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6080后的农民退场,9010后无
当自媒体时代褪去,实体店消融,无稳定工作的我们该何去何从?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现如今是全民自媒体的时代,许多行业的人,都抛弃原来的轨道,走上了自媒体的道路,并且很多人从中享受了一波红利。
可近两年许多业内大拿,纷纷跌落神坛,如:薇娅,李佳琪等;许多圈内艺人,也被除名;国家对于网络乱象问题的管控也越来越明晰。这些信号,无一不在提醒我们,自媒体红利时代已然过去。
物竞天择,优势劣汰是亘古不变的自然法则,自媒体也将大换血。最终只有具备真才实学的人,基础过硬的人,才能留下来。
这一行,也将难以为继。
那么这波庞大的劳动力,市场又将如何消化?
即便状况没那么糟糕,我们很多人有一定存款,吃穿不愁,可是这又能持续多久?
或许,我们更应该直面一个严重的问题,“懒”已经成为时代的代名词,我们这些人,一代更比一代“懒”。
如此“懒”的年轻一代,无人种地,就算有钱,我们又能去哪买吃的?
时间逝去,那群以土地为生的人终将死去,那后辈们如何挑起大梁?
当60-80后的农民退场后,土地无人来种,谁来保证粮食、原材料的供应?回到农村才发现,现在居住在农村的人用老弱病残来形容一点不为过。
稍微有点条件的都往城镇跑了,村子里只剩下那批50-70岁左右的老人,还有少许12岁以内的孩子。
那天跟我爸聊天谈及以后要准备点钱给他买个房子在市里差不多。我爸就说:“以后老了,打工没人要了,不还是得回农村吗?”
我当时不假思索地回了一句:“他会种地吗?回老家不还是饿死。”
话音刚落,我已经内心一震了。
是啊,到时候,我们这些人该怎么办呢?手不能提,肩不能扛的,如若在城市混不下去了,我们连种地都不会。
还记得去年有个很火的抖音“景区门口放置斤柴火大挑战,看谁能挑起来。可悲的是年轻人无人能挑起来。反而是几个50开外的大叔能成功挑动柴火。”
但这还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整个中国都这样。95后的孩子,没有几个经历过苦难贫穷,基本没有下地的经验。
全民教育后,很多人都信奉走出农村,奔向城市。农村基本上没有青壮年劳动力,那些并未撂荒的土地,也都是我们父辈们在耕种。
可他们都老了!
我的爸爸妈妈,以前年轻时,帮人家扛甘蔗装车,一天能装几车,现在挑点水,种点菜,都觉得浑身疼痛,得拿药膏养着。那满头的黑发,早已经不在,只剩稀稀疏疏的白丝。
再过几年他们再也种不动地的时候,谁来种呢?
那些95后00后们,根本不会种地,也从未种过。他们宁愿在厂子里边拿三四千的工资,熬着,也不愿意回到这片土地上,挥洒汗水。就算有心也无力。
年轻的一代“懒”已经毋庸置疑,面对困境,他们其实内心有警觉,已经在缩小内需了。仔细观察,年轻一代一直在不断缩小社交范围,通过减少社交,降低内耗。
1.出来工作后,不热衷于谈恋爱。很多谈恋爱在校园就进行了,那会的恋爱,往往是成本最低,金钱损耗最小的时候,因为就算谈了,也是父母买单,何况在学校花不了几个钱。
2.减少无用社交,只保证手机通畅。有了手机之后,网络上天花乱坠的内容,让我们充实,我们好像真的不需要朋友。那些走亲戚,人情世故,五花八门的聚会联谊,对于我们来说是一种花了钱还累的方式。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一个人自由自在,赚的钱够花就好。
3.不想结婚,不想生孩子。因为结婚、养孩子很费钱很费精力。肩上不用扛责任,生活上就没有压力。
这么一算下来,减少内需,减少社交后,没有了那么多人与人之间的攀比,我们的物质欲也会降低,如此一来,我们好像只要赚钱养活自己就好了。
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生活,可不就简单多了?
如果按照这样的形式蔓延,被这样的思想左右,再过二十年三十年,就算我们有钱,又该去哪买粮食呢?如果人人都崇尚这种极简生活,那么后代绵延的责任又将落在谁的身上?
我突然有点理解,为什么国外不需要控制生育率,为何人口不见增长。
也许未来财富的方向,会返璞归真,回归乡野也未可知。
关于这一问题,你们怎么看待?
转载请注明:http://www.tradexfiles.com/hxzy/83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