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
什么是肺结核?
肺结核也称“肺痨”,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呼吸系统传染病,在我国,肺结核属于乙类法定报告传染病。
肺结核可分为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活动性肺结核、非活动性肺结核三类。
肺结核是怎么发生的?
传染源
主要是痰中带菌的肺结核患者。
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非活动性肺结核患者一般不具传染性,而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通常有很强的传染性。传播途径
经空气传播*握手、分享食物或饮料等不会传播肺结核。
发病过程
健康人吸入带有结核分枝杆菌的飞沫。
大多数人感染后可清除大部分细菌,但仍有少量未被消灭,人处于潜伏感染状态(不具传染性),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细菌在体内增值,才可能发展成活动性肺结核。
以下因素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老年人、婴儿患肺结核风险增加。
营养状况不佳或免疫系统较弱者,如艾滋病感染、化疗和糖尿病患者。居住在拥挤的地方,如贫民窟、监狱、军营等
滥用药物和酒精、吸烟。医学领域工作者,如医生、护士、医疗保健提供者
前往肺结核很常见的地理区域,如拉丁美洲、非洲、亚洲、欧洲等。*与感染者密切接触者、患慢性肺疾病或使用抑制免疫系统的药物也有可能增加患病风险。
肺结核有哪些症状?
结核分枝杆菌潜伏感染者和非活动性肺结核患者无明显症状,活动性肺结核患者通常会出现以下症状:1.咳嗽、咳痰≥2周2.痰中带血或咯血
病变侵犯不同部位可能引起不同症状
病变发生在胸膜,可有刺激性咳嗽、胸痛和呼吸困难等。
发生在气道,多有持续时间较长的刺激性咳嗽,还可出现喘鸣或呼吸困难。
儿童肺结核可有发育迟缓,可出现喘息。患者还可出现以下全身症状1.盗汗、疲乏2.间断或持续午后低热3.食欲不振、体重减轻
4.女性患者可伴有月经失调或闭经*其他类型肺结核无明显症状,非活动性肺结核仅在胸部影像学检查时发现。伴随症状少数患者可伴结核性超敏感症候群,包括以下表现:结节性红斑
疱疹性结膜炎/眼角炎*当合并有肺外结核病时,还可出现相应累及脏器的症状。
诊断肺结核需要做哪些检查?
*若出现发热、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盗汗或持续咳嗽超过2周等症状时应就医。胸部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是诊断肺结核的首选检查。胸部CT:更易发现隐匿的胸部和气管、支气管内病变。实验室检查细菌学检查:痰结核分枝杆菌检查是确诊肺结核的主要方法。病理学检查:包括穿刺物涂片检查、活组织病理学诊断。*分子生物学检查和免疫学检查也有助于鉴定是否为结核杆菌感染。支气管镜检查:可直接观察气管和支气管病变,也可抽吸分泌物、刷检及活检。
如何治疗肺结核?
治疗原则:早期、规律、全程、适量、联合
治疗方法:口服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对症治疗、激素治疗。
得了肺结核,日常要注意什么?
1.咳嗽、打喷嚏时避让他人、遮掩口鼻
2.不随地吐痰,将痰液吐在有消毒液的带盖痰盂里、消毒湿纸巾或密封痰袋里3.不去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注意佩戴口罩
4.规范全程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还可避免传染他人;
5.养成勤开窗通风的习惯;
6.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膳食,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抵御疾病的能力。
7.出现肺结核可疑症状或被诊断为肺结核后,应当主动向学校报告,不隐瞒病情、不带病上课。
如何预防肺结核?
1.提供预防结核病的教育2.避免与肺结核患者接触,接触时使用面罩等呼吸防护装置3.肺结核高危人群或有密切接触史者,应行结核菌素皮肤试验,以尽早发现肺结核患者
4.疫苗接种(卡介苗接种)和预防性化学治疗
5.咳嗽、咳痰2周以上,应当怀疑得了肺结核,要及时就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tradexfiles.com/hxyy/74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