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圈大动荡时代来了高管大换血价格疯狂降
作者
麦卡
编辑
周烨
年已过半,汽车市场的“内卷化”仍在不断加剧。无论是实力强劲的“蔚小理”,还是处于全面电动化转型阶段的传统车企,都难以幸免。
一场激烈起伏的价格战,已经在汽车圈延续了近半年。号角声是特斯拉吹响的,但战局的态势,少不了各大车企的助推。
在牺牲利润、换取销量的决心下,不少车企将部分车型的售价下调约5万元,挤进了20万元或0万元的价格区间,竞争变得异常激烈起来。
这其中,包括曾经减产也要保价的BBA,最终迫于形势开始降价,而此前宣称不会降价的蔚来,也于近期宣布全系大降价。
对于价格战带来的影响,理想汽车CEO李想在社交平台发文提及,如果理想L9、L8、L7三款车的总销量下降到五六千辆/月,理想汽车的整车毛利率就会变成负数。
他认为,车企更容易出问题的地方,不是成本而是销量,汽车这个行业的属性,对规模的要求太苛刻了。
行业对销量、规模的追求,除了让车企卷入降价潮外,它们也不得不加入组织架构调整、高管换血的大军之中。
仅在5、6两个月,便有十余家车企发生高管人事变动,包括董事会、掌舵者的调整,产品、营销、供应链等各个重要业务线岗位的换帅。
与此同时,市场上已经有不少造车新势力陷入生存危机,包括威马、爱驰、天际等,或停工停产,或欠薪裁员。市场里的上游供应商也难免被波及,纷纷陷入经济困境。
新能源市场的角逐赛从未像今天这样露出狰狞的一面,置身于其中的每个企业却没有了选择的权利,只能在大动荡时代里争取不被抛弃。
1、车企高管频繁变动,原因各有不同年以来,车企密集换帅,高管动荡的戏码持续上演。
6月日,据6氪报道,小米汽车的汽车供应链不再是老将李肖爽负责,而是由汽车部副总裁黄振宇兼任,直接向汽车部CEO雷军汇报。黄振宇曾是全球供应商麦格纳中国区副总裁,参与过北汽新能源和麦格纳合资合作的首款车型的生产。
对于当下小米汽车而言,交付量成为最重要的考量指标。小米汽车在去年底开始冬测,计划今年一季度正式量产。当下的调整,都是为了保证供应链这一造车关键环节的运行顺畅。
不过,更多新势力车企的内部变革,指向的是提振销量。
近两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走低,车企销量承压。为此,从产品、营销系统到销售体系,车企内部都将经历新一轮的调整,其中也包括任用更多相应的高管人才。
早在2年下半年,包括小鹏汽车、北汽蓝谷、长安汽车等车企,都曾经历换帅风波,换帅原因都与销量难题密切相关。
彼时G9发布会的事故,给小鹏的发展造成不小的负面影响,整体业绩提升乏力,随后何小鹏发起了组织架构调整,多名核心高管离职。
其中包括动力总成副总裁刘明辉,和首席人才官兼销售副总裁廖清。两者此前都是向小鹏汽车董事长兼CEO何小鹏汇报的副总。另外,小鹏汽车两名核心创始成员,夏珩和何涛的去向未知,仍处于将离职状态。
小鹏G9,图/小鹏汽车
转载请注明:http://www.tradexfiles.com/hxgc/88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