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见恨晚的感知论,刷新我们的世界观思
郭向锋
近代以来的西方社会旷日持久的转型、分化倾向,产生了伦理价值的多元化与与层级化乱象;产生了尖锐的阶层、阶级之间的利益冲突;产生了剧烈的民族之间、国家之间、党派之间、宗教之间的利益观念冲突。传统社会既有的文明理念、逻辑、模式和目标远景,开始变得与人类现实生活严重脱节、格格不入。在现代后工业文明时代建立起的各种新理论、新学说、新观念、新思想,全是为物质资源的攫取、私欲的满足、竞争的获胜而无限拓展、多方位渗透的。而在人类环境资源危机、生态危机、生存危急更加凸显的这个时代,这种固化的观念更是变本加利、推波助澜,快速敲响了人类末日的丧钟!这种有形无形的惯性张力,像一张张毒网织就的黑洞,全方位地吞噬着人类的肉体、精神、灵魂,扭曲和异化着人类的一切,包括人性、理性、价值、伦理、道德等等。连由人类本能天然形成的家庭伦理、连接纽带也被利益关系冲击得支离破碎、千疮百孔。人类生存的意义、价值何在?有何幸福愉悦可言?
在当下人类世界处于这种危在旦夕、手足无措的情况下,冲破旧的文明的边界,掀起一次人类头脑风暴,必然是新价值诞生和自我确立的必由之路,历史的、实践的新价值主体由此将获得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崭新的契机。
在这种人类对新文明形态如饥似渴、汲汲以求的背景下,谁能勇立潮头,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谁能为人类指出一条通向开阔领地的生路?
欲带领人类走向希望的康庄大道,必先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建做起。这关涉一种普遍深刻的人类精神生活范式的变革,关系新一轮全球化进程中人类公共性价值的认同与重塑。
任何一种文明都必有其天然的主体,不仅需要智慧、力量、信心、勇气、行动,更需要有悲天悯人、大爱无疆的救世情怀和为全球求长生、为人类图永存、为天下谋幸福的胸襟与气魄、使命与担挡。而这一目标的完成,最为重要的先决条件之一,就是其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等历史性地雄居于人类文明的道德制高点上。
“问苍茫大地,谁主浮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时值崭新的21世纪,由于中国的和平崛起以及日新月异的发展,使其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话语权也随之增强,早已与往昔不可同日而语,真可谓换了人间、焕然一新。国际社会、国际知识界的一些秉持公正态度的专家、学者等有识之士,他们以不同于以往那种对意识形态所持的傲慢与偏见的态度开始正视中国了。这些有识之士达成了空前的共识。他们一致认为:面对与日俱增、不断加深的西方文明危机;面对日落西山、奄奄一息的政治经济危机;面对社会撕裂、冲突剧烈的社会乱象,唯一有能力、有资质充当新文明形态重建的新的合法性主体应当是中国!人类文明的希望在中国!只有中国才能够担负起拯救人类文明、免于人类文明毁灭的重任。
鲁迅先生曾说过:“找出病根,以引起疗救”。要拯救人类现代文明危机,就要认清:人类文明因何弊端和缺陷从而陷入长期性自反性危机失败的根源在哪里?中国在何种价值层面上可以成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合法性主体?中国引领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以何种伦理逻辑、何种新的范型、何种基本立场区别于西方现代文明形态而又能融入其合理要素引领世界文明?如何在不压制、不取代西方现行的文化文明传统
的形式下,以人类文明新的形态基本要素、核心内容、逻辑结构实现对西方文明的大换血?以消除西方现代文明政治价值取向上的狭隘的民族国家利益本位;逻辑起点上的极端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的文化信念;现实生活中宣称的个人利益最大化处世原则等等理念,及由此在实践基础上产生的依靠自身文明根本无法克服的综合征。
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崇尚天人合一的天道文化传统,就有叩问苍穹、追求真理的自强不息的探索精神,古今圣贤一直孜孜以求宇宙天理,并把追寻道德境界和圣贤境界视为人生之圭臬。每遇人类社会劫难,必然会有救世高人彰显,他们以自己对宇宙、社会、生命、人性的直觉洞察和智慧观照演绎全新的文明思想价值观,以期从根本上改变人类岌岌可危的命运。
王建平先生的感知论正是在这一时代大背景下郑重诞生的!是应运而生?还是应劫而生?大家不言自明。相信读了全套感知论的人,阅读每篇文章的字里行间,都会为王先生那种悲悯苍生的救世情怀所感动,都会为他那深刻的剖析和智慧的构想而击节称赏,并得到明白晓畅、拨云见日的生动启示。
王建平先生的感知论首先从存在目的上寻找存在的根据。因为存在必有目的,目的决定着存在的形态和存在的过程,而目的的缺失即意味着存在的混乱和过程的无序。唯物论将人和世界分了开来并各自存在,这就造成了人与世界的疏离,形成了左手和右手之间的矛盾冲突,这种对人和世界的误解,正是人类苦难深重的根源。对于存在目的,感知论作者大胆宣示:世界存在的根源在于我们的感知意识,我们存在的根源在于感知世界的形态。存在就是在感知!愉悦就是我们的终极目标!愉悦是什么?愉悦就是活跃的、有序的、稳定的存在正被感知,感知主体获得的信息就呈现为愉悦。愉悦是我们的精神性命名,其实本质就是良好的感知互动。
当感知体与被感知体在良好的互动状态下运行,其存在态就体现为愉悦。作为感知体的生物们无不在寻求着愉悦感知的最大化,而存在的最佳状态就是愉悦的互动。存在的理想状态就是我们需要的最大限度的愉悦。其实,无论我们做出了什么,一切的行为内容都是为了获得最终的愉悦。如果我们反过来用愉悦不愉悦来检验我们的行为过程,一切的是非对错立即水落石出,任人将复杂的理论与行为演绎成什么模样,最终能否使人感知到愉悦就是唯一的检验标准。感知理论意在取消生命观对人和生物的解释,用感知原理重新解释生物与人的存在,消除原有生命个体的独立性伦理,建立感知体的感知共同性即感知共体,而共同感知正是生物及人类的存在目的。这一石破天惊的重大发现,结束了此前人为生存而生存的无目的状态,实现了全人类统一于感知愉悦的可能性。使世人知道:世界是感知的,世界是我们感知的呈现和表达。这就是一种全新的文明世界观!
在感知论中,人类文明的病根找到了,人类文明原动力找到了,人类文明存在的伦理逻辑找到了,人类文明的终极价值找到了。人类抛弃旧文明、重建新文明金规玉律找到了!人类文明的新世界即将到来!人类世界将进入新的纪元,谱写历史的新篇章!
当你在明晰了本书的玄机得到彻天彻地的顿悟后,你就获得了自我解脱的契机,获得了回归人类本性的秘藉,由自我意识体走向感知体和共同感知体。这时候你可以自豪地宣告:"吾心即宇宙”!“宇宙就在我心中"!为了自己的幸福愉悦,请读感知论吧!为了人类的共体福祉,请传播感知论吧!在这里,你失去的只是自我、自私的枷锁,而你获得的将是东风万里、光芒万丈的新世界!
转载请注明:http://www.tradexfiles.com/hxgc/9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