%的增长目标来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思想,就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全面的发展。总书记关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想,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需求,为了供给体系适应不断升级的消费需求。总书记关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思想就是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的需要等等。
总之,新思想就是为了解决新矛盾。需要指出的是,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应该是一个整体,不宜把不平衡与不充分截然分开来推动工作。不平衡的发展肯定就是不充分的,我们说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也就是城市发展得好一些,农村发展差一些,东部地区发展好一些,中西部地区发展差一些,其实这本身就包括了对乡村、对中西部发展不充分的问题。
如果把不平衡、不充分割裂开来,广大的农村很多中西部地区,很多方面都会说自己的这个方面发展是不充分的,那接下来的逻辑可能就会要求加快发展,要投入、要资金、要项目,那就又回到了高增长阶段了,出现了逻辑上的自我否定。所以解决不平衡就是在解决不充分,而不要孤立地谈如何解决不充分的问题。
3关于新思想和新目标
新思想不仅指导过去时的历史性变革,更重要的是要引领未来可能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新时代必然要有新目标、新思想必然描绘新蓝图。解决新矛盾不是短期任务而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课题。新思想必须对未来的发展提出路线图、时间表。新目标大家都已经很清楚了,其实新目标本身就是新思想的重要内涵,新目标之所以新,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明确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及其分两步走的战略目标,这样的一种新目标,完整勾画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
第二把原来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提前了15年,现在是到年就要实现。
第三把第二个百年目标的表述更加完整,增加了美丽,把原来的现代化国家当中的“国家”改成了“强国”。
第四不再提GDP翻番的目标,我觉得这是新中国发展史上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因为,无论是在计划经济时期还是在改革开放以后的历次党代会,当提出新目标的时候,往往伴随着GDP翻番类的目标,这次,不再提GDP翻番的目标,是一个需要极大政治勇气的重大判断,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适应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顺应了我国经济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客观规律。
4关于新思想和新部署
进入新时代提出了新矛盾,明确了新目标,必然要做出一些新的部署,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出了许多新的部署,这里面我仅仅谈谈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当中几点新的部署。
关于经济发展的新部署,最重要的是两点,即高质量发展阶段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高质量发展阶段是对我国经济发展实际的准确判断。过去衡量经济发展,主要是看速度有多快,在新时代,我们仍坚定不移地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但衡量经济发展,将更多地来看质量有多高,再看速度有多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则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新时代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总纲,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必然要求,是从两步走、新目标相衔接的。
因为国家的现代化首先要实现经济的现代化,经济的现代化必须要有现代化的经济体系。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涵要求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讲得已经很清楚了,就是坚持各方针,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坚持一条主线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三个变革就是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要发展四位一体的产业体系,就是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四者要协同。
构建“三个有”的经济体制,就是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这些既是目标导向与两步走的战略目标相衔接,也是问题导向的,是针对当前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提出的。这是关于经济发展的新部署。
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新部署,我觉得有三个亮点值得进展期白殿北京中科白癜风医学研究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tradexfiles.com/hxjj/15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