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标签大换血必须有可追溯电子信息码,
对于农药产品来说,包装和标签犹如脸面,是农药产品信息的载体,也是农药经营者和使用者识别、鉴定假冒伪劣农药的重要依据。
农民在给作物喷施农药的过程中,看的最多的就是农药包装上面的农药标签,如果农药标签不规范,或者农药成分与农药标签中不符,那么就很有可能导致作物减产甚至绝收。但事实上,我国目前农药标签问题突出,不规范情况普遍。
为了规范农药标签和说明书的管理,保证农药使用的安全,近期,农业部发布了《农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6月29日,《农药管理条例》及五个配套规章农药企业培训班上,农业部农药检定所药政处副处长孙艳萍对标签管理办法进行了详细解读。
我国农药标签问题突出
多年来,我国农药标签问题突出,不规范的情况比比皆是。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扩大登记作物(防治对象)和使用范围。如有些企业的农药产品,本来只登记了一两种适用作物或是一两个防治对象,却在标签上标注了多种作物和防治对象。如登记防治对象为稻飞虱,标注可适用于防治蓟马。
登记对象是甜菜夜蛾、小菜蛾,却标示12种害虫的图片
二是突出商品名,弱化通用名,如某草甘膦产品,突出“斩草除根”商品名。有的还宣称他们的产品可“壮苗、治病、增产、青秀”等。让农民以为产品是“灵丹妙药”,能见虫杀虫、见病治病。
三是标签上违规标注夸大其词的广告语。农药标签不能标注任何带有宣传、广告色彩的文字、符号、图案,不能标注企业获奖和荣誉称号。但有些企业还是“全国独家登记”,“中国独家生产”“国际领先技术”等等。
四是傍名牌。有些企业喜欢傍名牌,喜欢把科研机构、国外单位等搬上标签。如标称某某知名公司总经销、总代理等。让农民以为是进口农药,这类产品大多数是假洋鬼子。
五是经销商突出自己公司名称,弱化原生产单位。有一些农药经营者,打着“总经销、总代理”的旗号,衍生生产假冒农药产品。
新标签规定大换血
一、新增“电子信息码”,让农药有自己的“电子身份证”。
《农药管理条例》、《农药标签和说明书管理办法》中,可追溯电子信息码和“限制使用”的相关规定条款为新增的两条重要内容,分别强调农药的可追溯性和使用风险。
《管理办法》第八条规定,农药标签应当标注下列内容:
(一)农药名称、剂型、有效成分及其含量;
(二)农药登记证号、产品质量标准号以及农药生产许可证号;
(三)农药类别及其颜色标志带、产品性能、毒性及其标识;
(四)使用范围、使用方法、剂量、使用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
(五)中毒急救措施;
(六)储存和运输方法;
(七)生产日期、产品批号、质量保证期、净含量;
(八)农药登记证持有人名称及其联系方式;
(九)可追溯电子信息码;
(十)像形图;
(十一)农业部要求标注的其他内容。
其中,管理办法第二十四条要求,可追溯电子信息码应当以鍥涘窛鐧界櫆椋庡尰闄?鍖椾含鐧界櫆椋庢不鐤楀ソ鍖婚櫌
转载请注明:http://www.tradexfiles.com/hxjj/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