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行情ldquo牛转熊rdquo
去年,基金表现抢眼,在市民中再次掀起一股“基金热”。但春节过后,A股市场突然风向大变,前期基金重仓的医药、消费、科技等“抱团股”大幅回调,这也导致基金净值近期纷纷大跌,节前“晒收益”的基民,近期纷纷开始“比亏损”。
基金行情突变,市民还能持有基金吗?
过了个年,基金行情“牛转熊”
部分基金春节后已跌20%以上
昨日,股市再现大跌走势,沪深股指全线下跌,上证综指收跌2.05%,深证成指收跌3.46%,创业板指数跌幅更是达4.87%,市场悲观情绪浓厚。
事实上,在春节前,A股一度表现非常强势,指数不断创新,但高春节之后就风云突变,股市出现连续调整,上证指数从点上方,已回调至点附近,创业板指更是出现“七连跌”的走势,节后跌幅已接近20%。更关键的是,这一轮杀跌的主力,就是前期基金重仓的医药、消费、科技等“抱团股”。
基金重仓股大跌,无疑也引发了基金净值的大跌。统计数据显示,去年,市场可统计的只股票型基金的平均涨幅超过43.92%,只偏股混合型基金的平均涨幅为38.18%,年内收益翻番的基金数量高达53只。基金“牛市”也让不少市民又把投资方向瞄准了买基金,基金一度成为当时的“热搜”新闻,甚至不少年轻人都已买基金为时髦。但节后受股市连续下跌影响,基金普遍净值回撤严重,数据显示,有超只基金,在2月18日至2月26日期间,净值跌幅超过10%,超只基金同期净值跌幅超15%,有的跌幅甚至超过20%。而本周股市继续下跌,无疑让基金的跌幅还在扩大。
节前“晒收益”、节后“比亏损”
股民很焦虑,新基金也卖不动了
基金普遍大跌,也让在去年“基金热”中尝到甜头的基民,有了冰火两重天的感觉,甚至不少新进场的基民,已经被深度“套牢”。
“去年下半年,很多同事都在买基金,我就尝试着也买了2万元,短短几个月内就挣了20%,当时非常高兴,天天看赚了多少钱,所以到了春节前,就把年终全部的工资奖金都买了基金,没想到过了个年,行情就变天了,现在天天大跌,不但以前挣的钱没了,还亏了不少。”谈起近期基金的行情,90后新基民小曾非常懊恼。
而一些老基民也面临两难的选择。“前几年买的基金,因为股市行情不好,一直亏,放在那里没动,去年居然解套了,还挣了钱,现在又天天下跌,我正纠结要不要卖掉。”股民陶女士这样表示。
事实上,有类似遭遇的基民还有不少。“节前晒收益、节后比亏损。”在不少投资论坛里,不少基民都这样自嘲。
由于近期行情波动巨大,不少基民开始赎回手中基金,不少股票型基金都出现了赎回压力,同时新基金也面临发行难问题。
“去年银行基金很好卖,尤其是年底的时候,新基金发行火热,不少基金都是一日就卖完了,但现在不一样了,卖不动了。”市区一家股份制银行理财师这样告诉记者。
据统计,2月份新基金发行.24亿份,相比1月份的.23亿份大幅下降,市场预期接下来新基金发行遇冷的情况可能会更进一步发酵。
市民手中基金该坚守还是“割肉”?
应根据基金本身情况来决定
基金行情突然“牛转熊”,可能很多市民都在问,现在的基金还能不能投资?手里的基金,是该坚守,还是“割肉”赎回?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遇到基金亏损,投资者首要考虑的,不应是该不该“割肉”卖出,而应当检查一下基金本身有没有出现问题。首先要搞清楚这个基金主要是在投资哪些行业、哪些公司;其次要判断这个基金投资的行业逻辑是否发生了逆转,是否有政策原因导致这个行业有重大的问题;再次还要考虑基金本身风格有没有转换,基金经理有没有变动。只有搞明白这些问题,才能作出一个比较理性的选择。
而对于近期基金行情的变化,投资机构也普遍建议投资者保持理性。
光大证券表示,基金回撤较大并不意味核心资产就此失去投资价值,投资者应该理性看待短期波动。权益基金在市场中的波动属于正常现象,10%以上的回撤在历史上也多次发生。从事基金管理的从业者也表示,并不建议基民在此时赎回,影响产品整体收益。基金投资要想赚钱,首先要坚持长期投资,这样才可以获得与基金净值增长相匹配的收益增长。
中欧基金经理周蔚文表示,从中长期维度来看,中国经济还将平稳发展,优秀的上市公司业绩将持续增长。买公募基金并长期持有,大概率会获得较好的收益。但他也表示,长期投资不是时间越长越好,当出现明显泡沫,可以考虑阶段性落袋为安。
记者何世春
扫码转载请注明:http://www.tradexfiles.com/hxsx/70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