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祁钰病重后,于谦请求册立太子,朱祁镇奸

“你这个被说是坏蛋的大臣,你到底有啥功劳啊?”听到这话,又给人扣上这么个大帽子,这位朝廷里的老臣心里头冷得跟冰窖似的。但他呢,愣是一句话都没为自己辩解。

最后,刽子手一挥刀,那位官员就冤屈地断了气。就连跟着来保护他的锦衣卫,看到这场面心里都直发酸。这么一个忠心耿耿的大臣,最后竟然落到这步田地,真是让人心里透凉。

皇家里的人天生心硬,这是从娘胎里带出来的。为了保住自己的宝座,他们连忠心耿耿的大臣和勇猛的将领都不放过,这样一来,他们的位置不光坐得更稳了,听起来也更有道理了。

那么,到底是谁错杀了那位忠臣,成了这残忍的凶手?而那位不幸的忠臣,他又究竟是谁,为何不仅含冤而死,还被扣上了奸臣的恶名?他生前到底有没有立下过什么功劳呢?

这毫无疑问,他确实立下不少功劳,但在那些别有用心的人看来,这些功劳对他来说,就是登上皇位路上最大的绊脚石。

这个人就是于谦,他帮过明朝的四位皇帝,可以说是朝廷里的老资格了,这足以看出他对明朝皇帝有多忠心。但奇怪的是,他为啥会被说成是“坏蛋臣子”呢?

说白了,他就是碍着别人的道了,给人找了个莫须有的罪名。至于说于谦碍着谁的道了,瞅瞅他最后那下场,明摆着是挡了明英宗的道儿。这中间具体是咋回事呢?

于谦他们家啊,世世代代都在给大明朝效力。他们老家在考城,说起来于谦的太爷爷于伯汉,一开始是在山西生活的,后来才搬到了苏州。再往上数,高祖于夔在元朝就当过官,还有于谦的曾曾祖父于九思,也在杭州路做过大总管呢。

后来,于谦他们一家搬到了杭州钱塘县的太平里住。根据历史记载,咱们可以说于谦是浙江钱塘人。他爷爷在明洪武年间当过工部主事,而他老爸于彦昭呢,就在钱塘过着隐居生活,一直没去做官。

于彦昭算是于家唯一一个没走上当官这条路的人,但这对于谦来说根本不算啥。小时候的于谦,就特别佩服文天祥那股子气节,直接就把他当成了自己的榜样。他还把文天祥的画像挂在座位旁边,这么多年来,那份崇拜和尊敬的心一直没变过。

于谦小时候,大概七岁那会儿,有个和尚瞧见过他,一看他的长相就愣住了,直说:“这孩子以后能当个大官,拯救国家呢!”谁成想,和尚那会儿随口一说,结果还真说中了。

于谦八岁那会儿,穿着一身红艳艳的衣服,骑着马到处溜达,玩得可欢了。隔壁的老爷爷看着好玩,就逗他说:“小红孩儿,骑着黑马来逛大街啦!”于谦脑子转得快,立马回嘴:“您才是看错了,我这是赤帝子的装扮,正要斩白蛇于路中呢!”

上下对子配得相当到位,真的挺有那股子不凡的气派。想想看,这少年现在就这么厉害,以后肯定能干出一番大事业。

于谦小时候就特别用工读书,心里怀揣着大梦想,他把文天祥当成自己的人生导师,时刻提醒自己得努力往前冲。他还特地跑到书斋,写了两句话来夸赞文天祥,以此激励自己。

于谦凭借着那股子努力向上的劲儿,最终成功考上了辛丑科的进士,开始了他的当官之路。不过倒霉的是,他刚好碰上个朝廷不太平的时候。

宣德元年那会儿,汉王朱高煦在乐安州打算起兵造反。那会儿,于谦跟着明宣宗去打仗,他还当了个御史的官儿。就这么一直打到朱高煦认输投降,明宣宗就让于谦把朱高煦干的那些坏事儿一五一十地说出来。

于谦能那么严厉地说出那些话,很明显他在官场上进步神速,现在已经是个能自己挑大梁的人物了。

朱高煦这家伙,因为捣乱犯上,被于谦这个御史一顿猛批。他被骂得完全抬不起头,只能趴在地上,浑身哆嗦个不停,嘴里一直嚷嚷着自己罪该万死。

朱高煦这番举动,让明英宗相当高兴,同时心里也对于谦暗暗叫好。等这事儿了结,明英宗就把于谦打发到了江西,让他去纠正了不少冤枉案子。

这么个满心都是国家和百姓的好官,咋就成了后人嘴里的“坏蛋”呢?明宣宗一走,明英宗就当上了皇帝,打那以后,明朝就一点点走了下坡路。

在正统年间,朝廷的头等大事一开始是由张氏,还有杨士奇、杨荣、杨溥这几个人掌管的,他们延续了之前的政策。那时候,于谦也得到了“三杨”的赏识。

可“三杨”一走,朝廷里头的风向立马就变了,大权被宦官王振给攥住了,明朝这下子又掉进了漩涡里头,危机四伏。

那时候,朝廷里的官员们瞅见形势不对头,都抢着去巴结王振,但于谦这家伙偏偏就不跟大家伙儿凑一块儿,愣是一股清流。结果呢,就因为这,他被王振给挤兑得不轻。

于谦曾经想给朝廷推荐几个能人,但王振在背后使绊子,还偷偷让通政史李锡去告于谦的黑状。告状的理由也是瞎编的,就是说于谦想推举别人,其实是想自己上位。

于谦遭了冤枉,被判了死刑,关进大牢三个月。不过,于谦在老百姓心里威望高,这事儿传开后,大家气得不行,民怨四起。老百姓硬是让王振低了头,将于谦的刑罚改成了去大理寺当少卿。

但是,当山西、河南那边的官员和老百姓听到这事儿后,大都持反对意见,他们接连上书请求让于谦继续留在原岗位上。这么做,明摆着是给王振施加压力。结果呢,王振没办法,只好又被推上巡抚的位置。

于谦又一次得到了朝廷的重用,当上了兵部左侍郎。不过,没多久又出了一档子事儿,这事儿直接把于谦给坑惨了,让他陷入了无法翻身的境地。

后来发生的那个大事儿,就是“土木堡之变”。明英宗一心想要证明自己,居然带着大军亲自去打仗,结果没想到,被敌人给抓走了。皇帝被俘这事儿,对大明王朝来说,简直就是动摇了国家的根基。

可就在这时,于谦挺身而出,扶持朱祁钰坐上了皇位。这样一来,明朝就躲过了敌人的威胁,而朱祁钰能顺利成为皇帝,那绝对是于谦的大功劳。

可就在明英宗被抓走当俘虏一年后,于谦琢磨着得派人把他给接回来。但一个国家咋能有两个皇帝呢?于谦就想了个法子,打算让明英宗当个太上皇。可这一招,也为他后来倒霉埋下了根儿。

朱祁钰去世后,局势大变,发生了夺门事件,明英宗重新坐上了皇位。他一上台,就开始对朝廷大臣进行大换血。于谦呢,被安了个谋反的帽子,直接被定了死罪。

说实话,这事儿明摆着,明英宗有点过河拆桥的意思。要不是于谦力挽狂澜,朱祁镇恐怕还在敌人窝里呢。不管最后是朱祁钰坐上龙椅,还是朱祁镇复位,对于谦来说,其实都没啥差别,他都是功臣。

说到底,他在那段日子里可是帮了大忙的。从公的角度讲,于谦是为了大明王朝,可要是从私人的角度看,他倒是得罪了两个家伙。

从决定支持朱祁钰当皇帝那会儿,朱祁钰和朱祁镇就成了对头。后来又把朱祁镇给接了回来,这样一来,朱祁钰的皇位就更不稳了。所以,在于谦看朱祁钰身体快不行的时候,他就赶紧立了个太子。

然而,当朱祁钰离世后,那本该顺理成章传给他儿子的皇位,却让朱祁镇给抢去了。这事儿吧,说起来真不太对劲。虽说以前皇位是朱祁镇的,但现在他突然搞政变,自己坐上了龙椅,总觉得不那么光彩。

尽管朱祁镇心里清楚于谦是个忠心耿耿的大臣,下不去手杀他,可身旁的人却不停劝说他:“你要是不除掉于谦,你起兵的理由是啥呢?”于是,他们就给于谦安上了一个反叛的罪名。

直接问他:“你这个坏蛋,到底有啥贡献?”就这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把于谦做的所有好事都给抹杀了,最后于谦冤枉地死了。

后来明英宗走了,他的儿子给于谦翻了案,总算是让于谦的冤屈得到了洗刷。可就算这样,也没法让于谦再活过来了。土木堡之变,那可是明朝从兴盛到衰败的一个大转折啊。

#图文打卡计划#

转载请注明:http://www.tradexfiles.com/hxgc/104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