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疸需要警惕吗
很多小朋友出生后会出现黄疸,那么黄疸需要警惕吗?会有什么后果?
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时期,由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而出现以皮肤、黏膜及巩膜黄染为特征的病症,是新生儿中最常见的临床问题。本病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生理性黄疸是指单纯因胆红素代谢特点引起的暂时性黄疸,在出生后2~3天出现,4~6天达到高峰,7~10天消退,早产儿持续时间较长,除有轻微食欲不振外,无其他临床症状。若生后24小时即出现黄疸,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超过5mg/dl或每小时0.5mg/dl;持续时间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仍不退,甚至继续加深加重或消退后重复出现或生后一周至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均为病理性黄疸,又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导致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原因主要有感染、早产、溶血、头颅血肿、窒息、遗传代谢病等。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有何危险“小宝宝一个人住院照蓝光很遭罪,想起我就后悔。因为照蓝光,母乳喂养也中断了。”一些家长往往坚决不让孩子住院照蓝光治疗黄疸。
其实这样是不对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若控制不佳,当血清胆红素重度升高或同时存在高危因素时,可使未结合胆红素透过血脑屏障入脑,导致胆红素脑病:
1.急性胆红素脑病:胆红素神经毒性所致的急性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早期表现为肌张力减低、嗜睡、尖声哭、吸吮差,而后出现肌张力增高,角弓反张,激惹,发热,惊厥,严重者可致死亡。
2.核黄疸:指出生数周以后出现的胆红素神经毒性作用所引起的慢性、永久性损害及后遗症,包括锥体外系运动障碍、感觉神经性听力丧失、眼球运动障碍和智力发育异常。
医院儿一病区陈青副主任医师解说到“当孩子慢慢成长起来,家长发现孩子比同龄孩子运动发育滞后(抬头不稳、不懂站立、甚至不懂走路)、智力发育迟缓(不懂叫爸爸妈妈、不懂学说话)的时候,再来治疗,代价就非常大了,损伤发现越晚,治愈的几率就越微小,治疗的费用也会更昂贵。”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何治疗1.光疗
是降低血清未结合胆红素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未结合胆红素经光照后可产生构形异构体、结构异构体和光氧化作用的产物,其中以结构异构体的形成最为重要,它能快速从胆汁和尿液中排泄而不需要通过肝脏代谢,是光疗降低血清总胆红素的主要原因。
目前国内最常用的是蓝光照射。将新生儿卧于光疗箱中,双眼用黑色眼罩保护,以免损伤视网膜,会阴、肛门部用尿布遮盖,其余均裸露。用单面光或双面光照射,持续12~24小时。
图片来源于网络
2.换血疗法
换血能有效地降低胆红素,换出已致敏的红细胞和减轻贫血。但换血需要一定的条件,亦可产生一些不良反应,故应严格掌握指征,一般用于光疗失败或者胆红素数值非常之高达到换血危机数值时。
↑↑正在接受换血治疗的孩子,多可怜啊。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光疗副作用?蓝光治疗(简称光疗)是治疗新生儿黄疸的重要措施,具有效果快,经济,安全性好,副作用少的特点。临床应用非常普遍。未结合胆红素通过蓝光照射后发生了结构的变化,从而不需要肝脏代谢,而可以直接从大便或尿中排出。所以光疗仅适用于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的治疗。有些父母看到宝宝在光疗箱中哭闹很心疼,非常担心副作用,其实不然,光疗实际很安全,极少数几率并发:低热、轻微腹泻、皮肤干燥、皮疹、“青铜症”,但无严重不良后果,这些副作用在停止治疗后就可以消失。
图片来源于网络
退黄中药外洗我们儿一病区作为新生儿的护航使者,在光疗的同时,还有浓厚的中医特色治疗——退黄中药外洗。
新生儿皮肤娇嫩,对皮肤上外涂的药物,成人的吸收率为4%~5%,但婴幼儿的吸收率高达60%~70%,通过专业的中医辩证用药,严格控制方药用药、药量,通过精心熬制后,在保暖设施充足的药浴间里,由专业的新生儿护士对孩子进行一对一药浴护理。
因为增加了退黄中药外洗的疗效,缩短了治疗黄疸的时间,降低血胆红素水平,重复光疗率减少。促进了新生儿黄疸的消退,减低了患儿父母的紧张情绪,降低核黄疸风险及新生儿穿刺治疗的痛苦。治疗效果明显,取得家属高度认可的良好口碑。
写在末尾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就能大大减少胆红素脑病、核黄疸等危重并发症的发生。所以家长们必须明白,照蓝光等退黄治疗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核黄疸发生后追悔莫及,一个原本美好的家庭从此破灭,那时候再也没有后悔药用了!
我们梧州市医院儿一病区全体医务人员衷心祝愿每一个小宝宝都健康快乐的成长!
点击查看医院儿一病区医师门诊、急诊坐诊时刻表
点击查看春季儿科常见传染病的小知识
点击了解什么是“蚕豆病”
点击上方蓝色字体,查看往期文章
15
医院儿一病区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tradexfiles.com/hxgc/34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