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腿疼,是生长痛还是骨肉瘤
门诊腿疼来就诊的孩子突然多了起来……
尽管现在是儿童感冒发热就诊的高峰期,但在纪录片播出后,一些有骨头痛症状的小朋医院的骨科或小儿内科,希望医生能够帮助他们排除纪录片中所说的骨肉瘤。
因为,在纪录片中专家说:“骨肉瘤的发病原因不明,很多孩子到生长发育期,突然出现骨关节疼痛,有肿块,运动障碍,不少家长误以为就是生长痛或运动扭伤,延误了早期诊断,失去了最佳治疗时机!”
前几天刚在门诊被诊断为“生长痛”的5岁女孩芳芳,今天就又被不放心的爷爷奶奶带来就诊了。
诊疗经过一进诊室,芳芳奶奶就不好意思地笑着说:“徐医生啊,您还记得我家芳芳吗?2个月前我们膝医院,一开始也怕是风湿或长瘤子,拍片呀化验呀等都做了,也没问题。最后又来您这儿看过,说是生长痛,让我们回去加强营养、放松心情、多晒太阳的。前几天看了那电视上(《人间世2.烟花》)说骨头疼是骨肉瘤的早期表现。不放心,今天再来复诊下。”
我听着奶奶的诉说、观察着孩子的临床表现,说:“孩子看起来状况不错啊,面色红润、精神饱满、活泼可爱。她这2个月吃得好吗?长得快吗?”
“吃得很好,长得也很快,有时候晚上偶尔腿痛下,帮她揉下,告诉她是生长痛,是长得快引起的,她就开心得忘了痛,谢谢您教我们如何安慰她!”爷爷说道。
“那就好!芳芳来,先下蹲起立、再蹦蹦跳跳、跺跺两只脚,有地方痛吗?”
5岁的女孩开心地听着我的指令做着这些动作,做完了,说:“一点都不痛,哪里都不痛!”
我半开玩笑地问:“那你怎么告诉爷爷奶奶腿痛呢?吓唬他们?”
“我活动的时候不痛,睡觉时有点酸痛,但过一会儿就不痛了。”芳芳告诉我。
我说:“好,不错,来躺在床上,我再给你检查下,你要配合下啊!”
芳芳很听话地躺在检查床上,听着指令依次仰卧、俯卧,把两条腿抬高到不同程度。我从不同的部位、方向叩击了孩子的双下肢,都没有诱发疼痛。
“嗯,很好,没有发现不好的病变啊。之前已经做过很多检查,这2个月孩子情况也没变坏,而且长得也很好,就这样好好养护着,不需要再做其它化验检查了。”我告诉他们。
“太好了,我最怕抽血了!”芳芳拍手道。
爷爷奶奶也乐开了花:“没事就好,不做检查最好,我们也是说不做医院的!”
病例解惑1.骨肉瘤和生长痛有何不同?
骨肉瘤是从间质细胞系发展而来的原发恶性骨肿瘤之一,多见于儿童及青少年(3/4的病例发生于10~25岁,最小年龄为5岁),好发于四肢关节周围,膝关节最常见。
骨肉瘤恶性程度高、预后差,以恶性肿瘤细胞产生骨质、浸蚀和溶解骨皮质为病理特点,非常容易发生早期肺转移,一旦发生肺转移,病情缓解的难度增加。
骨肉瘤患儿常伴有发热、不适、体重下降、贫血以至衰竭等全身状况差的临床表现。瘤体部位可出现肿胀,在肢体疼痛部位触及肿块,伴明显的压痛、叩击痛,下肢疼痛可出现跛行。
生长痛则是儿童生长发育时期特有的一种肌肉性疼痛,发病机制不清,多见于3~12岁生长发育正常的儿童。疼痛持续3个月以上,至少一月1次,多数孩子的疼痛发作在1~2年内消失,少数孩子持续间断发作5~10年。
生长痛主要表现为间歇发作的下肢疼痛。疼痛多为钝痛,也可有针刺样痛,甚至剧烈牵拉痛。疼痛的部位多在膝关节,其次是大腿和小腿部位,或小腿骨前方。疼痛呈无规则间歇发作,常在夜间出现,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无游走性,肢体活动不受限。
疼痛发作时不伴有发热、皮疹等全身症状。疼痛发作部位没有任何外伤史,无红肿热痛,活动如常,肌力肌张力也正常。血液炎症指标等化验正常,疼痛局部的CT及MRI等影像学检查也无异常发现。
2.为什么5岁的芳芳这次就诊,不需要再做影像学检验即可排除骨肉瘤?
首先,5岁正是生长痛的易发年龄。而且芳芳2个月前已经做过风湿免疫及肿瘤等相关标志物的血液检测及疼痛部位的影像学检查,均无异常发现。
2个月来,孩子生长发育良好,身心愉快无痛苦,偶尔的睡前腿痛简单按摩、安慰即可缓解,没有考虑恶性疾病的临床指征。
因此,5岁的芳芳这次就诊,只是进行了较为详细的体格检查,观察评估了孩子的运功功能,针对性地叩击并按压了疼痛部位,不需要再抽血拍片做相关检验、检查即可排除骨肉瘤。
3.生长痛既然不需要治疗,为何还要观察和复查呢?
生长痛多发生3~12岁儿童,是一个慢性过程,疼痛持续一般在3个月以上,少数孩子持续间断发作5~10年。这个漫长的过程中不需要特殊治疗,观察随访中主要是指导孩子加强营养、放松心情、乐观愉快地面对生长发育中的一些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生长痛随访观察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了排除或及早发现骨肉瘤等恶性疾病!
俗话说:“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人生在世,面对复杂的内外环境,难免会有病痛和灾难来临。如果疼痛持续存在,就要至少每年到骨科或儿科就诊复查,排除恶性肿瘤如骨肉瘤以及风湿免疫性疾病。复查时,病史及医生的临床经验最重要。
4.骨肉瘤如何诊断?
儿科医生在临床诊疗中,若怀疑接诊的患儿是骨肉瘤,处理原则是建议家长尽快带小朋友到专业的骨肿瘤诊疗机构做进一步明确诊疗。
明确诊断骨肉瘤的检查包括局部的X线、CT扫描、磁共振扫描,必要时要进行增强扫描。
由于骨肉瘤恶性程度高,易通过血液转移到肺,而进行胸部薄层CT扫描有助于发现早期的肺部转移灶,因此也有部分骨肉瘤是在发现肺部转移灶后才被确诊的。
而进行全身骨扫描或PET-CT检查,可进一步排除全身其他地方是否有转移病灶。另外,血液碱性磷酸酶、乳酸脱氢酶、血钙、血磷的检查,对诊断也有一定的帮助。
5.骨肉瘤如何治疗?
早期诊断、早期开始规范化治疗有助于改善骨肉瘤的预后。
治疗方法有早期的化疗、放疗和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切除后的巩固性化疗和放疗对控制肿瘤转移、提高生存率非常重要。另外,还有静脉输入淋巴细胞或用干扰素和转移因子的免疫治疗,目前疗效尚不确定,但也有望进一步改善预后。
相关阅读
那个11岁的孩子离开了……《人间世》第二季开播!很少有一部国产纪录片能被民众不断翻看、催更,集集哭成狗。
预告片播出后,网友留言、表白:
年1月1日21:30,该剧第一集《烟花》开播。
它记录着生死边缘极致情形下,孩子、父母、医者的爱与痛。
几个十来岁的孩子,因为疾病,押上自己的胳膊、腿,甚至生命。
但孩子们说:只要你张开双手、伸出五指,恭喜你,你给自己放了一个烟花,一次可以放两个哟。
图片来源于《人间世2》预告片
别人觉得,生病的孩子是来讨债的。可这些父母不觉得:“这辈子吃了太多的苦,从孩子那里学会了爱和被爱,生活中才有了甜。”
《烟花》导演谢抒豪说,该组6医院旁、苏州河边,抱头痛哭,想不明白,为啥要承受别人的死别、记录这么多的痛苦。“但整理拍摄素材、回忆和孩子们在一起的大半年,我发现,正是置身于足够黑的绝境中,才会主动追求那道光。”
生命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此乃《人间世2》。
《人间世2》官方海报
1
“腿和命,你只能要一样”
安仔,11岁;
子涵,9岁;
萌萌,12岁;
思蓉,13岁;
……
TA们有一个共同的敌人,名叫骨肉瘤。
右一为安仔。图片来源于《人间世2》预告片
骨肉瘤属于“恶性骨肿瘤”,发病率约为百万分之二,算得上“罕见”。
偏偏,它最常祸害青少年。
“骨肉瘤的发病原因不明。很多孩子到生长发育期,突然出现骨关节疼痛,有肿块,运动障碍。不少家长误以为,就是生长痛或运动扭伤。”医院骨科主任、上海市骨肿瘤研究所所长蔡郑东说。该院是《烟花》全程拍摄地。
《烟花》的主角思蓉,就是“被耽误”的。
思蓉家住江苏。父母忙于工作,她由祖辈照顾。
爷爷奶奶已经记不清,究竟从何时起,思蓉开始喊腿疼。老人给她贴膏药,抹药水,做按摩。
但症状逐渐加重。慢慢地,思蓉的膝关节鼓出一个包。痛到彻夜无眠。
思蓉最终在上海得到确诊。初步方案是:肿瘤太大,建议截肢。
图片来源于《人间世2》预告片
骨肉瘤恶性程度高、发展迅速。
若发现较早,可以手术。先取出被肿瘤侵害的部位。刮除肿瘤、灭活之后,再植入原位。若发现较晚,可能要截肢。
有时,肿瘤位置复杂、瘤体较大,医生们经常得“琢磨”前所未有的手术方式。
图片来源于《人间世2》预告片
未经有效治疗的患者,半年至一年内会发生肺转移,是谓“癌症晚期”,只能姑息治疗。此时,孩子仍可能要截肢、化疗、放疗……为的是尽可能减缓病情进展,延长生命。
在市一骨科,大部分孩子确诊时,病情为中期以上。20%的人,是发生转移的晚期。
比如,安仔。
他有个外号:“大力水手”。因为入院时,安仔的左臂从肩部以下,粗大、肿胀,比右臂明显粗了两圈。
“年,孩子就确诊了。医院没有正规治疗。等到我们这儿,癌细胞已经转移。”孙伟,安仔的主诊医师,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说,“每个骨肉瘤患儿背后,都藏着复杂的社会问题。”
图片来源于《人间世2》预告片
2
“从医30年,骨肉瘤的生存率,没变”
原本好好的全乎人,突然要切除身体的一部分——而且是一眼可见的部分——,这很难被理解、接受。
安仔、思蓉一度拒绝治疗。
“少了一只胳膊,我还怎么打游戏?”日常靠手机游戏来分散精力、疏解痛楚的安仔,如是说。
同样煎熬的还有父母们。TA们看不得孩子被疾病折磨、在病床上翻滚,也难以抉择:死亡近在迟尺,还要不要让孩子承受手术之痛。
“每次给八九岁的孩子做手术,看到那小胳膊小腿的,我都胆战心惊。我女儿也是这个年纪……”孙伟医生叹口气。
图片来源于《人间世2》预告片
还有的孩子为自己做主。《人间世》短视频系列《人间壹事》中,子涵在父母犹豫不决时,主动提出“愿意截肢”,“我想上学,我要活命。”
图片来源于《人间世》短视频系列《人间壹事》
子涵是公认的“坚强”。痛的时候,她就咬牙、坚持,不让父母心疼。
图片来源于《人间世》短视频系列《人间壹事》
导演谢抒豪感慨,父母们试图用“过两天就好”、“打针能治好”,来隐瞒、安抚孩子。其实,孩子们独处时,早就拿手机搜过骨肉瘤、骨肿瘤、化疗……面对父母,孩子也在演戏,“假装没事”。
发病后,子涵不停地问汤姆猫(一款手机游戏,能用滑稽的声音,完整复述对话),自己会不会好。然后,自问自答:“它就是跟你学(话),不会回答的。”
图片来源于《人间世》短视频系列《人间壹事》
成熟如此,被推进手术室的那刻,子涵抑制不住地哭喊着“妈妈”。
图片来源于《人间世》短视频系列《人间壹事》
蔡郑东医生介绍,市一骨科接诊的儿童骨肉瘤,20%—30%需要截肢。推及全国,这个比重会更高。“医院、科室配合拍摄《人间世2》,就是因为这病太需要被科普了”。
从医30余年,蔡郑东医生发现,骨肉瘤的总体治疗现状、5年生存率,甚至骨科医师的认知水平等,没有明显改善。
时至今日,外科教科书上论述骨肿瘤的部分,仍是最后一章,篇幅最短。碍于病例数少、相关培训不足,大量基层医生只知其名,却无法从影像片中发现其踪迹。
“有些骨肉瘤患儿骨折了。医院切开、打钢板、固定好。这个看似好心的操作,导致恶性细胞快速扩散。原本只要局部手术的孩子,最终被迫截肢。”华莹奇,医院骨科副研究员说。
因为“无知”,有些父母和医生错以为,骨肉瘤“无救”。
蔡郑东医生指出,我国目前有几个骨肉瘤诊疗中心发展较快。截肢和保肢的治疗效果几乎一致,5年生存率达70%—80%,可媲美世界先进国家。
华莹奇有个患者。20岁时发病。如今,7年过去,她像常人般工作、生活,结婚生子。偶尔伤口处不舒服,也是因为抱孩子太多。
图片由医院提供
摄制组入驻市一骨科后,患儿父母听说要拍纪录片,都积极响应。“随便拍!让更多人知道这病,别再误了孩子。”孙伟医生转述父母们的话。
因着病情和个体选择,最终只有安仔做了截肢。“后来,他用一只手打王者荣耀(手机游戏),还能干掉我。”华莹奇医生说着,噗嗤一笑。
图片来源于《人间世2》预告片
3
为孩子造场梦
以往,晚期骨肉瘤患者的预计生命,基本就是一年。
如今,经过手术、放化疗等综合治疗,其生存期和生存质量大幅提升。
思蓉在治疗间歇,和父母去厦门鼓浪屿,看海。妈妈赤脚在浪花里蹦跳,盘算着要不要捡点紫菜回家煮汤。思蓉捂紧口罩,肩头乱颤。
图片来源于《人间世2》预告片
化疗、手术、再化疗的萌萌,开了个人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tradexfiles.com/hxyy/6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