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大换血和多次输血,腾冲一罕见熊猫血
“出院4天了,我儿子恢复得越来越好,食量也明显增加了。真的是太感谢你们了,是你们精湛的医术和勇于担当的态度给了他第二次生命。”2月29日,家住腾冲市的刘女士(化名)一医院新生儿科主治医师杨琨发来她儿子健康状况好转的消息。
一个月前,刘女士的儿子小阳阳(化名)在出生时因出现重度溶血,一度生命垂危,急需换血和输血。要命的是,刘女士的血型为被称为“熊猫血”的Rh阴性血,当地没有血源。危急时刻,医院医院、保山市中心血站展开联动,通过急救、转诊等一系列紧急运作,成功为小阳阳打开了一条救治生命的“绿色通道”。
多方联动
“聂主任,我院现有一名因‘胎儿宫内窘迫’紧急剖宫产的早医院!具体情况是这样……”2月1日深夜,医院新生儿科主任聂潘荣接到了来自医院新生儿科的一个紧急求助电话。在电话中,该院医生介绍,当天下午6时许,在该院出生的一名患儿病情危重,急需换血和输血等方面的救治。但由于患儿母亲为Rh阴性血,当地并无血源,急需转诊治疗。
通过沟通,聂潘荣了解到,患儿出生后出现了重度窒息、全身水肿、重度贫血、黄疸等症状,并且床旁X片显示左肺发育不良,虽然医院采取了气管插管有创呼吸机辅助呼吸等急救措施,患儿生命体征暂时稳定,医院无Rh阴性血,急需转诊。
“好的,请做好转出准备,我们半小时内出发!”聂潘荣随即联系了车队。时间就是生命,装有移动“NICU”的救护车在接到任医院。“患儿溶血,意味着母亲特殊血液中的抗体进入新生儿体内发生免疫反应,破坏了新生儿的红细胞,属于高危的新生儿急症,需要紧急输血和换血治疗,否则极有可能导致新生儿贫血、水肿,胆红素脑病、心衰甚至死亡。”聂潘荣向负责接运患儿的新生儿科主治医生杨琨介绍了病情,叮嘱他们在途中一定要注意观察患儿的生命体征。
情况危急,与新生儿科一同打响“生命保卫战”的,还有医院药剂科、输血科以及保山市中心血站。药剂科为患儿开通了绿色通道提供免疫球蛋白,输血科则第一时间为患儿寻找“救命的血液”。患儿的主管医师、新生儿科主治医师杨琨回忆起当时的情况,说道:“当时输血科也没有此类特殊血液的库存,联系了保山市中心血站后,被告知血站只有Rh全血。在中心血站的大力支持下,输血科立即安排人员取血、洗涤血液,经过两个小时的准备,输血科于凌晨3时备好血液,保证患儿入院即可取血治疗。”
应急供血
据保山市中心血站副站长李维锦介绍,2月1日晚,血站接到医院电话,一名新生患儿急需O型Rh阴性血液进行救治,接到求助电话后,血站立即启动应急供血预案,准备供血。
“我们立即通知成分科紧急到岗制备,通知供血科即刻将血液交付血站成分科。超低温保存的血液通过振荡、水浴的方式解冻冰冻红细胞,利用全自动红细胞处理仪去甘油处理。”李维锦介绍,经过2小时的不间断操作,血液成分于第一时间发送至医院,为救治患儿做好了准备。“当天我们共计提供了血液3单位,血浆毫升。同时,通过保山血站Rh阴性血
转载请注明:http://www.tradexfiles.com/hxgc/10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