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爸新妈十个新生儿九个有黄疸,然而家
十个新生儿九个有黄疸,
可以说,黄疸
是每一个新生儿都绕不过的“小坎”!
所以,宝宝黄疸了怎么办?
一定要照蓝光吗?
要停母乳吗?
带着疑惑和问题,
听听社区母婴员云琦和相关专家的详细解答!
什么是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当血清中胆红素达到5~7毫克/分升时,就可以在新生儿皮肤上见到黄疸,黄疸先在脸部,尤其在鼻子上明显可见,随着黄疸的程度加重,逐渐向躯干四肢发展。新生儿黄疸包括生理性黄疸、病理性黄疸和母乳性黄疸。
新生儿发生黄疸的原因?
(1)新生儿红细胞的量较多,出生后随着肺呼吸的建立,过多的红细胞很快地被破坏,使胆红素增多。
(2)新生儿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摄取胆红素能力不足或酶含量少活性低,使肝脏结合、排泄胆红素减少。
(3)新生儿早期肠道缺乏正常菌群,当胆红素经过肠道时,形成尿胆原较少,胆红素被肠粘膜重吸收。
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的主要区别?生理性黄疸:出生后2-3天出现黄疸,皮肤呈浅黄色,巩膜微带黄色,尿稍黄,无不适表现,第4-6天黄疸最明显。足月儿在出生后第10-14天消退。其属生理现象,一般无需处理,让宝宝多吸吮母乳,促进大小便排出,即可自行消退。
病理性黄疸:一般出现得早,进展快,多由疾病引起。在出生后12-24小时就会出现,或黄疸消退后又复出现。黄疸持续时间长,超过生理性黄疸的时限。
生理性黄疸:面部、颈部皮肤呈浅黄或柠檬色,巩膜微黄,尿黄不染尿布。
病理性黄疸:一般较重,皮肤呈金黄色,四肢、皮肤甚至手心、脚心都黄染,尿染黄尿布,血清胆红素超过了生理性黄疸的数值。
生理性黄疸:一般不超过两周。
病理性黄疸:超过两周,或消退后再次出现。
生理性黄疸:宝宝精神佳,吃奶香,吸吮有力、哭声响亮。
病理性黄疸:表现为精神差,吃奶不香,吸吮时口黏,甚至抽风。
什么是母乳性黄疸?母乳性黄疸:母乳喂养的新生儿,生后1~2天由于母乳喂养奶量不足,可引起胎便排出延迟,肠道回吸收胆红素增多,表现与生理性黄疸相同,只是黄疸程度超过了生理性黄疸。只要早开始喂奶,增加喂奶次数,大便次数增加了,黄疸就可自行消退。
如黄疸持续时间长或较重,手足心已出现明显黄色,但新生儿精神好,吃奶好,体重增长正常,可暂停喂母乳2~3天,用配方奶替代,黄疸可明显消退,以后仍可继续喂母乳。
新生儿黄疸如何治疗?
1.一般治疗
通过增加喂养量,致使排便量增加,才可增加肠道内的胆红素排出量,减少体内胆红素水平,进而达到降低黄疸的效果。
2.光照疗法
是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未结合胆红素经光照后可产生构形异构体、结构异构体和光氧化作用的产物,其中以结构异构体的形成最为重要,它能快速从胆汁和尿液中排泄而不需要通过肝脏代谢,是光疗降低血清总胆红素的主要原因。
目前国内最常用的是蓝光照射。将新生儿卧于光疗箱中,双眼用黑色眼罩保护,以免损伤视网膜,会阴、肛门部用尿布遮盖,其余均裸露。用单面光或双面光照射,持续2~48小时(一般不超过4天),可采用连续或间歇照射的方法,至胆红素下降到7毫克/分升以下即可停止治疗。
3.药物治疗
应用药物减少胆红素的产生,加速胆红素的清除或抑制胆红素的肠肝循环,包括供应白蛋白,纠正代谢性酸中毒,肝酶诱导剂(如苯巴比妥),静脉使用免疫球蛋白。
4.换血疗法
换血能有效地降低胆红素,换出已致敏的红细胞和减轻贫血。但换血需要一定的条件,亦可产生一些不良反应,故应严格掌握指征,一般用于光疗失败时。
5.手术治疗
新生儿重度黄疸,需要接受必要的手术治疗。
治疗黄疸常见三大误区?
1.晒太阳
太阳光直接照射能够帮助退黄,但是效果并不理想,因为日光中蓝色波长光量有限;而且在家中很难做到裸露大面积皮肤接受日光;容易造成紫外线灼伤和受凉感冒,所以不建议用这种“土法”去黄疸了。其实,到医院让宝宝照射蓝光,这是最常用、最简单有效的办法。
2.停母乳
母乳喂养与新生儿黄疸有一定相关性。一种见于出生1周内的孩子,与母乳分泌量少、宝宝摄入不足有关,另外一种见于2周后的宝宝,单纯母乳喂养,除了黄疸,其他没有异常,宝宝停母乳3天,黄疸可明显消退。
很多妈妈担心黄疸的危害,不敢喂宝宝母乳。请爸爸妈妈放心,无论何种情况,黄疸程度达到治疗标准时医生可以采取光疗等安全有效的方法帮助宝宝。母乳是宝宝的最佳食品。
3.口服茵栀黄
在国际的新生儿科学领域里,没有用茵栀黄降黄疸的科学证据;而茵栀黄也没有确切可以降低胆红素达到退黄疸的作用的说明。用茵栀黄口服液给孩子退黄,可能会影响新生儿的消化道功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不良反应,还会促使宝宝肠道微生态平衡失调等。
如果您是新手爸妈,
千万不要错过今晚的
《新爸新妈》↓
转载请注明:http://www.tradexfiles.com/hxjj/1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