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的重庆人不买基金,买它的快乐稳赚
说到连载漫画
你最先想到的
手机漫画APP?还是实体漫画书?
对90、80后来说
连载漫画算是他们学生时代
付得起、摸得到的快乐源泉
标准定价不贵,幸福浓度极高
《老夫子》、《乌龙院》、《知音漫客》
最初的收藏癖,始于连载漫画...
00年后的学生们生活在万物互联的时代,全自动橡擦、电话手表、5G手机...感受世界的距离触手可及。
时间退回千禧年代,互联网产物尚未普及。作为为数不多的娱乐消遣,传统纸媒漫画周刊打开80、90年代无边想象的大门。那时国漫盛行,正值巅峰。
全班传阅——《乌龙院》
说它是流量王,应该没人反驳吧?
小学四五年级,班上总流传着一本大红封皮、笔记本大小的漫画书。
问到底有多爱?几乎全班都看过,每张书页都被翻到炸开,为了不影响阅读,只能一边看一边用力把翘起来的边角压平。
图源/豆瓣
累计出版1.2亿册,《乌龙院》连载漫画,前后4个系列,累计出版1.2亿册。衍生出的“武林世界”在当时受众心中地位,堪比如今“漫威宇宙”。
初代“周播剧”——《知音漫客》
全彩画面亲民价格
“连续6年每周都买?还不算被老师没收那些!”
“买这么多?!集齐能召唤神龙吗???”
偶然看到一条视频名为“知音漫客衰落史”,把记忆带回《知音漫客》的鼎盛时期。
百页全彩漫画+亲民价格,很快在中小学生中获得巨大成功。
可以说是没有学生不知道这本连载漫画,也就是从那时候起,不少学生成为忠实插画、绘本爱好者。
正是因为极具包容性的内容,百花齐放的画风,《知音漫客》很容易被很多的小读者接受,成为大家课余时间为数不多惊险刺激的消遣。
沙雕文化鼻祖——《漫画世界》
《漫画世界》作为集合华人原创幽默漫画的最强力量,是一本集合国内幽默爆笑漫画的刊物。把幽默、健康的“沙雕文化”贯彻到底。
对比封面就能看到两本漫画周刊定位上的区别。
《漫画世界》专注选择爆笑幽默优质漫画,并且受到《乌龙院》、《秀逗高校》大佬作者鼎力相助;
《知音漫客》选择作品的风格多样,冒险故事、粉色少女漫、热血暴走漫......
因此,我这类“沙雕”少年当然优先选择《漫画世界》,5元/份的纯粹快乐它稳赚不赔!
5¥/本········《知音漫客》
6.5¥/本········《乌龙院》
5¥/本········《漫画世界》
这些价格放在如今,真的好便宜!但学生时代,人人都是抠门男性女性联合会成员。每周挤出1、2顿中午饭钱买一本漫画,让原本并不富裕的“存款”雪上加霜。
问题来了:去哪买快乐,性价比最高?
Ⅰ
/校门口报刊亭/
每个学校附近都有报刊亭。拿着一周省下的零用钱买一期《漫画世界》+烤肠。坐在报刊亭前边吃边看,看完手上这本赶紧找同学交换《知音漫客》继续看。
那个时候的快乐好像很容易实现。一个情节就能引人捧腹大笑,恨不得立刻分享给同桌。
每个人在学生时代都幻想过当报刊亭老板有多爽吧!被看不完的漫画包围,想看那本随便看。现在的00后可能连报刊亭是什么都不知道了。
Ⅱ
/解放碑新华书店/
省零花钱的最高境界莫过于“不买立省%”。深谙这个道理,假期去解放碑新华书店只看不买就成为固定日程。(买太多漫画书也许被家长制止,但去新华书店绝对不会)
图源/微博
胡瑞的创富笔记周末的书店被青春洋溢的学生完全占据,这里有看不完的杂志、漫画、小说,吸引着学生一到周末就主动给妈老汉打报告要去书店看书!
背靠书架席地而坐,手里捧着爱书,就是期待了一周的快乐时光!
后来来看书的学生越来越多,书店管理员只允许撕开一本包装封皮。后来的就眼巴巴等着上一个看完,等得磨皮擦痒恨不得挤过去和别人一起看。
《知音漫客》创造了纸媒国漫至今无法超越的巅峰,但席卷纸媒的阅读新时代,新媒体时代很快到来。
移动端阅读有着传统纸媒无法抗衡的优势,省时省力,逐渐购买连载漫画周刊的频率越来越低,连随处可见的报刊亭也转型成了杂货铺。
那个时候我才明白传统漫画纸媒逐渐淡出视野,而漫画创作者们都开始移步到线上平台继续活跃。
/
图源/DariaSannikovafromPexels
在我们小学初中的时候,饿着肚子用午饭钱买漫画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一本漫画从头到尾看3遍5遍,连侧边的小栏目都不放过。为此被老师家长没收不少,都算是童年一大趣事。
如今的纸质漫画更重收藏价值,试图用这种方法留住童年的快乐时光。慢慢发现,长大后阅读的漫画,即使是再感人至深的作品,没有了"童年记忆"这一永久buff的加成,也会被逐渐遗忘。
一个时代的落幕与另一个时代的开始终将此起彼伏,新旧交替。历史也是如此,不必感伤,我们共同见证过去,也将怀着更包容接纳的心态迎接未来。
END.
特别鸣谢
化龙桥皮卡丘的图片支持/封面图源Pixapay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tradexfiles.com/hxyy/7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