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科普关于新生儿溶血病一
什么是新生儿溶血?
新生儿溶血病是指由于母子血型不合,母亲体内产生与胎儿血型抗原不配的血型抗体,这种抗体通过胎盘进入到胎儿体内引起同族免疫性溶血,常见Rh血型系统和ABO血型系统的血型不合。母亲和胎儿间Rh血型不合和ABO血型不合是新生儿溶血病的主要病因。胎儿的血型是由父母双方决定的。如果胎儿从父亲遗传来的血型抗原是母亲所没有的,胎儿红细胞进入母体后使母亲产生相应的抗体,这些抗体再通过胎盘进入到胎儿体内,导致抗原抗体的免疫反应,发生溶血。什么情况下患儿会发生溶血
1、ABO血型系统
溶血最多见于母亲为“O”型,患儿为“A”型或“B”型。当宝宝“A”型或“B”型红细胞通过胎盘少量进入到妈妈血液中时,妈妈体内就会产生抗A或抗B抗体,进入宝宝体内引起红细胞破坏,也就是溶血。
但不是所有O型血妈妈所生的宝宝都会发生溶血,即使发病,有的症状轻,有的症状重,这与母亲抗体的量多少,抗体与胎儿红细胞结合程度相关。
ABO血型不合可见于第一胎,临床溶血症状较轻,个别较重。
2、Rh血型系统
当母亲Rh阴性,胎儿Rh阳性时,也会发生溶血。Rh血型不合在我国较少见,第一胎不发病,临床症状较为严重。
临床表现1.黄疸
新生儿溶血病的患儿黄疸出现早,Rh血型不合的溶血大多数在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皮肤明显黄染,并且迅速加重。ABO血型不合的溶血有40%黄疸发生在生后24小时内,有50%发生在24~48小时,还有10%可能发生在生后48小时后。新生儿溶血病除了新生儿黄疸出现早以外,血清胆红素水平在短时间内快速上升也是其特点。
2.贫血
在新生儿黄疸出现时和黄疸消退之后都有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贫血。主要是由于发生溶血时大量的红细胞被破坏所致。Rh溶血可有严重贫血,伴有肝脾大,严重者可出现心力衰竭。ABO溶血大约有1/3出现贫血。(3)胎儿水肿多见于重症Rh溶血,表现为出生时全身水肿、苍白、皮肤瘀斑、胸腔积液、腹水、心力衰竭和呼吸窘迫。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3.核黄疸
严重高胆红素血症可导致急性胆红素脑病,进而形成核黄疸。表现为手足徐动、智力及运动发育障碍、听力障碍和牙釉质发育不良等。
黄疸为本病常见而重要的症状。ABO溶血病多在生后2-3天出现黄疸,多数Rh溶血病常于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并迅速加重。
如何判断宝宝是否有溶血症1.产前诊断
既往有不良产史,或前一胎有新生儿重度黄疸史的孕产妇,均应与其丈夫一起做ABO血型和Rh血型检查。
2.出生后诊断
对于母婴Rh或ABO血型不合的宝宝,需要检查血常规。且新生儿出生后及时监测胆红素,如新生儿黄疸出现早,且进行性加重,同时血色素或红细胞压积快速下降,Coombs和/或抗体释放试验其中一项阳性也可诊断。
治疗1.光照疗法是降低血清胆红素最简便而有效的方法。当血清胆红素达到光疗标准时应及时进行光疗。光疗标准是依据不同胎龄、不同日龄有无并发症而制定的不同光疗标准。
一般这种症状较轻,适合光照疗法。优点是效果较好且无创,但光疗也有轻微副作用,可能会引起发热、皮疹、腹泻等,一般不严重,可继续治疗,光疗停止后往往自行缓解,光疗过程中注意为宝宝适当补充水分,加强皮肤护理,体温监测,持续监测胆红素水平。
2.药物治疗
(1)静脉用丙种球蛋白
常用于病情较重的患儿,早期应用临床效果较好。可以封闭致敏红细胞,减少细胞的继续破坏。
(2)白蛋白增加游离胆红素的联结,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常用于病情较重的患儿。
3.换血
当血清胆红素水平依据不同胎龄、不同日龄达到换血标准时需要进行换血疗法。ABO溶血症只有个别严重者才需要换血治疗。
4.纠正贫血
早期贫血严重者往往血清胆红素很高而需交换输血。晚期贫血程度轻者可以补充铁剂和维生素C,以促进骨髓造血。但贫血严重并伴有心率加快、气急或体重不增时应适量输血。输血的血型应不具有可引起发病的血型抗原和抗体。
5.其他
预防低血糖、低血钙、低体温和电解质紊乱。
图文
任小红
编辑
任小红
用爱用心守护扫描转载请注明:http://www.tradexfiles.com/hxzy/7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