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这道菜,7岁女孩进了ICU,全身换血
黑木耳在绍兴人的饭桌上
可以说是很常见了
比如绍三鲜
木须肉
再或者鸡煲里面
放一点黑木耳丰富营养
夏天凉拌个黑木耳
爽口又下饭
黑木耳这么百搭
最近却出事了
7岁女孩吃了凉拌黑木耳后
中毒了!
进了ICU
全身换血4次还没有苏醒
事情是这样的
7岁小女孩雯雯(化名),因为吃了浸泡了两天两夜的黑木耳中毒,导致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在浙江大医院ICU抢救了一个多星期,全身血液置换了4次,依然没能醒过来,目前生命垂危。
浙江大医院湖滨院区的综合ICU里,雯雯插着呼吸机,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她的床头,摆放着一个紫色的冰雪公主玩偶,这是她之前心心念念了很久的礼物。两天前,雯雯妈妈委托ICU护士,将女儿梦寐以求的礼物放在床头,盼望她醒来后能第一时间看到。可惜的是,女儿可能再也醒不过来了。
黑木耳泡在水里两天两夜
一家三口食用后中毒入院雯雯家在浙江农村,家中还有一个弟弟。7月28日那天,姐弟俩和妈妈三人,不约而同地出现了腹痛、恶心、呕吐、头晕目眩等症状。
莫非吃坏东西了?妈妈赶紧带着雯雯和弟弟,医院就诊。医院检查后发现,三人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伤。结合三人的症状以及检查结果,当地医生初步怀疑是食物中毒引起的不良反应。
医生仔细询问了雯雯妈妈前一天吃了哪些食物,最终把怀疑目标集中在那盘凉拌黑木耳上。
原来,7月27日中午,雯雯和妈妈、弟弟三人在家吃饭,其中一道菜是凉拌黑木耳。据了解,黑木耳两天前就泡在水里,整整两天两夜。
三人当中,妈妈吃得最多,其次是雯雯。弟弟因为不太喜欢吃黑木耳,只吃了几口,后来医院又吐出来一些,所以弟弟的症状最轻,经过对症处理,已经脱离了危险。但雯雯和妈妈就严重得多了,她们全身黄疸升高,肝功能严重受损。尤其是雯雯,很快发展为肝功能衰竭,其他脏器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人已经昏迷不醒。
7岁女儿多脏器衰竭
全身血液换了4次依然生命垂危由于病情危重,医院建议雯医院。7月31日,妈妈被送医院急诊科救治;当天傍晚5点左右,雯雯转入浙大儿院湖滨院区综合ICU治疗。
浙大儿院重症监护室副主任叶盛介绍,雯雯来的时候是昏迷状态,肝功能检查结果显示,她的谷丙转氨酶指标接近U/L(正常值小于50U/L),超出正常值将近倍,还有严重的黄疸。更棘手的是,除了肝功能衰竭,雯雯同时伴有呼吸系统、血液系统、神经系统、循环系统的衰竭。
考虑到雯雯发病前一天吃了凉拌黑木耳,再结合她发病过程和临床症状,叶盛副主任推断,雯雯可能是因为摄入了黑木耳所携带的椰毒假单胞菌,引起急性中毒反应。
果不其然,昨天早上,浙江省疾控中心给出的检测结果显示,雯雯的血液样本里发现米酵菌酸毒素,这种毒素是由椰毒假单胞菌产生的,证实了此前的推断。
为了尽可能挽救雯雯的生命,从7月31日到8月8日,综合ICU总共为雯雯做了4次血浆置换,每次毫升新鲜血浆换入雯雯体内,相当于全身血液换了4遍。同时实施连续血液净化治疗,并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尽可能清除毒素。
尽管如此,雯雯的病情依然危重。通常情况下,如果患者有4个脏器功能衰竭,死亡率就接近%了。雯雯同时伴有5个脏器衰竭,抢救回来的机会非常渺茫。
为什么黑木耳会变成“毒药”?
黑木耳是家里最常见的一种食材,可以炒菜、炖肉,也可以作为包子或饺子的馅料。尤其到了夏天,凉拌黑木耳是一道清爽解暑的菜品。
为什么黑木耳会变成“毒药”?
浙大儿院重症监护室副主任叶盛分析:“雯雯一家三口之所以会中毒,很可能就是因为黑木耳泡发时间过长,在水里泡了两天两夜,而且又是在室外高温的环境下。”叶盛副主任说,黑木耳所携带的椰毒假单胞菌最适宜产毒的温度为26℃,最适宜生长的温度为37℃。夏季高温天气,又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这两个因素叠加,为细菌滋生和产生毒素提供了有利条件。
“椰毒假单胞菌不耐高温,很容易被高温杀死。像日常生活中的干制黑木耳都可以放心吃,关键是黑木耳泡发时间不能过长(一般建议不超过2-3小时)。如果黑木耳在水里泡发时间过长,就容易变质,椰毒假单胞菌会大量繁殖,这种特殊的细菌会产生一种名叫‘米酵菌酸’的毒素,摄入这种毒素后,就会有致命风险。”
文末小编再次提醒大家
购买黑木耳时要谨慎
发黏、流水、有异味的
千万不要购买
也不要过度浸泡
如果已经不新鲜了
千万不要食用
最后
转发出去
提醒更多的人
来源:杭州日报
编辑:玉米小葱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tradexfiles.com/hxyy/6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