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背后的女人

中医治疗白癜风 http://m.39.net/disease/a_9380729.html

1

今年8月,任正非发了一封企业内部信。

信中说:寒冬已至,未来3年,要把“活下去”作为最主要的纲领。

年营收超亿的企业都喊“寒冬”了,所有创业者无不惊出一身冷汗。

因为,任正非之前很多次内部信都被业内视为“预言”,最终都大概率被验证。

12年前,任正非写下《华为的冬天》。

文中说:没有预见,没有预防,就会冻死。谁有棉衣,谁就活下来了。

年元月,任正非又发内部信说:“准备过苦日子,放弃平庸的员工。”

随后三年的国内经济形势如何,相信每位企业家心中都有答案。

华为创立至今,任正非始终保持着警醒意识,不敢懈怠。

按照任正非的说法,作为中国最著名的民营企业,华为一直在“艰难求生”。

创业至今,华为也确实经历了无数艰难险阻。

在创始人任正非的带领下,华为终于顽强走过一个又一个的“至暗时刻”。

而在所有与华为共同渡过难关的人中,有个女人功不可没。

华为几乎每一次重大转型,都离不开她的谋划和决策。

她就是被称为“华为女皇”的孙亚芳。

熟悉华为的人,肯定听说过少年天才李一男,魄力十足的余承东,也知晓徐直军、郭平、胡厚崑这样的轮值董事长。

但华为内部,能与任正非平起平坐的,唯有孙亚芳。

华为内部也戏称两位大佬为“左非右芳”。

华为内部邮件中,所有人都用全名,只有任正非与孙亚芳可以被称为“总”。

连任正非在公司内看到孙亚芳,也会恭敬地喊一声“孙总”。

华为的许多人事任免和机密文件,只要孙亚芳看过之后签字,就可以拍板了,任正非也不会过问。

因此,孙亚芳在华为被称为“女皇”“国务卿”“花木兰”……

所有这些标签归结为一点,孙亚芳才是“最懂任正非的女人”。

2

可就是这位“最懂任正非的女人”,却屡屡与任正非唱反调,甚至在人事安排上多次顶撞任正非。

孙亚芳管理市场部时,曾主持一次内部人事安排会议。

会议开到一半,在外踱步多时的任正非忽然闯进来说:“市场部选拔干部应该选那些有狼性的干部,我看那个XX就不能晋升!”

老板发话后,所有人都傻眼了,不敢吭声。

孙亚芳立即反驳道:“任总,你对他不了解,不能用这种眼光看他。”

任正非愣住了,随即一挥手“那你们继续讨论吧”,悻悻离开了会议室。

那位不被任正非看好的干部在孙亚芳的坚持下,依然得到了晋升。

甚至,孙亚芳曾主动请辞,并带领位市场部员工集体辞职,还让华为因此掏了10亿元赔偿费。

就是如此“忤逆”的一员大将,任正非却十分信任,赋予了她更大的权力。

年之前,华为并没有设立董事长职位,公司里里外外都是担任总裁的任正非亲自打理。

可由于华为当时在营销、股权以及贷款等问题上处于困境,任正非心力交瘁,急需一名副手。

于是,任正非召开股东大会,多方做工作,最终让孙亚芳成为董事长,专门负责外部沟通和协调。

任正非不但主动放权给孙亚芳,还经常公开赞许其对华为的卓越贡献。

能得到任正非的如此信任,孙亚芳究竟是怎样的一个女人呢?

3

年出生的孙亚芳与任正非是贵州老乡,彼此相差11岁,俩人交集也很晚。

年,孙亚芳毕业于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后被分配到新乡国营燎原无线电厂工作,随后进入中国电波传播研究所当研究员。

年,孙亚芳调到北京信息技术应用研究所,工作体面,生活安稳。

那时,任正非刚复员转业至深圳南海石油后勤服务基地工作。

年,任正非在深圳龙岗,筹资2万元创立华为,靠代理香港一家程控交换机维持经营。

90年代初,正值国家积极发展通信产业,行业前景广阔。任正非觉得代理别人的产品不如自己干,孤注一掷投入CC08交换机的研发。

任正非当时有一篇文章《对中国农话网与交换机产业的一点看法》,里面就表达了对市场形势的长远看法。

文章提到:“中国电子工业中,唯有程控交换机有可能成为中国的拳头产品。”

研发时期,任正非经常跑北京找专家请教,因此结识了孙亚芳。

同是老乡,又性格豪爽,彼此相见恨晚。

年,华为CC08交换机尚在研发中,但任正非已囊中羞涩,连工资都难以为继。

当时,任正非曾在公司内部发布“英雄帖”:谁能为公司筹集万资金,可以一年内不用来上班,工资照发。

只是那时的华为员工个个都是穷学生,毫无筹款能力。

听到华为资金不足的消息后,孙亚芳毫不犹豫拿出自己全部积蓄,并通过自己的关系帮任正非贷款万元。

在任正非最艰难的时期,孙亚芳不仅为华为筹到“救命款”,还毅然接受了任正非的邀请,加入华为。

吸引孙亚芳的或许并不只是灿烂的行业前景,或许是任正非的热情实在难以抗拒。

下定决心走自立研发路时,任正非心里清楚,华为的发展离不开高科技人才的加盟。

那年,在华为资金还十分紧张时,任正非就在高校林立的北京组建了研究所。

成立后不久,任正非前去视察,觉得招来的人太少。

时任所长辩解说,怕招来的人没事儿干。

任正非生气地说:“我叫你招你就招,没事做,招来洗沙子也可以。”

这是句气话,可也显示出任正非求贤若渴的劲头。

只是任正非说这话时,底气并不足。

那时华为内部不止在研发CC08交换机,同时还有多个项目在进行。

由于资金链短缺,华为拖欠了员工数月的工资,内部人心惶惶。

就在这时,华为账上好不容易收到一笔拖欠多时的货款。

喜出望外的任正非希望将钱投给研发,争取尽快出成绩;市场这边希望钱能给供应商结款,保障供应。

大家争论不休时,刚入职的孙亚芳站出来表示,这笔钱必须先给员工发工资。

她觉得产品研发不急于一时,供应商可以再商量,但人心散了,队伍就不好带了。

一语惊醒梦中人,任正非赶紧将欠下的工资如数发放,甚至还补了一些奖金。

钱到位了,许多问题迎刃而解,研发人员的干劲也上来了。

年,放弃清华博士学位加入华为的郑宝用,与华中科大校友郭平率先研发出可以包容个电话用户的HJD48交换机,给了整个团队极大信心。

年,华为CC08研发成功,以低于市场同类产品一半的价格迅速打开局面。

当时,在蛇口的一家小礼堂内,任正非抹着眼泪说:“我们活下来了”。

4

管理学有句话:所有事的问题,最后都是人的问题。

品尝到人才带来的甜头后,任正非又在头疼一件事:华为招来的市场销售很多都是啥也不懂的大学毕业生,面对复杂的市场,只能算“游击队员”。

要将这些“游击队员”整编为能打硬仗的“正规军”,就必须给他们找个专业、靠谱的“教官”。

思来想去,这个重任交给了孙亚芳。

孙亚芳很不解,她曾多次向任正非表示愿意冲锋在市场一线,可却要她退居幕后当培训讲师,实在想不通。

任正非给她“洗脑”说,华为的营销人员早期都是类似小米加步枪的粗放销售模式,还只是“土狼”阶段,但是随着集团发展,这种“游击队”模式已不适应现在的发展,必须升级为“战狼”,否则很难存活。

孙亚芳经过任正非多次劝说,也意识到华为内部必须有一套行之有效的销售模式才能活下去,因此同意安排。

任正非对她做出指示:“敢打才能和,小输就是赢。”

接手市场部后,孙亚芳花了半年时间对整个销售团队进行了高强度的专业集训。

在孙亚芳的带领下,这支“狼性”十足的营销队伍,以其人员数量之多、素质之高、分布之广、收入之丰闻名业内。

专业上,孙亚芳要求每位市场人员对产品性能,要比自己女朋友的喜好还要熟悉。

细节上,在当时各类销售人员普遍不注重仪表时,她要求所有人在出席公开场合时,必须正装打领带。

代表企业形象的市场部员工无论在哪,都必须西服革履,仪表堂堂。

如果在公开场合仪容不整,或者没系领带,轻则被孙亚芳臭骂一顿,重则直接扣发奖金甚至开除。

孙亚芳锤炼的华为市场培训模式,核心就是使命感,也就是心里时时刻刻装着客户,想办法与客户建立关系。

早期,华为的销售去拜访客户,许多不耐烦的客户会以开会或者吃饭为借口离开。

可无论出去多久,等他们转回办公室,总能看到华为的销售笑吟吟在那等着他。

有时,上班时间还没到,华为的销售已早早在客户的办公室门前候着。

简单点说,孙亚芳培训出的“狼性”销售,就是一种不达目的就誓不罢休的精神。

一本由前华为市场员工撰写的《走出华为》书中描述:

我们的销售人员,能做到你一天不见我,我就等你一天;一个星期不见我,我就等你一星期。

上班找不到你,我节假日也要找到你。

哪怕你在某个小岛上开会,我也会摸过去把你找到。

在定下市场部门“狼性”文化的基调后,孙亚芳转到长沙做办事处主任,随后又成为华为主管市场、人才资源的常务副总裁。

年,任正非悄悄向孙亚芳诉苦:华为发展很快,拥有数万名员工,营收也达到了几十亿。但很多早年随自己创业的老员工却仗着老资历在“摸鱼”,导致其他员工积极性都在下滑。

无计可施的任正非是想让孙亚芳帮忙想想办法,可孙亚芳给的办法是,自己带头辞职,还“煽动”市场部名员工,一起递交辞职报告。

这让所有华为人都惊呆了,难道连孙亚芳都觉得自己“功高盖主”,想趁机搞分裂么?

5

任正非也很震惊,搞不清楚孙亚芳葫芦里卖的啥药。

直到孙亚芳告诉他,她经过调研后,发现虽然华为发展很快,但是内部管理模式并没跟上,许多“老人”躺在舒适区里走不出来。

经过一番考虑后,孙亚芳决定“以退为进”,自己带头辞职,通过竞争再上岗的方式实现集团内部的大换血。

庸者下,能者上。

任正非对此大为赞许,立即在华为内部推行了这项政策。

华为内部,六位被誉为“封疆大吏”的办事处主任被撤换,营销体系中高达30%的人员因能力不过关而被辞退。

这场“大换血”中,连华为元老级人物也不可幸免。

原市场部总裁毛生江,曾是随任正非一同创业的元老,在辞职再竞业的考核中,被降职为终端事业部经理;就连“功勋”人物,华为技术主管郑宝用,也因考核不合格,被下放到后勤部门。

曾被任正非看好的研发新星李一男,则被贬至下属公司任职。

此事也是李一男与大批华为员工,后来自立门户的重要因素之一。

经过激烈的竞争上岗程序,许多业绩不达标或者难以跟上公司发展的员工被淘汰,更多有冲劲,有能力的员工被提拔到管理岗位。

孙亚芳又通过引进IBM的咨询公司,为华为量身定制了选、育、用、留四个人才体系模块,华为从上到下焕然一新。

孙亚芳虽使出一记“狠招”,她却并非不近人情的管理者。

面对那些被辞退的员工,孙亚芳再次与任正非交涉,华为最后掏出10亿元作为相关人员的赔偿金。

这笔赔偿费用远高于普通企业的标准,基本能保障那些离去后的老员工衣食无忧。

那是孙亚芳的第一次辞职,也是华为内部“浴火重生”的里程碑事件。

事后,任正非评论道:“经过这次内部调整,华为发展步伐迅速加快,负责人事的孙亚芳手里也有了充裕资金招募新鲜血液。”

年,华为一口气从全国招了0名毕业生,同时在全国重点理工高校放出豪言:“工科硕士全要,本科前十名也全要!”

当时,华为招聘人员还混进国内排名前十的理工高校男生宿舍,见到正打游戏的男生,就悄悄问:“同学,找到工作了么?”

0年,全国城镇职工月平均工资是元;华为招进来的本科生月薪为0元,硕士生是元,此外还有数万到数十万不等的分红。

同在深圳的富士康,老板郭台铭开会时抱怨:“华为的任正非,公司就在隔邻。我们很多同事都辞职去华为,能拿到两倍的薪水。”

郭台铭话音刚落,辞职的员工更多了。

随后两年,已升为集团董事长的孙亚芳也让许多下属感受到她的厉害。

有次会议上,她询问某部门的负责人是否看过一份相关报告?

对方含糊回应,应该看过了。

孙亚芳大为光火,批评道:“不能是应该,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

那位负责人被当众训得面红耳赤,下不来台。

任正非听到这个消息,哈哈一笑,说:“你们这下知道孙总厉害了吧!”

笑归笑,任正非心里其实正憋着一肚子“火”。

6

3年后,全球IT产业受金融危机影响,整体效益下滑,华为也受波及,营收出现首次下滑。

同时,美国思科副总裁还专程来中国,指控华为盗取思科部分源代码,要求华为停止销售并赔偿。

彼时,中国刚刚入世,对知识产权方面的指控十分敏感。

任正非面临世界巨头指控,营收下滑,以及昔日爱徒李一男背叛的复杂局面,情绪十分沮丧。

心情低落时,任正非经常给孙亚芳打电话。

孙亚芳不仅能以女性特有的细腻开导任正非,也确实在各方面显示出过人的能力。

在孙亚芳的建议下,华为决定与思科正面“死磕”,请来世界顶级律师团队,邀请他们进入华为参观。

经过实地考察,律师们被华为的创新和研发能力所震撼,建议华为以“垄断”名义反诉思科。

孙亚芳不仅采纳了这个建议,还借助网络力量,祭出了“民族企业”这张感情牌。

同时,孙亚芳在美国用流利的英文巧妙地调动舆论情绪,使华为获得了广泛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tradexfiles.com/hxbz/832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