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材大换血如果你以为换的只是
中小学语文教材大换血,已然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但是,你知道教材为什么要换吗?换了什么吗?换了之后,会对家长辅导、老师教学以及各类升学考试等,产生什么重要影响吗?如果你天真地以为换的仅仅是课本,那就大错特错了!
重点说说语文教材变了什么?
先学汉字,再学拼音。打乱以往先学拼音再记汉字的习惯,先学一个月左右的常用的汉字,然后,再开始拼音的学习,学拼音时也是边学拼音边记汉字。
古诗文比例大幅增加。增加后,小学六个年级共计篇古诗文,占总文章数的30%,而且是,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安排诗歌的学习;初中,共计篇古诗文,占文章总数的51.7%。古诗文体裁样式丰富,从古风、民歌到律诗、绝句再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明清小品文,应有尽有,文质兼美。
更加重视阅读。新教材提倡“1+X”的阅读模式,课本上一篇教读课文,随后会有自读课文,单元后会有名著导读,将阅读有课内延伸到课外,重视学生的自我阅读体验。小学一年级就安排了“和家长一起读”栏目。
为什么变?家长、老师如何应对?对升学考试有哪些影响?
先学汉字再学拼音,更符合语文学习规律,能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毕竟,我们是中国人,我们一生下来首先接触的就是汉字,有亲切感。学拼音只是学习汉字的拐杖,是工具,而不是目的。我们家长在辅导孩子作业的时候,教师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把握拼音和汉字的关系,不要做出力不讨好的事,否则,就会舍本逐末,事倍功半,甚至,伤了孩子的学习积极性。
古诗文百年来最多,传统文化气息浓厚
古诗文比例历史性增加,是为了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时,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找了一个上佳的载体。作为家长和老师,一定要站在这样的高度去认识,学习古诗文就是在传承发扬优秀传统文化,传播古诗文就是在宣传核心价值观,古诗文的学习要从娃娃抓起,因为,在教材中的这些个变化,将来都会落实到考试中的。当然,学习古诗文,在不同的年龄段有不同的方法。在小学阶段,让学生们朗诵就可以了,主要是培养古诗词的韵律感,至于那些古诗词里抒发的情感,要等到上高中时再让学生鉴赏评价。
提倡个性化阅读,读整本书
新教材更加重视阅读,这是语文教学纠偏的一个表现。各级各类升学考试,作为指挥棒,正在改变这一现状。北京率先做出了改变,年高考就把《平凡的世界》《老人与海》等中外名著,列入了考查范围。过去语文学习太功利了,以为课堂上分析几篇课文,课下做一定量的习题就能学会语文。诸不知,语文学习是一个缓慢而又优雅的过程,题海战术是不成的,那非要大量的阅读积淀不可。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对整本书,不知不觉间,你就会像蜗牛爬金字塔一样,到达语文素养的金字塔顶。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tradexfiles.com/hxgc/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