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一孕妇病危输2万多毫升血奇迹生还,
反映最现实问题,揭露最真实人性;报道最热门政商资讯,挖掘最惊人幕后。每日精彩尽在“陕西信息平台
昨天下午,再见张女士时,她仿佛换了一个人,面色红润,神采奕奕,正笑着和家人聊天,张罗着出院,一点也看不出就在前不久,她曾数次病危,经历死亡的重重威胁。
时间拨回到11月3日。
家住南二十里铺的张女士妊娠6月有余,当晚11点多,她在家中抱小孩时,突发腹痛,当晚家中只有她和弟弟两个大人,两人以为使错了劲休息一下就好,结果没想到到后半夜腹痛越发严重,直到在家晕倒才匆忙就医。
经急诊检查发现患者腹腔大量积液、中期妊娠、胎死宫内,心率、血压异常,入院不久便休克。由于患者情况危急,医院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开通绿色通道将患者直接送达手术室,同时通知妇产科和普外科专家紧急赶往手术室会诊。
宫角妊娠破裂大出血经历两次手术
当晚,专家急诊剖腹探查后,确诊患者为子宫破裂致失血性休克。为第一时间挽救生命,妇产科一病区副主任张福梅主任医师争分多秒为患者实施了急诊剖宫产术、死胎取出术和子宫破裂修补术(考虑患者年轻保子宫),术后转入重症医学科监护治疗。由于严重的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术后大量渗液,生命垂危。3天后,全院病例大讨论,在征得家属同意后,决定由妇产科一病区主任李春芳主任医师为患者行子宫次全切手术,阻断渗血的血管,患者的病情逐渐好转。
“这名患者属于宫角妊娠破裂出血。由于宫角部肌肉组织薄,又是子宫血管与卵巢动静脉及输卵管血管吻合处,血供十分丰富,同时胎盘又附着在此异常位置,随着胎儿的生长宫角部组织越来越薄,一旦破裂,出血是非常凶险的。”李春芳主任介绍说。
她讲,一般宫角妊娠的结局有3种,第一种是自然流产;第二种是向宫角外生长,一般在妊娠8到12周破裂;第三种是向宫腔方向生长,有的可以妊娠到足月。该名患者属于第二种情况,但又极为罕见地在妊娠6个多月破裂,因此更加增添了疾病的凶险程度。
凝血障碍最严重时全身的“孔”都在出血
“当时医生跟我们谈了几次话,我们就知道她可能活不了了,但没想到专家们最后把她救活了。”回忆起救治过程,家属觉得庆幸又后怕。
“这个病人主要是凝血功能比较差,第一次术后住到我们科,状态就持续恶化,出现了DIC症状,最严重的时候胃管、切口乃至身体上输液的针孔都在渗血,最多的一天引流管引流出的血性液体就多达ml毫升。”重症医学科主任魏亚强讲道。
魏主任介绍,DIC是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一种临床病理综合征。容易导致组织和器官损伤,同时引起全身性出血倾向。在DIC已被启动的患者中引起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是死亡的主要原因,致死率高达31%~80%。
为了全力抢救患者,魏主任和辛田田等参与抢救的同事几乎吃住在科里,积极给予输血、抗凝血、呼吸机辅助通气等对症治疗,保护器官功能,同时进行24小时心电及血氧饱和度检测,给予一级护理,术前术后全程保障患者的生命支持。
输血2万多毫升全身换血5次
张女士最终获救,血液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般来讲,一个人血液的总量约占体重的7%—8%,大约是~ml,按张女士的体重算,她全身的血量大约在毫升。
“此次抢救先后为她输入了70个单位血小板、ml血浆、60个单位红细胞,89个单位冷沉淀,合计输血量达毫升,相当于全身换了5遍血。”输血科副主任吕建春介绍说。
吕建春是当晚输血科的二线值班医生,当时他正在家休息,接到电话后火速赶来,帮助一线人员配血、发血。丰富成熟的配血经验让他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做出正确判断,不到半小时就完成了配血并送达手术室,有力地保障了患者第一次手术多毫升的用血量。
由于用血量大,输血科主任祁红英全程积极与延安市中心血站负责人联系,先后派出3位副班医生,累计十余次到血站取血。同时积极动员患者家属和医护人员义务献血,及时地保证了患者的用血需求。
“我们这样多次、每次少量的取血,就是为了保证血液资源的科学、规范、合理利用,在为这名患者提供足够用血的同时,也保证其他患者的用血,确保每一滴血最大限度地发挥它的价值。”祁主任说。
7个科室十余位专家会诊多学科协作联合抢救
“这名患者是宫角中期妊娠破裂大出血并伴有凝血功能紊乱、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病情又急又重,面对这样一个病人,我们当时就立即启动了多学科联合会诊机制,组织骨干队伍,同时邀请了在院的中国医科大学帮扶教授参与抢救,来确保她的治疗效果。”医院业务副院长武治东介绍说。
经了解,此次抢救过程中,医院成立了以副院长武治东为首,重症医学科、妇产科一病区、输血科、普外科等4个科室骨干专家组成的抢救组;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肾内科等科室全程保障;医务科全力配合、积极协调;同时,中国医科大学妇产科专家郝凤英教授、重症医学科吴琼教授、普外科专家孙文郁教授三位教授也积极参与抢救、指导治疗。前后进行了3次全院病例大讨论,对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了严密论证、科学评估。
该例患者的成功救治,医院成熟的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能力。医院科学、规范的多学科联合救治机制大大地提高了抢救效率和质量,可以说,在这场生命争夺赛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真的特别感谢咱们医院的专家们,用你们精湛的医术救了我的命,我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历经了生死考验的张女士,人生重启,脸上也露出了这场劫难后的第一个笑容。
来源:医院
看到的,也许正是别人所需要的!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tradexfiles.com/hxgc/17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