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黄疸新生儿黄疸如何推拿调理

01什么是黄疸?

黄疸是肉眼可以观察到的皮肤、巩膜和粘膜变黄,是一种呈黄色被称为胆红素的物质在血液中堆积所致。东亚人特别容易出现黄疸;而早在早产儿,这个数值高达80%。这是由于新生儿的某些生理特点,使血液中淡红色水平容易升高,从而导致皮肤和眼睛变黄。

02为什么新生宝宝特别容易出现黄疸?

新生儿容易出现黄疸是其生理特点决定的。新生儿出生后体内的红细胞破坏多,每日生成的胆红素远高于成人,而其处理排出胆红素的能力又相对较弱,所以胆红素容易堆积,出现黄疸。当饥饿、缺氧、脱水时,更容易出现黄疸。

中医认为,新生儿黄疸的病因是感受湿热。寒湿沮滞,淤积发黄。病机为脾胃湿邪,肝失疏泄,胆汁外溢而致发黄。用小儿推拿的方法退黄疸有很好的效果。现代医学认为新生儿时期发生的血清胆红素浓度增高而引起的皮肤、黏膜、巩膜和组织被黄染所致。推拿治疗新生儿黄疸效果很好。

03新生儿黄疸怎么推拿?方法一

新生儿在生后第1天开始进行经络穴位推拿,每日员进行操作,2次/天。

1、推拿应在哺乳前30分钟或哺乳后60分钟,室温控制在26~28℃。

2、要求手法轻柔,定位准确,力度合适。

3、经络推拿手法:补脾经、清肝经、清大肠、揉腹各次。

补脾经

清肝经

清大肠

摩腹

若大便干,则补脾经减少,清肝经增加,清大肠增加。

若大便烂,则补脾经增加,清肝经减少,补大肠增加(清大肠反向操作即为补大肠),并逆时针揉腹。

方法二

1、

清肝经、清脾经、双清肠、搓摩胁肋、分推腹阴阳、推抹肋缘下、下推七节骨。推拿可于每天早晚各推一次。每次20分钟。大便稀溏有助湿热排出,不宜止泻。

2、

阳黄加推箕门、清天柱骨、退六腑、点揉三阴交。

阴黄加推上三关、揉一窝风、擦八髎。

3、

清肝经:肝经位于食指螺纹面,逆时针旋推3分钟。

清脾经:3分钟

双清肠:大肠位于食指桡侧缘,小肠位于小指尺侧缘,一手握儿手腕,一手拇指与食指相对,同时从食指桡侧和小指尺侧从指根推向指尖1分钟。

搓摩胁肋:抱儿同向坐于身上,以双手掌置于两侧腋下,两手同时先向下推抹10次左右,再来回搓揉,边搓揉边向下下移动;

至天枢穴处,以双手中指点天枢,并一拂而起。操作6-8遍。

分推腹阴阳:3次推抹胁缘下:双手拇指从剑下起,从中央向两边分推,并逐渐向下移动至肚脐平面。操作5-8遍。后两手交替,沿肋缘从中央推抹向外侧。两侧同样操作,每侧操作2分钟.

下推七节骨:七节骨位于第四腰椎至尾骨尖成一直线。以一手手掌先从上至下推1分钟,3揉1振1分钟、叩击1分钟。横擦令热。

方法三

推拿法:选穴分为阳黄和阴黄。

1、阳黄者指小儿周身颜色鲜黄,色泽鲜明如橘皮,烦躁不安、啼哭吵闹,不欲吮乳,口渴喜饮,或有发热,小便深黄,舌苔黄腻;治疗原则:清热化湿,利胆退黄;选穴:清脾经、清肝经、清小肠、清大肠、下推七节骨、推箕门,退六腑,摩腹等通利二便,通腑泻热,利胆退黄。

2、阴黄者指小儿周身皮肤颜色晦暗,精神萎靡,目光少神,腹胀少食,四肢欠温,小便短小而黄;治疗原则:温化湿寒,利胆退黄;

选穴:上三关,揉一窝风、外劳宫、清肝经、清小肠、清大肠、下推七节骨、擦肾俞、摩腹等。以温补脾肾,温阳利湿,利胆退黄。此推拿法每日2次,每次3分钟,1周为1个疗程。

04小贴士

对生理性黄疸一般不用治疗也可自行消退,但加用推拿可以恢复更快。病理性黄疸必须加以治疗,小儿推拿疗法对大部分病理性黄疸宝宝有良好疗效。

小儿出生当天既可以推拿,每天推拿一次;一般生理性黄疸1—2周即可治愈,病理性黄疸应推到黄疸消退为止。

⊙文章、图片来源:本文为平台原创或网络资源整理文章,不确定因素请咨询相关专业技师或医师。若涉及版权,请与小编联系,小编收到信息后会在24小时内处理。

●王立新小儿推拿高级培训班、一次付费终身免费学习

●夜晚发烧,中医护理5大要点

●宝宝易出汗、盗汗,让小儿推拿来止汗!

●上火刮痧,着凉拔罐

●感恩相伴、梦想同行——北京医院成立一周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tradexfiles.com/hxsx/660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